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3|撰文者:陳可諠、王士源
「繪畫的最終考驗,便是畫家的感情是否呈現。」── 弗朗茨‧克萊恩
弗朗茨‧克萊恩(Franz Kline) 是重要的抽象表現藝術家之一,慣用粗糙地油漆毛刷,在大型畫布大筆揮毫,以行動表現強烈情感。著名黑白系列,黑線和白色互相作用,共鳴出鮮明、富有生氣的張力。
1940年代,紐約正值抽象主義風潮,他遇見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和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據聞,那時德‧庫寧曾將畫作投影放大於牆上,而克萊恩正在尋找自己該走的風格路線,他看見線條投影在牆上所產生的戲劇性效果,深深被吸引,從此找到屬於他的抽象主義表現方式。
克萊恩的畫作中那強烈、沒有刻意雕琢的原始線條,呈現紐約於二次大戰結束時,生氣蓬勃、不可澆熄的能量,讓人著迷。著名的黑白系列中,他恣意揮灑的線條靈感多源自於美國工業發展時期的各種建築物。
事實上,抽象畫風在克萊恩的三十年創作生涯中只佔了十年,當他確立風格之後便快速地成名。然而,克萊恩在51歲時因病去世,他最後的創作階段,在畫面中增添許多色彩,可惜人們卻來不及看見更多的發展。
克萊恩的創作姿態,讓人看見生命本身即是一個吸收、付出跟給予的過程,畫面單純卻強烈表現自內心情感。他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美國建築,但是畫面依舊能引起各地人的共鳴。
Franz Kline, (b)1910.05.23~(d)1962.05.13
REFERENCE
【圖片來源】Wikiart
【圖片來源】flickr(Chief)
【圖片來源】flickr(Mahoning)
【圖片來源】Wikipedia(Kline no2)
【圖片來源】Wikipedia(Untitled)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特別報導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