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

海邊男孩:隱蔽映現海邊戲藝-戴明德個展

海邊男孩戴明德彰化縣立美術館

2025-06-19|撰文者: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鹽分地帶連結的藝徑與藝境

「戴明德作為海邊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對於周遭環境、事物、現象的真實感知和日常體驗,在後日成為藝術家的道路上, 不僅內化成了一種形而上的藝術理念和美學論述的建構,也同時外顯為個人創作實踐的技轉來源和特殊風格/質地的成果。 正如台灣西部嘉南沿海地區出現了特具鄉土風采和人文內涵的「鹽分地帶文學」,個人覺得,戴明德以個人之力,也已成功開創了一種具有鹽分地帶文本聯結和特殊質感風味的美術創作。」

…摘自台北當代藝術館 前館長石瑞仁撰文『從「海邊男孩」到「畫室熟男」:戴明德的藝徑與藝境 』。

戴明德的家鄉嘉義縣網寮村,是東石港西側, 長久靠著一條產業道路聯結到台灣本島的海中村落。此次《海邊男孩:隱蔽映現海邊戲藝-戴明德個展》是源於嘉義縣文化觀光局2022年為戴明德出版的『海邊男孩』畫冊的作品發表展。但這次展覽的作品不僅於2022年畫冊內的部分作品,而是延續至2025年的作品。
將『海邊男孩』主題系列作流移漂動的擴展,展出作品中「我的故鄉我的蚵」故鄉東石網寮,斯土斯民賴以維生養蚵、養殖魚塭、曬鹽田等產業,造就鹽分地帶人文堅毅海派氣質,蚵田棚架井然與懸樑垂掛之美,鹽田格子方塊連續交織著風車水車於烈日曝曬的結晶野趣,魚塭吸納著海水渠道輸送鹹濕與淡水合體的風力淨濾。寒冬裡鰻魚苗的網幕捕撈,網構而成的舞台為沙洲建造的地景藝術場域風光,在浪潮漲落潮汐浮沈自若。

內容以黑色版畫反白圖像;黑白相間的海洋人文活動的圖騰符碼,蚵篩容器的堆疊成柱、海岸水門柵欄,在烈陽下拚活的鹽工勞動者,鹽田水車、風車及消波塊海岸即景,在暗喻與明視的線性敘述與轉譯,詮釋著海邊成長記憶與圖像紀錄。

《我的故鄉我的蚵》194x259cm亞克力、畫布2022。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海邊風景》130x163cm 亞克力、畫布2022。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海邊風景」在一種白日夢般的超現實情境中,聚集了不同的角色,包括:一個黑道術語「變成消波塊」的畫家本人,一個看來像外星人的潛水夫, 兩隻擬人化姿態再次出現在其作品中的大嘴鳥,以及之前也屢次飛入他的許多畫作中,以諧音來寓意人間「有福」報的天外「幽浮」。很明顯,這所謂的海邊風景,其實是一種內心風景,是記憶與想像的各種碎片,經過篩選、補綴、增強、裁切和編整之後,全新建構的一種藝術性大於紀念性的「童年憶往」。

面對大海,海邊男孩從小看到的,盡是村民們終年無休的辛苦勞動和生聚教訓,因而謹記在心的是--- 即使選擇當藝術家,也要在畫布上努力地耕耘出花果,用心地撈捕靈感和意象。

《平安祭》163x130cm亞克力、畫布2022。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平安祭」指涉特別明確,意象呈現也較直白的一件作品。 西方宗教的平安祭, 最初的緣起是,猶太人透過宰殺羔羊獻祭給神,來祈求健康、平安與繁榮。之後的基督教平安祭,強調基督是成就和平者,祂為人們受死流血,已做了無憾的犧牲,所以獻祭的儀式,可以替換成無酵餅或有酵餅。畫筆下的台灣道教「平安祭」,來自他腦海中意象強烈、彩色鮮明的一種鄉土記憶。畫作左前方,以半具象的形式,刻劃了正吹著嗩吶的黑色剪影人物,右前方以卡通漫畫的筆調,畫出了包括石獅子在內的幾隻大小動物,正露出齜牙裂嘴的笑容、彎腰屈膝的姿態、和一副討好求情的表情。但是在它們的後方,與吹吶人前呼後應包夾動物的,正是一座斷頭台的黑色魘影。後上方,在濃濃黑煙與熊熊烈焰中,一艘被獻祭的王船正在火光大海中出航。網寮村鎮安宮五年一科的王船祭,以豐富排場的犧牲和祭品,進行祈福、消災、避瘟、抗疫,以及保佑鄉民出海平安的儀式,以緊湊的構圖,重點的情節,訴諸一種俏皮幽默(不是近鄉情怯)的表現風格,分享了他對於故鄉宗教信仰與廟會祭典的意象重建。

長久以來戴明德的創作緊扣時代流行的後現代現象之矛盾、衝突、融合等議題,彰顯未來的不確定性與多元價值。以接近社會觀察之反射描寫,作品創作生涯中歷經寫實、假借、比喻、虛構、誇張、象徵、透過顛覆和變造的意義結構,透過新表現主義繪畫風格的探討,用作品表現關照歷史、土地、環境、台灣文化特質議題,敏銳的觀察選擇身邊週遭的事物作爲結構的符號圖騰。

浮影蒙太奇,遇見海邊的男孩

「戴明德作品中充滿奇幻時間脈絡的蒙太奇風格,因為他對人生炙熱的紀錄企圖、收藏回憶的企圖心,形成記憶與蒙太奇雙重印相 (superimposing)的效果,「把一個文本印在另一個文本之上」。運用回憶與蒙太奇的效果,產生雙重疊相與多重敘事的表現手法。與其說是一種擬像與虛造,不如說是眾多真實回憶的集合體。」…摘自莊宗勳博士撰文『浮影蒙太奇,遇見海邊的男孩』。

浮影蒙太奇,海邊的男孩兒時的視覺回憶,有著千絲萬縷的潛在影響。展現從海邊長大的狂熱創作者,用生命製圖如薛西弗斯(Sisyphean)的狀態,以艱澀不易被理解的敘述方式,混合超越現實與夢幻的奇妙組合,以隨性與獨特的塗鴉風格,形構自己的圖像語彙,藉此回望藝術史並不斷關照自我的心路歷程。

《還原與連結的推理》200x200cm亞克力、畫布2023。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作品「還原與連結的推理」描寫廟宇門神上樑的八仙過海畫像或者以龍飛鳳舞書法揮灑金色浮雕入木三分,民俗書畫一體融入宗教繪畫美學,教忠教孝的剪黏跤趾陶民間特殊廟樑造形技藝。在作品的西方形式中以抽象、色塊及分割結構自由組合,色彩以東方民族色彩方式;素人繪畫的樸拙純度加入極簡主義繪畫的精英繪氣質,內容與形式從動物圖騰的塑形由野鱷到蜘蛛野兔到恐龍或飛蟲,任性揮灑表現,以推理手法進行繪畫的推理還原與連結,是視覺的探索而非意識的詮釋。鮮麗活潑的紅藍綠黃相互對應,以線性的踰越轉譯穿梭連結,如同在森林中吸納著自然界生鮮的空氣,充滿流動氣息,自由吸吮自在吐納悠遊,黑色板模刻畫反白線性,有塗鴉自律的書寫筆調,生活細瑣的心情紓解與紀錄,從動物的描寫到自動性技法的流動偶發情境,敘述著圖像和情緒的推理,進行公主與動物野越的連結與形式的還原純化。

從素描原形手稿的塗鴉、自由書寫社會現象的圖像指涉及狀態浮影。框架繪畫以複合媒材融合亞克力和卡典西德,透過卡典西德的介面做出渲染的效果,仿如日常生活每日/每次看似相似卻又不盡相同,但整體的畫面/生活又是息息相關。透過覆蓋、留白及極簡形式,穿梭於粗細線性的形構映襯,嫁接後現代超時空的斷裂性;連接它者的圖像挪用再轉化,在嫁接中開花結果。

《神將》163x260cm亞克力、畫布2025。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神將」作品像在國際城市巴黎、紐約、東京的地鐵街道巷弄的牆面亦或建築物的有機形體變化,都有不同風格的塗鴉作品。以年輕人潮流文化為底蘊、噴灑、版模數重疊的街景塗鴉藝術,有嘻哈與街舞的混音訊息。在台灣的宮廟次文化庶民宗教信仰力量與祭典陣頭遊行,民俗藝閣、八家將和鑼鼓喧天的台灣特色民藝活動,呈現屬於在地原生的神明祭儀消災祈福及廟宇神祇造形與神尊神將。皆為村落遊子每年回鄉參與燒平安船或遶境活動,七爺八爺或泥塑木塑紙塑神將群像在廟宇題材創作表現內容,指涉著記憶、信仰、塗鴉本能的延展,以道教文化造形基底,以異於西方街坊流行的塗鴉風格,摻入屬於台灣精神的生猛野性線條轉譯的圖像描寫。

以當代藝術形式、符號、隱喻發展獨特風格與耐人尋味之內涵,廣設生活並巧妙挪用藝術大師元素,畫面荒誕乖張卻能點石成金,創作風格緊扣時代流行的後現代矛盾、衝突與融合,卻能關照台灣文化議題,分析其特質包括:自己與自己關聯之面向涉及自我認同與生命意義之探尋;自己與藝術關聯之面向包含發展與突破媒介且發明形式,同時整合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藝術於表現;自己與文化以及生態環境關聯之面向涉及敏銳觀察、回應與批判。透過海邊男孩系列作品轉譯『隱蔽映現海邊戲藝』風景故事。
 
《海邊印象》陶藝裝置《海邊男孩:隱蔽映現海邊戲藝-戴明德個展》現場。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海邊印象」陶藝裝置在偌大展場宛如沈浸式空間,感染著深藍海水與方塊鹽田意象,在藝術家童年的網寮村記憶,海岸邊荒廢蚵棚竹架間,經常圍繞成群流浪狗,在那禁忌頗多的年代群聚、遊蕩成為他童年的內心陰霾印記,以陶塑狗作為裝置材質溫潤的陶土質給藝術家記憶尋求救贖縫補的儀式,在充滿海際倒影及方格鹽份地帶,增添在海邊男孩心中從隱蔽裡創造屬於海洋的陽光風和日麗。

從海邊到城市,線性的遞嬗似無換日線

成長地嘉義縣東石網寮海邊至北上求學後移居到嘉義市,從海邊男孩到嘉義公園至被當代藝術所影響的後現代藝術理念和風格,特有的鄉土采風與人文內涵都在反映在畫面上,將巨幅平面繪畫以系列、連幅、延展、多面向與演繹形式展出作者創作潛力與企圖。

嘉義公園闢建於日治時期1910年迄今百餘年歷史,始於提供遊憩休閒,是名畫家陳澄波筆下揚名的創作舞台,在「公園百年記憶」系列除向陳澄波致敬外,特以海邊男孩高中求學學校就在公園對面,青年沈溺於公園寫生遊蕩,在歷經四十載的繪畫洗鍊,六十歲的畫者重回少年的林蔭場景重塑公園中的飛行樂園、孔雀園、兒童樂園題材,以內在心裡風景,用隱喻超現實細膩的線性刻畫完成記憶真實交會的描繪百年公園景緻。

《公園百年記憶-飛行樂園》182x227cm亞克力、畫布2022。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公園百年記憶-孔雀園》180x180cm亞克力、畫布2022。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戴明德秉持藝術鬥士般的武士精神探尋創作秘境旅程,如孤寂的夜鶯堅毅與固執。作品像被壓抑的出口,語帶雙關語,進而潛意識的狂飆,出軌的極簡硬邊技法,游刃於強烈的本土風格和獨特國際繪畫語言之間,閱讀作者的繪畫猶如賞析心靈風景般自然。呈現近年來大量手稿繪圖的感性製圖機器般創作心得,結合陶藝立體裝置,呈現材質多樣性及生活再現的創作體現。

Fearless boy facing the ocean海邊男孩從2022畫集的出版,2025重新進入彰化美術館實體的延展呈現,戴明德隱蔽映現海邊戲藝,透過巨幅主題繪畫、陶板與陶藝立體裝置,彰顯海岸線的文化人文地景現象的回望省思,外傘頂洲的蚵棚景觀,鹽分地帶的鹽濕印象,六十五歲回到海邊沙洲尋找八歲在沙灘塗鴉的印記,在後現代的語彙印證時空混亂的蒙太奇隱蔽映像。


藝術家戴明德於個展現場。圖 / 戴明德藝術工作室提供

展覽資訊 

《海邊男孩:隱蔽映現海邊戲藝-戴明德個展》
展期|2025.06.17—06.29
展點|彰化縣立美術館五樓A展覽室(彰化市卦山路3號)
開放|09:00-17:00  週一休館

海邊男孩戴明德彰化縣立美術館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