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撰文者:郭怡欣、王士源
「我拍攝大量怪胎題材,他們令人有種恐怖的興奮感。大部分的人非常害怕創痛的經驗,可是怪胎卻是從創痛中誕生,他們走過創痛,他們在我眼中是貴族。」─Diane Arbus
1965年,今日壽星黛安‧阿巴斯(Diane Arbus)的三幅攝影作品,入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攝影藏品聯展,但由於內容過於衝擊,在展覽期間,館員每天的例行工作,便是擦掉這三幅作品上,人們憤而吐上的口水。
阿巴斯是美國攝影藝術發展過程中,不能忽視的一位重要攝影藝術家。她鏡頭裡的人物像侏儒、小丑、變性人等邊緣人,看起來詭異、殘缺、徬徨。她的照片,就像是在逼迫觀眾體認到,自己面對這些邊緣人「刻意遺忘,也不願意面對」的內心陰暗面,就像透過照片「窺視」他們。
阿巴斯因為照片直指人們不願得見的真實,當時飽受批評。許多人認為阿巴斯的照片是獵奇,是消費這些被攝者。知名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更在文集《論攝影》裡發表評論道,阿巴斯的攝影,對美國的畸形畫像來講,是難以承受之輕。
在阿巴創作時,她使用中片幅6x6 120底片雙眼相機創作,她會透過觀景器一邊與被攝者說話,觀察他們在觀景窗中呈現的姿態,進而捕捉他們與眾不同,甚至怪異錯亂的一刻。
「我真的相信,有些事物如果我不拍下來,就不會有人看見。」阿巴斯要人們正視內心的醜陋,並且誠實地面對每個人生命的缺陷。她讓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心靈,並非想像中善良美好,人們都逃避去觀看那些奇異、怪誕、有缺陷的人們,但下意識不去看見那些人們,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她說,對她而言,在照片裡的事物,永遠重要於照片本身。
阿巴斯的創作與精神,後來受到極大肯定,並被譽為新紀實攝影的先驅。雖然她知名度高漲,但卻飽受精神困擾。最後在1971服下了大量鎮靜劑,割腕結束一生。當時她只有48歲。
Diane Arbus,(b)1923.03.14 ~(d)1971.07.26
REFERENCE
【圖】Wikipedia(Child with hand grenadedia near bus)
【圖】Wikipedia(Identical Twins)
【圖】Wikipedia(Diane Arbus)
REACTIONS
0
0
0
0
1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