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撰文者:杜綺文
在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中,霍剛的創作猶如一座橫跨東西文化、連結傳統與現代的橋樑。他的作品同時承襲了1950、60年代西方前衛藝術的實驗精神,融匯了中國書法的韻律與建築的結構性,最終淬鍊出獨樹一幟的幾何抽象風格。透過點、線、面的純粹構成,霍剛的繪畫不僅是視覺形式的探索,更是一種精神性的表達,象徵著創作能量與生命力的流動不息。
采泥藝術現正展出《霍剛.我的繪畫是我們之間的橋樑》。圖 / 采泥藝術提供
藝術家霍剛。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義大利前衛藝術的啟蒙與轉化
1964年,霍剛抵達義大利時,正值歐洲藝術思潮劇烈變革的時代。此時,非形式主義(Informalism)模糊了抽象與現實的二元對立,藝術家們試圖突破傳統繪畫的框架,探索視覺表現的無限可能。霍剛身處這場浪潮的核心,深受義大利前衛運動對於繪畫空間的前衛思想所啟發,無論是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的「空間主義」(Spazialismo)——以割裂畫布打破二維平面的限制,追求藝術與空間的對話;羅伯托.克里帕(Roberto Crippa)和塞爾吉奧.丹傑洛(Sergio Dangelo)領軍的「藝核運動」(Nuclear Movement),以及卡爾代拉拉作品對於光線—空間的互動探討,也對他產生影響。當時的西方藝術流派試圖超越寫實繪畫的束縛,發展出非物質性的表現方式,或透過正負空間的交互作用,創造動態的視覺體驗。
采泥藝術現正展出《霍剛.我的繪畫是我們之間的橋樑》。圖 / 采泥藝術提供
儘管,這些突破性的藝術表現為霍剛打開視野,他卻並未盲目追隨潮流,而是將西方前衛藝術的實驗性,與自身中國文化底蘊相結合,摒棄機械式的冷峻,賦予幾何造型溫度與生命,發展其個人獨樹一格的幾何抽象,正如義大利著名藝評家萬尼.夏維勒(Vanni Scheiwiller)所評論:「霍剛的幾何絕非冰冷的幾何。」這種融合使得他的作品既具備現代主義的理性結構,也蘊含東方哲學的內斂包容。
采泥藝術現正展出《霍剛.我的繪畫是我們之間的橋樑》。圖 / 采泥藝術提供
音樂、書法與精神空間
霍剛的幾何抽象並非純粹的形式遊戲,實則源自中華文化底蘊的體現。尤其是中國書法的線條韻律,轉化成畫面的為靈動筆觸與節奏,對他影響甚鉅。他擅長以「點」作為畫面的核心元素,透過其位置與大小的變化,搭配色塊形成的結構韻律,營造出音樂般的節奏感,呼應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所主張的「抽象繪畫即視覺音樂」的理念,但霍剛更進一步地將這種秩序注入視覺的節奏,譜出生命的律動感。
霍剛 HO Kan, 無題 Untitled, 80 x 100 c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1968. 圖 / 采泥藝術提供
霍剛的畫面從看似隨機的筆觸中提煉出簡練的幾何符號,彷彿在無序中尋覓宇宙的規律,這正是他對「精神空間」的探索。他的幾何抽象不僅是視覺的構成,也映照出自內在湧現的宇宙觀。
霍剛 HO Kan, 抽象 2024-072 Abstract2024-072, 97x148c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2024. 圖 / 采泥藝術提供
霍剛HO Kan, 抽象 2024-053 Abstract 2024-053, 90x72cm, 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2024. 圖 / 采泥藝術提供
藝術與生活的橋樑:點、線、面型塑的生命面貌
對於霍剛來說,點、線、面的組合不僅是抽象語彙,更可視為生活表情的顯影,生命面貌的映照。這種構成方式使得觀者在凝視作品時,能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共鳴,彷彿藝術家與觀眾之間建立起無聲的對話。於是乎,他的幾何抽象不是疏離的形式實驗,而是感性的邀請,邀請觀者進入這個由色彩與造形構築的世界,共譜生命的旋律。誠如展名所示:「我的繪畫是我們之間的橋樑」,透過霍剛超過一甲子的藝術實踐,這座橋樑連接著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藝術家與觀眾,最終指向的,是藝術作為人類共通語言的永恆價值。
采泥藝術現正展出《霍剛.我的繪畫是我們之間的橋樑》。圖 / 采泥藝術提供
展覽資訊 Exhibition Details
《霍剛.我的繪畫是我們之間的橋樑HO KAN: My Painting Is the Bridge Between Us 》
展期 Exhibition Period|2025.06.14 – 08.03
地點 Venue|采泥藝術(台北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1樓)
Chini Gallery (1F, No. 48, Lane 128, Jingye 1st Road, Taipei)
活動預告丨「跨越世代,收藏霍剛」系列講座
◆ 6/28(六)15:00
謝雅蓉|里摩設計Limo Design 總監暨創辦人
「為自己掛一幅畫:畫與空間的密語」
◆ 7/20(日)15:00
沈容賡|區塊鏈基金管理公司創辦人
「區塊鏈與藝術」
◆ 7/27(日)15:00
張嘉予|協合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Art Taipei外部執行委員
「藝術收藏新思維」
講者|謝雅蓉、沈容賡、張嘉予(由左至右)。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熱門新聞
1
歷史與神話的拆解重組,宜蘭美術館「錯置的視界—林正仁雕塑展」,再思傳統與當代的關係
ART TAICHUNG 2025:在當代藝術的對話中,看見台中的文化跨界交流,精選十二件作品引領探索
文化節點的轉譯:ART TAICHUNG 2025 從藝術應用到城市共構的平台實踐
全手工的舞蹈史——《從指尖開始》
金車文藝中心「2026金車美展徵件」起跑!開放平面、立體與跨域創作投稿,7月31日前完成線上報名!
暑期強檔!桃園市立美術館首度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特展邀請親子觀眾想像環境永續的新世界
桃美館迎新局,林詠能教授七月出任新館長 聚焦觀眾拓展、館群整備工作
臺灣館登場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以「島嶼記憶」為題,暸望科技發展中不被科技邏輯規訓的碎片
2025「堤頂之星2.0」入選展「合作與和做」:以策展人與藝術家的合作為起點,重新探問展覽製作的可能性
臺南市美術館「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探論臺灣美術、社會現代化進程與世界的互為關係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藝博會采泥藝術☓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Booth H01:霍剛、李光裕、陸先銘、楊北辰、宋曉明│公共藝術PA3:蔡志松
2020-10-22|撰文者:采泥藝術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