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撰文者:鄧九雲
永遠能從手指的姿態,判斷一個人是否「在場」。
手指是一個人身體最遠的邊界,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喜歡對方時,會用手把他拉入自己的私領域空間,無論是搭著肩、牽起手,或是擁抱彼此。說到擁抱,在戲劇表演中,親密互動時手指的「緊繃與鬆弛度」,最能看出演員的身體是否正在出戲。身體不會說謊。
回看傳統戲曲就一目瞭然了。京劇五法「手、眼、身、法、步」就是以手為首。學布袋戲的朋友,為了操偶勤練手指靈活度,回到舞台演戲後,身體姿態明顯變得更靈動。在繪畫表現上,手很難畫,但攝影可以如實捕捉。英國評論家傑夫・代爾(Geoff Dyer)在《持續進行的瞬間》書中有一段,就以「手」梳理攝影作品,臺灣出版的書封,用的正是美國攝影師蘭格(Dorothea Lange)拍攝的採棉花工人,其年輕的臉龐對比彷彿上了年紀的手。我們從那隻手,讀到了一個人的命運。
雙手製造劇團藝術家透過精密的手勢動作,為演出帶入細膩而多元的細節。©Julien Lambert
我認為手的存在可說是「最不詩意」的身體部位,其中藏了太多我們忽略的程式密碼。會這樣說,是對慣性使用「詩意」一詞形容舞作的惰性,提出一點小小的抵抗。若看過2021年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來台演出的《指尖上的幸福人生》(《Cold Blood》),其中的創意、故事脈絡與技術門檻,的確跟雲霧團塊般的舞蹈意象(簡稱詩意)的觀賞體驗有些不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創造與執行明亮具象的驚喜感受。
本次受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之邀來台的《從指尖開始》(Du Bout Des Doigts)是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主創團員格雷戈里.格雷斯尚(Grégory Grosjean)與布里埃拉.伊科諾(Gabriella Iacono)兩位默契搭檔成立的「雙手製造舞團(Made By Hands)」的創團作品,風格沿用手指舞蹈在模型現場中的即時攝影,但《從指尖開始》故事脈絡更具野心,要在一小時的表演裡重現二十世紀的舞蹈歷史。對「手指舞蹈」形式已不陌生的觀眾,可聚焦在他們強大的「構作」功力:如何將宏大的歷史素材重組情境脈絡。即時攝影中攝影機的運動、光影手法、以及肉眼/鏡頭的落差隱喻。
《從指尖開始》透過肢體、微縮造景及即時攝影,打造出沉浸式劇場。©Julien Lambert
《從指尖開始》每個場景都像是記憶的碎片,每個碎片都是一座想像的劇場。手作為唯一的表述通道,該以何種「姿態」重返啟發性的經典舞台——如《天鵝湖》、《春之祭》、《西城故事》等。如何用手指旋轉?用手指跳嘻哈滑板?用手指重回驚心動魄的納粹現場?除了舞作經典,熟悉電影的觀眾,也會辨認出電影史交織的影響——如卓别林的《大獨裁者》、庫柏力克的《光榮之路》、柯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以及《射馬記》。這些導演大膽的視覺與批判,是這部作品重要的靈感來源。導演們的影響濃縮在視覺主創朱利安・蘭伯特(Julien Lambert)精巧幽默的設計「現場」,讓演出拍攝的攝影師,毫無疑問成為第三位舞者。《從指尖開始》的舞台被切割成現實與虛構,你無法完全專注其一,但就是這種視覺的分散,讓觀眾得不斷啟動判斷與觀察,而非追求單一的沉浸與情感渲染。觀賞不可能煽情,有的是真正能帶給人放鬆思考的娛樂性,以及對於創作巧思的折服讚嘆。
藝術家以手指表現嘻哈舞碼,搭配塗鴉場景及手指滑板,實驗劇場瞬間成為街頭一角。©Julien Lambert
攝影機的放大、鏡頭運動視角,直接向觀眾展現人類肉眼的限制與鏡頭魔法。這些靈感與創造是一種邀請,無論是對年輕世代的溫柔招呼,或是經歷過黑暗世代的情感召喚。於我而言,相較於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作品的故事性,《從指尖開始》的厚度在於用極致虛構手段處理集體經驗的野心,歷史成為輪廓的光,重述與復返必然碰觸到視角的錯置。我們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雙手製造舞團(Made by Hand)」用了人類最具生存優勢的手指構造作為在場的隱喻。創作是在模擬不可能,欲求不可求。真誠需要透過技術,全手工的《從指尖開始》澈底證明了這句話。
演出資訊
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比利時雙手製造舞團《從指尖開始》
2025 CTBC Arts Festival:Made by Hands “Du Bout Des Doigts”
◉ 演出場次:
09/05(五)19:30
09/06(六)14:30、19:30
09/07(日)14:30
◉ 演出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 演出長度:60分鐘 (無中場休息)
◉ 購票連結:點我購票
7/24(含)前限時早鳥8折,7/25(含)後雙人套票88折
◉ 藝術節官網: 更多資訊
熱門新聞
1
歷史與神話的拆解重組,宜蘭美術館「錯置的視界—林正仁雕塑展」,再思傳統與當代的關係
ART TAICHUNG 2025:在當代藝術的對話中,看見台中的文化跨界交流,精選十二件作品引領探索
文化節點的轉譯:ART TAICHUNG 2025 從藝術應用到城市共構的平台實踐
全手工的舞蹈史——《從指尖開始》
金車文藝中心「2026金車美展徵件」起跑!開放平面、立體與跨域創作投稿,7月31日前完成線上報名!
暑期強檔!桃園市立美術館首度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特展邀請親子觀眾想像環境永續的新世界
桃美館迎新局,林詠能教授七月出任新館長 聚焦觀眾拓展、館群整備工作
臺灣館登場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以「島嶼記憶」為題,暸望科技發展中不被科技邏輯規訓的碎片
2025「堤頂之星2.0」入選展「合作與和做」:以策展人與藝術家的合作為起點,重新探問展覽製作的可能性
臺南市美術館「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探論臺灣美術、社會現代化進程與世界的互為關係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藝術機構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7/31徵件 總獎金兩百萬元 得獎作品中信文教基金會典藏 關美館展出
2025-06-0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26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81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聯展藝文跨界力挺當代繪畫 中信金融園區轉角邂逅藝術-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得獎作品妝點銀行 藝饗員工客戶
2024-08-29|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582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台下十年功 上台只為博君一笑? 喜劇舞蹈藝術家菲利普·拉斐耶首度來臺,帶來幽默且不失優雅的經典獲獎作品《蓬蓬》
2024-08-13|撰文者:陳柏潔(藝術報國藝術總監、藝術創作者)1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