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2014年度英國好展 馬蒂斯奪冠

Richard DormentHenri MatisseRembrandtKasimir Malevich

2014-12-31|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首席藝術評論家多曼特(Richard Dorment),近日發表兩篇回顧2014年藝術展覽的文章,評論英國最好與最壞總共10個展覽。

 

The 5 best art exhibitions of 2014

1. Matisse: The Cut-Outs, Tate Modern

2. Rembrandt: The Late Works, National Gallery

3. Malevich, Tate Modern

4. Veronese: Magnificence in Renaissance Venice, National Gallery

5. The First Georgians, Queen's Gallery

 

The 5 worst art exhibitions of 2014

1. Morris and Andy Warhol, Modern Art Oxford

2. Ciara Phillips, Turner Prize Exhibition, Tate Britain

3. Matthew Barney: River of Fundament, Artangel

4. Phyillida Barlow, Duveen Galleries, Tate Britain

5. Marina Abramovic: 512 Hours, Serpentine Gallery

 

2014好展冠軍 馬蒂斯:剪紙藝術

 

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策畫的「馬蒂斯:剪紙藝術」(Henri Matisse: The Cut-Outs)榮登冠軍。該展覽呈現馬蒂斯《雪花》、《舞者》、《馬戲團》以及《蝸牛》等,總共120多幅剪紙藝術作品。

 

1940年代,高齡70歲的馬蒂斯動過兩次手術,身體虛弱而無法作畫,於是使用新的創作媒介,以剪刀與色紙拼貼出作品,讓他的藝術成就達到另一個高峰。馬蒂斯的剪紙藝術不輸給其他繪畫形式,線條與形狀簡潔凝鍊,並賦予色彩明度和亮度。

 

多曼特認為該展最成功的地方,是策展人將作品按照年份排列,呈現馬蒂斯晚年創作的階段性變化,讓觀者可以感受馬蒂斯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2014好展亞軍 林布蘭晚期作品

 

英國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舉辦的「林布蘭晚期作品」(Rembrandt: The Late Works)展覽,獲選第二。

 

林布蘭早年意氣風發,畫作深受貴族青睞,在世時便享有盛名。但他晚年過得十分清苦,自1641年妻子與孩子過世後,他和女僕同居,被天主教會視為罪人,畫作訂單因此大減,最終導致破產。

 

不過,他仍然沒有放棄繪畫,創造力與產量絲毫沒有減退。林布蘭在1650至1669年期間追求更新的藝術形式,繪畫主題大多描繪人物心理,畫風則黑暗陰沉,飽含悲傷與苦楚。《瓊德曼醫生的解剖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Joan Deyman)、《盧克蕾提亞之死》(The Suicide of Lucretia Rembrandt)等都是這時期的佳作。

 

多曼特表示,起初聽聞該展覽有90多幅畫作令他卻步,不過他踏入展場後對此改觀。策展人將畫作以自我審視、光影實驗技法、日常生活的觀察、私密、內在衝突等六個主題,分類展出林布蘭的畫作,有效幫助人們感受林布蘭創作的心路歷程。

 

2014好展季軍 馬列維奇個展

 

第三名同樣是泰特現代藝術館策畫的展覽,是俄國藝術家馬列維奇(Kasimir Malevich)的個展。多曼特心情振奮,因為這是英國首次展出俄國至上主義的畫家作品,他期待往後會有更多相關的展覽。

 

馬列維奇是20世紀俄國至上主義(Suprematism)的創始人,同時開啟現代藝術的發展。至上主義強調圓形、方形、線條等幾何形狀,注重使用有限的顏色,否定繪畫的主題、空間以及氛圍感,「無」是至上主義的最高原則。

 

他的代表作為《黑方塊》(Black Square),透過黑色正方形體現視覺藝術的抽象概念,而描繪《黑方塊》可不簡單,必須具備色彩、構圖的非凡才能,因為《黑方塊》並不是真正的正方形,它的框架皆不平行。

 

2014壞展冠軍 愛是足夠的:莫里斯與安迪.沃荷

 

多曼特評選最差勁的展覽是「愛是足夠的:莫里斯與安迪.沃荷」(Love is Enough: William Morris & Andy Warhol),由透納獎(Turner Prize)2004年得主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策辦,於英國牛津現代藝術館(Modern Art Oxford)展出。

 

傑瑞米.戴勒說明,莫里斯與沃荷在各自的時代裡都擁有高度影響力,而且各自創辦的版畫事業,也都經營得有聲有色。他們也關注政治議題,莫里斯批判19世紀工業文明,沃荷則對20世紀工業文明幽默以待。

 

「沃荷與莫里斯的經歷相似只是傑瑞米.戴勒個人的想法。」多曼特指出,莫里斯鄙視富人,想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主張革命社會主義(Revolutionary International Socialism),曾日以繼夜參加示威遊行;沃荷追求財富,且喜愛引人注目,他也不關心政治,面對社會事件總是以中立客觀,毫無感情的角度描述。

 

2014壞展亞軍 透納獎:席亞拉.菲利普斯

 

加拿大女藝術家席亞拉.菲利普斯(Ciara Phillips)今年獲得透納獎提名,她擅長以絹印製作壁畫、相片與各類紡織品,藝術主題則重新詮釋1960年代的消費文化,以及廣告標語與意象。

 

菲利普斯獲選透納獎的作品為《事物共享》(Things Shared),是她於2010年將The Showroom Gallery改造為工作室,邀請設計師、藝術家以及當地婦女團體共同討論與進行創作,在入選透納獎後於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展出。

 

《事物共享》為手作的印刷品,以豐富鮮豔的色彩構成,上頭有著各種顏料噴灑的汙點,具有爆炸的意象。這些印刷品直接貼在牆壁上展出,多曼特只用一個單字「壁紙」(Wallpaper)形容這個展覽。

 

2014壞展季軍 馬修.巴尼:基礎之河

 

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是當今最知名的實驗電影導演之一,其電影含括音樂、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領域,敘事則運用晦澀難懂的符號象徵,以及堆疊大量的神話傳說,讓觀者難以切入主題,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涵。

 

新作《基礎之河》花費六年時間拍攝而成,改編自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1983年的小說《古代的傍晚》(Ancient Evenings),並於英國國家歌劇院(English National Opera)展出。馬修.巴尼藉由原著古埃及法老的夜生活與七段死亡故事,並混合歌劇表演與雕刻等藝術領域,反映美國汽車工業的興衰。

 

多曼特認為《基礎之河》的敘事結構一團混亂,可能與原著《古代的傍晚》本來就散漫而無條理有關,而且影片又過於冗長,看完需要花費六小時。

 

REFERENCE

【The Telegraph】The 5 best art exhibitions of 2014
【The Telegraph】The 5 worst art exhibitions of 2014






Richard DormentHenri MatisseRembrandtKasimir Malevich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馬諦斯名畫百年後 面臨褪色危機

2015-07-14|撰文者:邱家琳1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