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6|撰文者:李佳蓓
文藝復興(Renaissance )極度推崇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以復興古典文化為目標,重新評價「人性」與生命本質,藉此對抗教會與封建的神權。
拉斐爾•聖齊奧(Raffaello Sanzio)便是文藝復興巔峰時期的代表,與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三傑中最年輕的拉斐爾又被稱為「畫聖」,他以優雅的人像,祥和的畫面形成不同的文藝復興風格,更為後世的藝術發展有極大貢獻。
1483年4月6日,拉斐爾誕生在義大利的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為公爵的畫師,他從小幫助父親製作顏料、調配顏色,小小年紀就對繪畫產生興趣。
拉斐爾的父親發覺兒子極有藝術天份,因此透過關係將拉斐爾送往當時最有聲望的畫師-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門下學習。拉斐爾勤快又認真,很得佩魯吉諾賞識,很快地,佩魯吉諾便將幾幅大型祭壇畫的草稿設計及施工監督交給拉斐爾負責,甚至讓拉斐爾以個人的名義接受客戶委託,《聖母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聖母的婚禮》的畫面平衡,畫中聖母瑪利亞形象既端莊又高雅,由此可見他不僅掌握了佩魯吉諾的藝術精髓,更在空間配置與人物的形塑上有所創新。
當拉斐爾還是畫室學徒時,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已誕生許多傑作,聞名整個義大利。1505年,23歲的拉斐爾受大師吸引,決定離開畫室前往佛羅倫斯。
居住在佛羅倫斯時期,拉斐爾像海綿一般努力吸收,他學習當地的人文精神,同時也吸取達文西的構圖及明暗變化,和米開朗基羅強勁的人體表現。拉斐爾的風格因此日趨成熟,形成獨特的典雅、和諧風格及恬靜的秩序。雖立基於許多大師,但拉斐爾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協調之美,並且迅速地和其他兩位大師齊名。
在佛羅倫斯的幾年裡,拉斐爾除了大量學習臨摹大師作品之外,也創作了許多聖母像,他所描繪的聖母像和當時傳統表現的聖母像不同,拉斐爾以世俗化的手法,把已經僵化的宗教題材描繪成真實生活中的美。
這樣的轉變,出自於拉斐爾對於生活的客觀觀察,他以現實中的母親與孩童呈現聖母與耶穌的形象,畫面背景經常是優美的田園景色。拉斐爾筆下的聖母不再是遙遠的偶像,而是生活中洋溢幸福的母親,充滿母愛。
拉斐爾透過聖母的形象實踐心中的人文主義,將虛幻的宗教形象,轉為歌頌存在於現實中人性的光輝;將宗教的肅穆與俗世的美巧妙融合,因為拉斐爾一直相信,這世間有一種絕對的、理想的美。
拉斐爾的藝術之路非常順遂,25歲就得羅馬教皇賞識,加上個性溫和,所以人緣極佳,交友廣闊,廣大的人脈也讓他有機會承接許多重要的工作機會,例如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便是拉斐爾的經典之作。
但也是因為廣獲讚賞,龐大的工作量終究還是壓垮了拉斐爾,1520年的4月6日,拉斐爾在自己的37歲生日當天逝世。
Raffaello Sanzio,(b) 1483. 04. 06 ~(d) 1520. 04. 06
REFERENCE
【圖片來源】wikiart(Raffaello Sanzio)
【圖片來源】wikiart(The School of Athens)
【圖片來源】wikiart(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
【圖片來源】wikiart(The Sistine Madonna)
【圖片來源】wikiart(The Deposition)
REACTIONS
0
1
0
0
0
熱門新聞
1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音像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近20位電子音樂家與藝術家,7月1日C-LAB登場!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