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5|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
野生鳥類生態浩劫正逐漸來臨……奧杜邦學會的氣候變遷報告指出,若全球暖化速度加劇,到2080年後,北美地區鳥類棲息地將消失。
十月初,奧杜邦學會(The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聯合Gitler &_____畫廊招募藝術家進行大膽醒目的街頭塗鴉,紐約曼哈頓街道上被繪上鳥類圖像,老鷹、天鵝、 綠頭鴨,他們想告訴人們,野生鳥類正面臨一場生態浩劫。
活動選在曼哈頓街區其實別具深意。繪製鳥類圖鑑《美國鳥類》,享譽的美國鳥類畫家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便曾經居住此地,死後也葬在街區附近的三一公墓(Trinity Cemetery)。奧杜邦學會也以畫家奧杜邦為名。
未來,藝術家們將陸續在曼哈頓街道上彩繪野鳥,將彩繪314種正受威脅的野鳥鳥種。目前完成的五幅噴漆彩繪作品分別為《綠頭鴨》(Mallard)、《深藍色林鶯》(Cerulean Warbler)《銹色黑鸝》(Rusty Blackbird)、《小天鵝》(Tundra Swan)、與《白頭海鵰》(Bald Eagle),共5種鳥類。
而雖然這活動由奧杜邦學會發起,但藝術家卻不被受限於奧杜邦的表現風格。像是《小天鵝》,則由年僅二十歲的街頭藝術家Boy Kong繪製而成,他將小天鵝的脖子縮得很緊,表情猙獰,眼神兇惡,還露出尖銳的牙齒,背景則塗滿粉紅色的螢光漆。
而奧杜邦畫筆下的《小天鵝》,是有著白色豐滿的翅膀,黑色的蹼輕輕划著水,黃色的百合花隨漣漪搖動,脖子的弧度也相當優雅。雖然兩者筆觸與作畫風格不同,但都在描繪小天鵝進食的情景。
「這不只是個藝術計畫,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使命。」Gitler &_____ 畫廊老闆Gitler表示,奧杜邦學會的網頁將介紹野鳥彩繪作品與藝術家,讓更多屋主與藝術家一起參與。未來也將設計一款語音導覽app,幫助遊客了解街區,以及野鳥正受到生存威脅。
奧杜邦小傳
奧杜邦是美國重要的鳥類畫家。他出生於海地,原籍法國,為了逃避當時拿破崙政府的兵役而移民美國生活,到了美國便迷戀上北美原野,終日以觀察與繪製鳥類圖像為樂。
他所出版的《美洲鳥類》被視為美國的鳥類聖經,詳細記載美國各類鳥類姿態,獲得廣大認同,曾被譽為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在他生命結束之前,他還完成了《美洲的四足動物》。
在奧杜邦過世後,世界許多愛鳥人士都認為損失巨大。在奧杜邦的日記中,處處可見保護自然生命的理念。美國許多博物館、動物園、研究機構便以「奧杜邦」為名。「奧杜邦學會」則長年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最具影響力。
REFERENCE
【Artnet】John James Audubon Takes Flight in Harlem
【The New York Times】Where Audubon Found Repose, Sprayed-On Specimens Alight
【The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Introducing the Audubon Mural Project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2021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以黑暗之光照亮希望
殘山剩水中的對話蒙太奇:人去樓空城已封,當代城市何以可居可遊?
劉玹希《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 在科技的時光隧道中體現美感
「台、日水彩對話」-愛上藝廊呈現《色彩萬千》永山裕子、林經哲雙人水彩畫展
知名迷因「Nyan Cat」以 1500萬元競標成交 ! 加密藝術 (Crypto Art) 與 NFT 是數位藝術市場的新藍海還是新泡沫?
《奈良美智特展》加開高雄、臺南場 ! 7 月起移師高美館、南美館
金屬:工藝 X 工業 —— 用自在的心境,錘鍊自由之花
超越《黑豹》的漫畫崛起!淺談黑人藝術運動與「非洲未來主義」
創意越界、工藝上線,2020跨域線上特展「半熟新工藝」展現台灣當代新工藝
走出斜坡的未來潮!臺澳合作推出「亞太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 伊誕與徐文瑞擔任首屆雙策展人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藝居】鈴木貴彥《歷史…關於塗鴉》X東新國小─紀錄南港瓶蓋工廠的轉瞬片刻
2020-06-11|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