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丹之寶TANSBAO Gallery:【經天緯地:張庭群畫裡的弛放宇宙】

2020-09-03|撰文者:莫奴


張庭群的畫面是線構成的世界。藝術家在畫布上,一次次用沾了丙烯顏料的細小毛筆,從容地一筆筆用光滑的線條,勾勒出作品中的世界,並沒有利用什麼其他眩目的媒材或處理方法。畫布上的空間被破碎分解,最後又化零為整,每個平面各自分身成為獨特的個體。然而,這看似簡單的方法卻多年以來被他引入無盡的變化,不斷地反映著藝術家對材料、對顏色、對題材、對藝術以及對生活體驗的思考。

張庭群用畫筆創造的世界很有禪意,不論是在時間或是方法上都能讓人深思。藝術家腦海中的意象產生,不過是一瞬間產生的想法、感受或意境。觀者最後看到作品時,也是一瞬間把整篇完成的畫作納入腦海中,做了融入式的體驗,然而,在這兩個瞬間的間歇中發生的變化卻是很漫長的。張庭群的繪畫過程並不是爆發式的聚變,而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這頗有禪修時用重複性的動作來達到空靈之境的意味。每一條線單獨看起來都平平無奇,但是卻需要相互間交錯呼應和千百次的重複,最後組合成回歸平靜之像。作品繪製的過程就是藝術家修行的過程,把複雜的意象分解,用耐心和不出任何差錯的動作,把圖像再次沈靜呈現到畫布上。藝術家也常以作品完成之日為作品命名,彷佛是在紀念一次修行歷程中達到平衡點的位置。


徒手變乾坤:藝術家令人驚贊的技藝與高超的控制力

第一次看到張庭群畫作的人,常感歎於他驚贊的技藝與高超的控制力,能得到如此結果,中間是否有些什麼秘訣?也常有人提出疑問,他是否使用棉線或者圓規協助作畫?其實,張庭群依靠的只是自己的毅力和訓練。他遠離咖啡和美酒,只用平穩的雙手,徒手去畫出自己想要的線條。同時,張庭群對自己的創作卻從未有什麼掩蓋,純淨透徹, 同時,張庭群對自己的創作卻從未有什麼掩蓋,純淨透徹,對受到做木工雕刻的父親對工藝的要求的影響和中國畫傳統技藝和工具的接觸與啟發毫無遮掩。技法是表現的手段,張庭群對其境界的探索既現實也宏偉。他既不避諱線條在創作上可能受到的限制,也能津津有味地挑戰長達十米的巨幅作品。

能夠在現在的世界裡靜下心來做畫家的人,都是了不起的,我認為他們往往有些大智若愚的境界。畢竟,我們的年代,已經見證過太多的畫中翹楚,也隨時在面對新媒材跌出不窮的誘惑。能夠靜下心來,專心於醞釀畫裡乾坤的藝術家,首先要有平穩的心態和不屈不撓的決心,藝術家也需要經過多年的思考與實驗,才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這上面,張庭群是成功的,締造了自己有辨識性的風格。藝術家選擇獨用繪畫作為表現手段的同時,也是對作品形式追求的一種確信,作品的含義和載體合而為一,才是他獨特的創作。

當然,簡單地把畫家劃分成具象和抽象表現者有些過於輕率,也不能代表作品的整體性。藝術家並不是揮舞著旗幟宣告非抽象不可,有時只是技法和風格的融合給觀者的初步印象。每個能讓人記住或感動的藝術家,必有其想表達的題材與感知。張庭群是一個敏銳的人,他感興趣的題材和探索方向多種多樣,他早期的作品多是反映城市生活的風貌,有其繁榮也有其荒謬,這些多展現在他的建築系列作品裡,是他自己觀察到的北京的急速變化。後來,張庭群作品中抽象化的表現增多,在色彩、構圖和篇幅上有更多的探索,也在底色和線條組成的圖像間有更對的變化和對比,這些不同的實驗既有隨機性,卻也有科學家般的嚴謹和詳盡。這些年,在做了父親後,張庭群的作品裡有了孩子的身影,更是增添了童真之氣與對生命的好奇、觀察和敬畏。畫作更是表達了這一體會。張庭群的很多作品都有很深刻的象徵意義。

常言道,畫如其人。張庭群的畫面讓人感受到的沉著冷靜與藝術家的氣質非常相似。可是,每幅畫展現的是藝術家生涯中某種感受的一個片段,只能代表其細膩的感官世界的一部分。本次展覽中展現的張庭群作品,很好地展示了畫家的風格,同時也包括了他在創作上的多樣性。其中除了篇幅各異外,既有具象元素出現的作品,也有不同風格的抽象作品。[2016.8.7]有未來感絢麗奪目的色調和規整的線條,與今年伊始創作的[2020.1.1]大氣端莊的風格截然不同。更早的2015年的幾幅作品,更是有介於天地經緯和地圖與疆域間的微妙,雖然遊刃有餘,但又保持了畫家筆端的皴感,讓人覺得有生生不息的氣息。

這次展覽呈現的具象作品也很有意思,不僅有線條化的建設系列,還有佛像和動物系列,貫穿思想和現實世界,人造與自然間,也充滿了對不同題材的思考和挑戰。相似的手法對應不同的展現,更是在探索個人風格發展的可能。張庭群的每個系列並不是做好計畫,一幅一幅地按部就班,而是會在同個系列的創作中,持續幾年不斷地探索創新。他每個時期的顏色或有深淺明暗、線條有規則的幾何形,也有自由發揮的型態,同時也會進行幾個不同的系列的創作,既有具象、也有抽象。


「經天緯地」:一位與時俱進的藝術家會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

《左傳》中的「經天緯地」,也正是指「以天地為經緯」的宏觀景象。張庭群勾畫的世界中的天地乾坤,都是條條經緯線構成,不僅是一個宇宙,還可以納入其中發生的種種現象與事物。藝術家在2020年創作的金色系列,又把禪修這個意味深化了,顯得更加平淡天真。有著金屬光澤的色彩,在光影中的變化影射著意識的稍縱即逝,金色也成為空靈進化的背景。古時金箔背景的宗教畫也是用同樣的道理傳達虛空之感。

同時,觀者也不禁提問:藝術家展現的畫面到底反映了一些什麼樣的源頭和脈絡呢?畫作也不是純粹地無中生有。不能免俗,我曾問過庭群他最敬佩的藝術家有幾位。他的答案即在常理之中,也包羅萬象,其中既有著名的西方大師,如賈科梅蒂(Giacometti)、羅斯科(Rothko)與德庫寧(de Kooning),也有徐冰、蔡國強和明代畫家徐渭等古今中國藝術家。在這裡面,可以看到藝術家感興趣的不只是抽象大師,也關注筆法、社會、和塑形,不受時間和題材的限制。我想,這些前輩藝術家對他本人的啟發,並非象形,而更多地是在對增廣通感和表述範疇上的要求吧。藝術同樣也來源於生活,除了較為顯而易見的題材外,細節裡也有內容。張庭群的作品一直是自己設計篇幅的比例和大小,其中用的是木工裡講究的「魯班尺功夫」。結合了魯班和羅斯科的作品,實實在在算是學貫中西,也真正是藝術家本人腳踏實地但是又奮力超脫的寫照。

作為畫家,張庭群是堅韌而成功的。並沒有多少青年畫家能夠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繪畫,修煉自己的技藝。他在風格日益成熟之際還能源源不斷地集思廣益,貪婪地以不變應萬變,吸收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事物。一位與時俱進的藝術家會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


策展人 莫奴 2020年夏末寫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