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9|撰文者:黃惠瑄、郭昭君、王士源
如果想要一窺西部牛仔的生活,那一定不能錯過查爾斯‧馬里昂‧羅素(Charles Marion Russell),羅素是美國著名的西部畫家。他一生創作了超過2000個牛仔和印第安人,其中還不包括美國西部的風景繪畫和青銅雕塑。
藝術一直是羅素生活的一部分,從小就展現對於美術的熱愛,他畫素描、捏動物陶偶,也閱讀書籍,羅素對西部荒野產生濃厚的興趣,深受「西部精神」吸引。羅素在16歲時便離開了家鄉,前往美國西部─蒙大拿州,並在那度過他的一生。
1882年十八歲的羅素成為了一名牛仔,忙碌之餘仍持續創作。1886至1887年嚴酷的寒冬為蒙大拿州的養牛業帶來嚴重的損害,卻替羅素帶來意想不到的契機。
羅素以畫代信,告訴牧場主人關於牧場五千頭牛的狀態,畫裡描繪一頭飢餓的牛被一群餓狼包圍,並且命名為《等待奇努克風》(Waiting for a Chinook);奇努克風是溫暖的西風,這幅明信片大小的畫,清楚地傳達出即將發生的災難。而這幅水彩畫後來被印製成成千上百張的明信片,作為蒙大拿州天氣和牲畜的狀況報告被發往世界各地。之後羅素將這幅畫重新繪製,並增加副標題,為大家較熟知的《最後的5000》(The Last of 5000)。羅素這位年輕的牛仔畫家開始受到關注。
羅素的崛起,和時代有很大的關聯。美國內戰到十九世紀末為蠻荒西部(Wild West)時期,許多人嚮往美國西部,羅素的創作題材包括美國西部的歷史、居民、文化等呈現出其多元內涵。羅素的創作滿足了時代的人們,不僅是提供浪漫想像,也結合了個人真實的生活體驗。他的畫作沾染了牛仔的熱情與率性,呈現出美國西部的生活。
為了創作,也為了生活,羅素花許多時間與印地安人實際相處,了解印地安人及其語言、歷史與傳說。也由於對美國原民文化的詳細觀察和深刻了解,他各式以原民為主題的畫作,得以對原民牛仔或牲畜器物有細膩而生動的呈現。他也創作雕塑,並以青銅為媒材,許多人認為他的雕塑創作比畫作還來得優秀。
如果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好女人,那麼羅素與他的妻子南西‧庫柏(Nancy Cooper),正是這樣的關係。羅素為自己而創作,紀錄自身在西部生活的所見所聞,而南西則替羅素在美國各地,甚至倫敦,舉辦了一場又一場的展覽,讓更多人認識羅素。羅素的聲譽因為南西的大力推廣而水漲船高,2005年拍賣會上,1918年以黑腳印第安人為主題的《Piegans》,更以5.6億美元高價賣出。
1913年羅素的作品《野馬狩獵者》(Wild Horse Hunters),讓羅素這位藝術家躍上流行文化的舞台。這幅畫作讓人想起許多西部電影的場景畫面,獵手們在山谷中追趕著一群野馬,濃烈的色彩增添西部氛圍,整幅畫充滿了戲劇性與張力。與此同時,當時流行文化都以蠻荒西部為題材,羅素獲得大眾的認同與喜愛。
因為聽聞許多印第安人的故事,他便將那些故事改寫成小說,這些作品在他死後也集結成了《Trails Plowed Under》出版。在那個時代,「西部」成了文化主流,許多相關的小說電影因應而生,他也由此結識各類文化圈的朋友。他與他們互通書信,這些交流收錄於1929年由庫珀集錄的《Good Medicine》。
書中羅素曾寫下這麼一句話,「我在春天牧馬,在秋天趕牛,始終堅持於牛仔這份工作。」羅素的一生,見證了美國西部的變遷,融合了真實性與浪漫成分,作品表達了西部的熱情、活力與靈魂。
他的作品如今也能於大瀑布市的羅素博物館(C. M. Russell Museum)見到,該博物館佔地約1293坪,有七個畫廊及紀念圖書館,包含了住屋及原木工作坊,保存他兩千餘件水彩、油畫、素描、雕塑以及書信。
Charles Marion Russell,(b)1864.3.19 ~ (d)1926.10.24。
REFERENCE
【圖片來源】Wikipedia(肖像)
【圖片來源】Wikiart (Wild Horse Hunters)
【圖片來源】Wikipedia(Waiting and Mad)
【圖片來源】wikipedia(Buffalo Hunt)
【圖片來源】Wikipedia(Waiting for a Chinook)
【圖片來源】Wikipedia(Buffalo Hunt)
【圖片來源】Wikipedia(Smoke of a .45)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