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撰文者:大唐生活美學館
為持續支持新世代藝術創作,推動南部當代藝文發展脈絡,大唐生活美學館於2025年再次舉辦「青年藝術家徵件聯展」,從近百件作品中遴選出五位風格獨具的藝術家,於本館展出新作。展覽將於7月8日開展,並於7月12日舉行開幕活動,邀請各界一同見證青年藝術能量的精彩綻放。
大唐生活美學館長期致力於扶植具潛力之青年藝術創作,藉由年度徵件與策展機制,提供創作者發聲與發表的舞台,促進南部藝術文化的共融與成長。此次為第二屆辦理,徵件反響熱烈、投稿數量遠超往年,評審機制更結合學術與專業實務觀點,邀請高俊宏教授、陳明慧教授與簡子傑教授擔任複選評審,從眾多優秀提案中選出五位藝術家入選聯展,並由林弈軒脫穎而出,榮獲首獎,預計於明年度舉辦個展。
入選藝術家包括吳挺連、林弈軒、林靖雅、陳寬、黃雅萍(依筆劃排序),五位創作者透過紙本、水彩、畫布、陶瓷、繪畫與觀念藝術等多元媒材,構築出本屆聯展關於身體感知、自然生命、物質辯證與數位文化的豐富視角。
吳挺連
以盆栽為創作靈感,將日常栽植過程中的情感投射於樹木精靈的想像。植物的靜默表達映照著創作者的內在風景,在挑選、照護到描繪的過程中,形成對生命節奏的具象呈現。作品如同一場靜觀與互動的凝視,邀請觀者進入自然與人之間的靈性聯結。
吳挺連《如浴.閒》,陶瓷、環氧樹酯,45x25x32cm,2024。圖 / 大唐生活美學館提供。
林弈軒
關注社群媒體中的視覺文化與集體心理現象,將現代人的娛樂慾望與觀看快感轉譯為「地獄」的隱喻。從「好吃」、「好看」到他人苦難的傳播,作品深刻揭示了幸福感背後的相對性與消費性。他的創作如同都市神話的再現,充滿皺褶與流動的熱度,直指當代人在日常中不自覺建構出的精神煉獄。
林弈軒《集團後沒有意識》,壓克力、畫布,73x91cm,2025。圖 / 大唐生活美學館提供。
林靖雅
作品以身體感官作為創作起點,從體溫、呼吸、血液流動等無形感受出發,轉化為水彩與構樹紙的視覺語彙。創作過程如同與植物的共振,揉合「手抄紙」的製作過程與水與彩的流動痕跡,在每一次筆尖的點繪中,讓觀者體會感官回望內在的細膩節奏,並喚起對時間與身體的深層覺知。
林靖雅《血液循環》,楮皮紙、水彩,137.5x50cm,2024。圖 / 大唐生活美學館提供。
陳寬
透過陶瓷語言探討物質、功能與象徵的辯證關係,質疑「陶土/釉藥」、「容器/內容」的既定邏輯。從蜂蜜罐、黑色海綿到槍與彈殼,他以作品重新界定功能失落後的美學價值,進一步引發對於文明技術、語言結構與身體感知之間的哲學思考。作品挑戰觀看與理解的邊界,邀請觀者重新審視「內與外」的定義。
陳寬《槍與彈殼》,陶土、蛋殼,依場地而定,2024。圖 / 大唐生活美學館提供。
黃雅萍
畫面游移於具象與抽象之間,描繪那些「閉上眼睛才看得見」的意象。藝術創作是與潛意識對話的過程,皺摺畫布成為自然地貌的隱喻,而母親裁縫背景留下的縫線意象,在作品中反覆出現。透過畫筆與畫布間的堆疊與纏繞,她重構記憶、形構從未出現卻熟悉的空間。
黃雅萍《Islands – P(overty)-正面》,油畫,90x60cm,2024。圖 / 大唐生活美學館提供。
本屆展覽五位藝術家以不同形式呈現對當代社會的觀察與回應,作品交織出一種深刻且多層次的藝術對話空間。大唐生活美學館誠摯邀請觀眾走進展場,在這些新銳創作中,感受藝術如何與現實對話,並在凝視與共鳴中,重新梳理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 𝙰𝚛𝚝 𝚒𝚗 𝚄𝚗𝚒𝚘𝚗 :]大唐青年藝術家聯展
展出作家|吳挺連、林弈軒、林靖雅、陳寬、黃雅萍(依筆劃排序)
展覽日期|2025/7/8 – 2025/8/30
展覽開幕|2025/7/12 14:00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4i9kNm1Ks4f3fiq7A
活動地點|大唐生活美學館(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588號)
聯絡電話|07-382-8858(歡迎來電預約參觀及洽詢)
熱門新聞
1
泰特美術館爆紅展覽,安東尼・麥考爾首次來台個展,將呈現經典之作「固體光」,7月26日富邦美術館登場!
全球藝術市場價跌量漲,當代與女性藝術家長期仍呈升值趨勢
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新場域,臺中市立美術館公布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首波參展名單!同步揭曉兩件國際級委託創作
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藏購野獸派藝術家馬蒂斯作品,梳理、呈現梵谷對同期與後世藝術家的風格影響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We TAIWAN」 核心展覽「臺灣光譜」 向世界閃現臺灣文化的混融光暈
從影像到想像到圖像—蘇煌盛的「通風」
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穿越光與歐陸山海,在風景與凝視之間的實驗
北美館TFAM 115年度個展評審結果揭曉,由何理、許尹齡、張君懿、謝宣光獲選!
在朦朧的空隙看見光影,在光影間的恍惚見證自然:中國藝術家林墨以壓克力為「皮」,在上面進行雕刻
對抗與拉扯間的新生:「衝突與認同──台義國際藝術交流展」汪曉青、羅惠瑜談母職/藝術家的創造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跨越聽覺和視覺多重感官的交織,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Do you smell it even if I’m not around —魏聖倢個展》
2024-05-07|撰文者:藝術家 魏聖倢/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