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2|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
2週前,1月7日,法國政治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巴黎辦公室,因為刊載穆罕默德諷刺漫畫,遭受襲擊,12死11傷,總編輯與多位漫畫家罹難;9日法國警方尋獲兇手,在雙方駁火後,兇手當場被擊斃。
《查理周刊》遇襲當天,消息馬上遍及全球,引發議論。11日,全球44個國家領袖聚集巴黎,百萬名民眾也前往巴黎街頭參與遊行,高舉「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標語,捍衛言論自由,並譴責恐怖主義與暴力攻擊。
但另一種聲音也同時出現,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文章「我不是查理」(Je ne suis pas Charlie),認為言論自由仍有限制,不能任意諷刺宗教。那麼,阿拉伯世界的藝術家又如何看待《查理周刊》一案?
蘇丹哈立德 哪一方才是真正的恐怖主義?
蘇丹藝術家哈立德(Khalid Albaih),擅長以黑色剪影描繪人物。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期間,哈立德作品日漸受到矚目,埃及與黎巴嫩民眾推翻國內專制政體時,更將他臉書與Instagram的創作張貼於牆面以示抗議。
他在「阿拉伯之春」時便利用雙關語,諷刺前任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並向「阿拉伯之春」功臣,一位以自焚進行抗爭的突尼西亞工人致敬。
2014年12月,哈立德發表作品「如何製造恐怖主義者(How to create a Terrorist)」,原本只是普通的穆斯林,經過美國情報局(CIA)不人道的嚴刑拷打或虐待,才成為恐怖主義者。
針對查理周刊槍擊案,哈立德繪製兩件作品。第一件「我只是一位穆斯林(I'm Just a Muslim)」,內容述說一名穆斯林被指稱為為異教徒與恐怖主義者,但這些指著穆斯林的人們,後面都暗地手拿刀刃槍械。穆斯林與恐怖主義經常被劃上等號,但哪一方才是真正的恐怖主義者?
第二件「為你的權力抗爭!(Fight For Your Rights!)」,兩個人物握緊拳頭示威,但拳頭卻重擊彼此的頭頂。意在說明捍衛自己權力時,也得關心他人的立場,否則會互相傷害。哈立德認為「我是查理」與「我不是查理」兩種聲音必須互相尊重。
黎巴嫩捷波朗 自由被傷害但它會反擊
黎巴嫩資深漫畫家捷波朗(Stavro Jabra)被譽為「超級革命家」,作品固定刊載於黎巴嫩報紙,多以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三種語言發表,創作主題大多描繪新聞事件與家鄉黎巴嫩故事。
去年底,捷波朗發表一幅有趣的跨年圖像,他將2014年繪成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步履艱困到不知怎麼才能跨過2015年。因為這老人身上背著一袋巨大的包袱,裡頭裝有恐怖主義、ISIS、人質危機等沉重的字眼。
1月11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也聚集上百位民眾遊行,高舉「我是查理」的口號,表達言論自由的重要,同時也哀悼一位黎巴嫩法國混血的新聞工作者卡錫爾(Samir Kassir)。直言不諱的新聞人卡錫爾,於2005年遭到謀殺。
遊行現場捷波朗也手持自己創作,《查理周刊》裡罹難的同業表達敬意。這幅創作印著《查理周刊》四位罹難漫畫家,一旁繪有兩枝鮮血直流的鉛筆,鉛筆上頭寫著「言論自由」的英文。
捷波朗另一幅針對巴黎查理周刊槍擊案的圖像,描繪一名蒙面槍手開槍,攻擊以法文題名為言論自由的鉛筆。但遭受攻擊而裂開的鉛筆掉落的方向,正是槍手的頭頂,彷彿象徵言論自由即使被傷害,最終還是會反擊取得勝利。
REFERENCE
【Facebook】Khalid Albaih
【Digital Journal】Worldwide marches in solidarity with France
【The Huffington Post】These 8 Arab Cartoonists Fight For Freedom Of Expression Every Day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音像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近20位電子音樂家與藝術家,7月1日C-LAB登場!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