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3|撰文者:蔡念栩
「科學透視法只是欺騙眼睛的戲法,它使得藝術家不可能表達完整的空間體驗。」─法國藝術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年,布拉克出生於法國塞納河畔,年少時曾一邊學習裝潢和漆匠的手藝,一邊在勒阿弗爾美術學校修讀夜校。而後前往巴黎,先後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安貝爾學院研習繪畫,並選擇走上職業畫家的道路。
布拉克與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在1907年的塞尚(Paul Cézanne)回顧展上相識,意氣相投的兩人成為緊密的創作夥伴,攜手開始了一場繪畫上的空間實驗。「立體主義」試圖克服傳統畫作的單一視點,透過重新的分解和安排,將描繪對象的各個角度同時展現在畫面中,以表現物體的完整形象。
從《埃斯塔克的房子》(Houses at Estaque)的系列風景畫可以看出,布拉克於立體主義初期,深受塞尚的繪畫理念所影響,追求簡約的形體、空間的平面布局。畫中捨棄了大量的細節,將所有物體還原成基本的幾何形狀,並利用上下延展的方式,在平面上呈現遠近堆疊的景物。
在空間的探索過程中,布拉克為了完全擺脫透視法的束縛,開始將畫題切割成不同角度的碎片平鋪於畫面中,以極度扁平的繪畫方式追求畫作的空間感。他甚至在《小提琴與水罐》(Violin and Pitcher)上方畫了一顆逼真的釘子,以表現畫裡的空間已經被轉化、固定在二次元的平面上。
後來,布拉克更直接將報章、紙片等不同的媒材糊貼於畫作上,嘗試為畫面注入更多的現實感和立體感。這樣的創舉改變了繪畫素材的觀念,使得藝術的展現方式呈現出更為豐富多變的樣貌。
由布拉克等人所開創的立體主義,儘管興盛的時期並不長,卻對後世造成了廣泛深遠的影響。立體主義的形式革命,將藝術從古典的形式觀念中解放,激發了二十世紀一連串的藝術改革運動。
Georges Braque,(b) 1882.5.13 ~(d)1963.8.31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