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新苑藝術:【張學孔 - 新苑藝術負責人】

2012-07-24|撰文者:新苑藝術


非池中藝術網/佟孟真 採訪整理 2009-04

台灣藝術家本來就應該在國際上有它自己的一個市場,只是之前幾乎沒有畫廊在推動這一塊。台灣藝術家並不比韓國、日本藝術家差,但是日本、韓國的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是相當受到重視的,有的是政府政策的配合。

聽說您之前從事外交官的工作,是否能聊聊這個部份呢?

這是十幾年前了,曾經在國外工作過,是台灣駐法國的代表處,我本身所學是新聞背景,跟這方面是有一些相關的,總共在巴黎有六年多的時間。

是因為這樣的關係接觸藝術的嗎? 應該可以這樣講,因為整個法國的環境….它的藝術活動相當多,所以在這方面的接觸也相當的多。其實很自然的….比方說他們的美術館相當多,假日有很多是去看美術館、畫廊的活動,另外台灣去法國念書、工作的一些人也都從事藝術工作,所以在整個環境的時空背景下,受到藝術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後來回國後,便成立了新苑藝術?

對,後來回國後,過了幾年才開始成立新苑藝術。從1999年開始到現在,今年剛好滿十年。

十周年了,會有什麼特別的活動嗎?

(笑)可能不會,因為我們的展覽都定了。今年五月份滿十周年,但五月份的展覽也已經定了,所以不會舉辦特別的活動。

新苑藝術目前的主要方向為推動台灣新媒體藝術,早期是由何種藝術形式轉進當代藝術的領域呢?

早期我們做的是所謂的Modern Art 現代藝術,大部分是海外華人的,跟現在經營的完全是不一樣的。現在比較偏重於台灣的當代藝術,尤其是在新媒體藝術方面。

何時產生這樣的轉捩點?是過去您在巴黎所受到的影響嗎?

其實在巴黎,它是一個非常綜合性的環境,以方說羅浮宮展的是十七世紀以前的東西,奧塞美術館展的是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東西,像這種地方都常常去。另外所謂的東京宮和龐畢度,展的是當代藝術,這些地方也常常去,所以接觸的地方是相當多元化的。

一開始選擇經營的,和現在目前所經營的,有一些是受環境的影響,比方說剛開始經營的Modern Art部分,因為在法國可以很容易接觸到、買賣到這些作品,也認識了一些…比方說朱德群老師,都蠻熟的。這種情況之下,他們的東西在台灣是有市場的,所以很自然地會從這方面開始著手。後來經營新媒體這一塊,也是因為在經營原來的Modern Art這部分,經過幾年之後,有了一點積蓄,比較能夠做一些理想性的部分,我認為在台灣當代藝術這塊,是可以去經營的。

另外來說,長久以來,台灣當代藝術是被漠視的,在我開始經營的時候,這塊在藝術市場來說,所占的部分是相當少的,尤其是新媒體藝術方面,它在整個藝術市場上幾乎是不存在的。我覺得第一,它是很有挑戰性的,那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台灣藝術家在這一塊是很具國際競爭力的,他們的東西是跟西方同步在發展的,拿到國際上是毫不遜色的,而且可能還更突出,所以之後我們將畫廊的整個重心幾乎會擺在這個方面。

您剛剛提到說,可以開始從事理想性的部分,表示說新媒體藝術是您個人很關注、很喜好的一塊。 也可以這樣講,因為我現在主力的經營就在這一塊,畫廊幾乎所有的資源也用在這一塊。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的創作環境比起之前更為友善和開放,比較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去創作,您在選擇經紀藝術家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事先觀察和標準呢? 第一個,首先是作品的部分,作品一定是要非常傑出的。第二個就是選擇藝術家,他對藝術的熱情、還有藝術家本身的人品、跟畫廊的配合度。因為這涉及到我們跟藝術家的合作,我希望我所經營的藝術家,都是非常長遠的合作。當然在這合作之前,都會經過一番觀察,等於說雙方都在觀察對方,藝術家覺得我們新苑藝術還不錯,也願意跟我們合作,比較能夠繼續地合作下去;那我們也認為這位藝術家跟畫廊配合的程度很好,他的作品一直有新的觀念出來,持續地在創作,一直保持一種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願意推他的作品。

嗯,您有提過就像戀愛中的男女關係一樣(笑)。 沒錯,沒錯。

新媒體藝術對台灣收藏家來說,可能還是在一個培養的階段,是否能給台灣收藏家關於在新媒體收藏上的建議?比如說在保存與展示的部分。 新媒體藝術對台灣人的收藏習慣來講,是比較新穎的東西,也比較難去接受。因為以傳統收藏來說是比較平面的,特別是傳統油畫,所以他對於新媒體方面會覺得比較陌生,不知道怎麼去收藏。

其實新媒體的東西的屬類也相當多,Video是一種,數位輸出是一種,攝影是一種,科技的裝置又是一種,每一種的收藏方式都不一樣。比方說,有些裝置的作品會比較大件,對一般收藏家來說不太方便去收藏,會需要比較大間的倉庫。數位輸出的作品跟攝影的收藏方式是類似的,尤其平面的東西會比較好收藏,在保存方面上會比較注重溫度和濕度。另外比較熱門一點的Video方面,呈現方式主要是透過投影機或是螢幕,目前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每個人都有電腦,所以要展示的時候也是相當方便的。其實所謂的收藏,再拿出來呈現的時候,Video不像一般的作品可以直接掛在牆上,它可能平常放在一個角落,等到展示的時候,再拿出來透過電腦展示。

這個觀念就跟中國的傳統水墨一樣,我們收藏水墨的時候,大部分是用卷軸的方式,很多人會放在一個筒子裡面,好幾件放在一起,然後展示的時候,再把它拿出來、卷軸打開,當然有些人卷軸是掛在牆上欣賞的,但新媒體比較不容易放在家裡的牆上,或者他特別做個螢幕上去播放,但也不太可能天天播放。

國外藏家有這樣的做法嗎?

國外藏家…天天播放這個部分比較少,可能在一些大公司、飯店裡面,他會輪流放一些不同的作品。就像之前我知道的德國VW集團,他們有個明日博物館,博物館外面就有一個很大的T BAR電視牆,他透過畫廊去跟一些藝術家….或是跟其他畫廊簽約,提供作品來展示,一件作品一個月24小時不停地播放。

有點像exhibition的概念去呈現?

對,一年就12個藝術家的作品。這當然是在戶外比較大的展示,有些人會放在室內,比方說大公司一進門lobby的地方,都可以做這樣類似的展示。但是如果一般家庭或個人收藏的時候,可能拿出來呈現就一定要透過螢幕或投影機,螢幕是最方便的,因為現在電腦普及率相當地高,這就像我剛剛提到的,像水墨一樣可以和客人共同欣賞,欣賞之後再把它收藏起來。
身為台灣當代藝術連線的前任”線長”,台灣當代藝術連線將在5/7-5/10於王朝大飯店舉行「第一屆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 2009,簡稱YAT),是第一個以亞洲年輕藝術家及當代藝廊做為號召的活動,也是台灣首屆飯店型博覽會,能談談最初台灣當代藝術連線發起這個活動的初衷嗎?對於台灣藝術家的定位發聲,未來還有何種比較清楚的方向規畫? 其實這個構想在幾年前就開始萌芽了,也是因為在國外看到有這樣的飯店型博覽會,其實幾年前畫廊協會也有意思朝這方面去規劃,但是當時整個環境不允許,也對這個相當的陌生。

從去年開始我們做了這樣的企畫,開始著手進行,我們認為時間已經到了,整個氣候已經成熟了,所以開始推動。我們推動這個博覽會的目的,也是在台灣建立一個國際的平台,能夠讓亞洲地區國家的年輕藝術家或者是畫廊,能夠在這個平台上讓他們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出來、相互地觀摩,也能夠在這個平台作一些買賣。

這是一個比較主動的方式,因為通常我們都是帶著藝術家跑,是被動地去參加別人的活動,但是這次是台灣自己發起,甚至吸引國外業者一起加入。這次參與的國外畫廊業者,他們對於台灣當代藝術有何種程度的了解呢?

國外的畫廊其實對台灣的當代藝術是比較陌生的,我們也有接觸一些日本、韓國的業者,因為他們的當代藝術跟國際接觸的比較早,尤其在市場這一塊。台灣過去一、二十年來,其實台灣藝術家在國外露臉的機會很多,也是政府部門在推動的,像文建會也舉辦相當多的活動,很多經費都花在這些上面,但這些活動的推動跟產業、畫廊是毫無關係的,所以活動的背後沒有一個產業的支撐時,這些活動辦完以後就結束了,後續的展覽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政府在推動這塊時是沒有產業的,在文化活動是需要這樣的推廣,但如果能夠有產業來配合會更好,可以將台灣的藝術確實地帶到國外去,讓國外的藏家收藏、讓國外的畫廊去推廣,台灣長久以來在這方面落後日本、韓國相當多,在國外到處可以見到日本、韓國的畫廊,他們帶著日本、韓國的年輕藝術家作品到處跑、到處展示,也有相當飽和的國際市場,但台灣幾乎是沒有。

飯店博覽會的型態在國外已經是常見的展覽型態,但是第一次於台灣執行,這當中有遇到什麼比較需要費力的地方嗎? 跟傳統舉行展覽的模式和作品陳列方式的差異性在於?

飯店博覽會從籌劃開始到著手進行,做了很多推演和準備工作,工作人員也到國外去觀摩這樣博覽會的進行方式,加上我們這幾家畫廊在國際展覽中有著相當豐富的展覽經驗,加上這些經驗和觀摩後所得的實際了解,所以在推動飯店博覽會的時候,還算是相當順利,幾乎是沒有很大的困難。當然一步一步朝著目標來走,希望這個博覽會相當地成功,有很多人來看,每個畫廊都能夠推動他的藝術家市場。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在預料之中,也推的相當順利,最後就是看整個成果,包括整個來參觀的人數,以及市場的成交量,另外就是畫廊之間的相互合作、代理。

台灣當代藝術連線目前已有北、中、南畫廊業者為其成員,未來是否會繼續開放別的畫廊業者加入聯盟?

當代藝術連線從三家到四家,基本上還是非常的少數,我們當中也找過很多畫廊,但是台灣業者都比較保守,那我們當代藝術連線就是要推動台灣當代藝術家到國外,去開拓國際市場。台灣的畫廊大部分只注重國內本土市場,另外少部分畫廊會去開拓中國大陸的市場,去歐美做展覽的畫廊幾乎是沒有,過去有一、二家斷斷續續地在作。

所以我們當初成立的時候是有碰到一些困難的,大家的反應並不是那麼熱烈,由於台灣內需市場已經足夠了,不太想往國外發展。但是成立兩年多來走的還不錯,陸陸續續也有一些畫廊反映他們有興趣到國外去作展覽,當然他們會在我們這邊受到一個…成果的影響,他們想他們也應該這樣走,我們本身很願意和有志一同的畫廊一起推動這件事情。所以當代藝術連線一直是開放給其他畫廊一同加入,只要他的東西還不錯、藝術家的作品不錯,也就是說,他代理的藝術家在國際上是具有競爭力的,而畫廊也有心朝這方面去推動,我們都非常歡迎加入當代藝術連線!

之前邀請上遇到的困難,會不會是業者在經費上有所考量,比方說到國外的參展費用很高。

經費的支出對一個畫廊……如果是一個新興的畫廊來講,比較會是他考慮的因素之一,因為國外的展覽比國內的展覽費用提高很多,由其是運輸,一次來回運輸要十幾、二十萬,你不一定賣得出去,如果是參加國內的博覽會,相對地支出會少很多,這也是一般畫廊不願意考慮去推動國外市場的原因。

台灣當代藝術連線的每家畫廊,如何從過往的經營品味和方向,統合出大家都認同、且可以共同推向國際的藝術家和作品?

我們其實並不會去統合這樣的一個…..風格,每個畫廊對作品都有自己的看法,眼光也都不一樣,當然我們會有一些自我的認定,對於我們的東西….夠不夠好、夠不夠有國際競爭力,我們會考慮這樣的東西。之前也有畫廊想參加,但是因為他們做的不是當代這塊,推的東西在國際是沒有競爭力的,所以我們便婉拒加入。

在一篇訪談您的文章當中,看見您認為:比起中國藝術市場來說,”台灣藝術家反倒應該直接挺進國際藝術市場” 所以您認為台灣的藝術家實力已經足夠成熟,直接打進西方市場做出自己的品牌?

台灣藝術家本來就應該在國際上有它自己的一個市場,只是之前幾乎沒有畫廊在推動這一塊。台灣藝術家並不比韓國、日本藝術家差,但是日本、韓國的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是相當受到重視的,有的是政府政策的配合,比如像韓國。日本是因為本身跟西方市場接觸地比較早,要推動日本當代藝術到國際市場上並不是很困難。相較之下,台灣沒有畫廊…..都屬比較微型企業,可能是一、二個人或五、六人,這樣的微型企業想到國際上做競爭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經費上面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方便聊聊您個人的收藏規劃嗎?

我個人其實在收藏上是沒有什麼規劃的,但是就是說,從以前到現在,會隨著自己的經濟狀況,好的時候會買一些作品,壞的時候就經營自己的作品,或是將收藏拿出去脫手,我在這方面並沒有特殊的癖好或是喜歡什麼樣的東西,也是蠻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