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新畫廊:【藝術家孟陽陽-敢於革新,敢於突破】

2012-09-17|撰文者:俞愉


1.Q:請簡單介紹一下你學畫畫的經歷和你現在的情況吧。能不能簡單透露一下你今年畢業創作的構思和計劃,以及你今後的打算呢。

A:我小時候手特別好動,從會拿筆開始就不停的亂塗亂畫。牆上,地板上,書上,照片上,反正能畫的地方都有我無法辨認的筆跡。上小學的時候,我家裡的繪畫書,童話書裡的插畫已被我臨摹了好幾遍了,對畫畫有濃厚的熱情。這時家鄉辦了個農民油畫工作室,在那裡第一次我認識了油畫,聞到了油畫的香味。我每天不厭其煩的跑去看。最後,那裡教油畫的老師忍不住的對我說,小朋友,喜歡畫畫嗎,叫你爸爸來見我吧。從此我開始了正規的美術培訓,一直到考上我心儀已久的四川美術學院。

現在的我可謂是一帆風順,走得穩穩噹噹。在這幾年裡,付出的努力使我離藝術越來越近,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魅力。特別是進入商業市場後,不管是作品還是我內心都成熟了許多。

今年的畢業創作,還是會延續以前的風格,不管是畫面還是立意都會更大膽,更有張力。在空間的擴展和情緒的把握會更加熟練。其實,畢業對我來說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走上職業道路後我會面對更多問題,這都需要耐心的去解答,保持熱情,實現自己的夢想。

2.Q:第一次見到你的作品,畫面主體和色彩的流動感讓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杜馬斯(Dumas),我也看到有評論文章評價你的作品跟培根的也有幾份相似。你個人認為這些前輩對你的藝術創作有什麼樣的影響?請談談在你的創作經歷中對你影響較大的人物和事件吧(比如有名的藝術家或你身邊的人)。

A:杜馬斯,培根,世界級大師,他們的藝術是留給世界的財富,是藝術家的榜樣,是我們的老師。第一次看杜馬斯作品,讓我驚嘆,原來這就是藝術,和我心目中那個懵懂的意識一拍即合。從此我腦袋“開竅”了,找到了感覺,嚐到了自由的味道。

還有很多藝術家在我剛開始創作階段都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這是一個人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學習他人的經驗,他們的精神不等於說抄襲表面的主題或者圖式,關鍵是要發散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走出自己的路。
在我的創作經歷中我的導師鐘飆給了我最大的鼓勵和肯定。一個人在剛開始起步就得到肯定和鼓勵那是多麼的激動啊,這幾年來我一直懷有這樣的熱情和自信走得自由自在。

3.Q:你的大部分作品都將人物從背景和環境中抽離出來,獨立存在。這樣就減弱了作品的故事性而使解釋性加強了。但你新的作品,又彷佛有意將人物置於一種場景中,同時你又用題目來指明了作品的導向(如《來自海邊》)。請簡單談談你這樣創作的原始想法吧。以後你會更多地嘗試這種故事性和背景場景的添加麼。

A:我的大部分作品都將人物從背景和環境中抽離出來,這樣做是想把焦點都集中在主體物上。抽象的背景也好具象的背景也好,我都不排斥,只要能達到我的目的。只不過現階段的我很喜歡抽象背景帶來的夢一樣的感覺。似有似無,有無限遐想。

《來自海邊》,也是靠筆觸和色彩變化營造的抽象的場景。這是最近嘗試的用抽象手法表現具象空間。來自海邊,這個題目是關於對自由的想念。畫面中大海,藍天是人物憂鬱情緒的根源。畫面故事性的表達也是我不斷研究的方向,有了故事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4.Q:你說你不想在繪畫過程中註意過多的技巧,比如筆觸、結構和層次等;但在你的畫面中很容易感到你為了求得畫面的平衡和色彩的和諧,反复地調整和整理過情緒。所以是否可以說你主觀上還是很重視繪畫技巧的,但事實上在創作過程中又常常無法控制你從畫筆下奔流而出的情緒呢?在真實生活中,你又是怎樣平衡這種矛盾的呢?

A:其實我是很注意繪畫技巧的.結構,層次等是基本的構成畫面的因素.色彩和筆觸是對畫面情緒的表達,我只是不喜歡矯揉造作。傳統的繪畫技巧灌輸的是把一幅畫“滿”,畫得不能再畫下去為止。這時候畫面貌似“完整”了,支離破碎,很多情緒已流失,剩下的時間只是在盲目的填鴨。所以當我真正開始畫畫的時候,就在思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有些東西是要“吐”出來的,置身事外,換個角度改變觀念。

5.Q:很多觀者可能會覺得你的作品常常給人一種“未完成”的感覺,不過可能你本人就是喜歡這種“未完成”狀態中所特有的直率和純真吧。那麼現在再回過頭看反觀你過去的作品時,有沒有你想重畫或接著繼續畫下去的作品呢​​?如果有的話,比如說哪一張(或哪一種)作品?說說你覺得自己作品中還有待改善的地方吧。

A:我喜歡“未完成”,有新鮮出爐的感覺,這樣使畫面更有節奏感。希望這種狀態中所特有的直率和純真能傳達給觀眾。

我不會重畫或者改進以前的作品,哪怕是沒處理好的地方也顯得珍貴與懷念。過去的畫代表的是過去我的狀態。有過去才能對比將來,我才能從中審思什麼地方進步了,什麼東西失去了。

6.Q:在你的作品中儘管有明快的色彩,也有小伙伴的笑臉(如《三個孩子》),但彷彿總伴有一種淡淡的哀愁。你覺得這是緣於你內心的孤獨,抑或是客觀上由於人際關係的疏遠而造成孤單狀態的反映呢,或者說這是緣於你對生命本真的不斷追求過程中的一種悲觀主義表現?

A: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小角落在述說自己的心身。我相信大多數人這個角落的基調都是藍色的。我相信關於生命的種種是悲觀的。人的一生不是一個大痛苦便是一大堆小痛苦。快樂只是暫時的,只是為了緩解痛苦,得到滿足以後又是痛苦。 (這樣說未免也太悲觀,我其實還是很樂觀,但又覺得這句話很對。)淡淡的悲情又是美的,它沒有了慾望,高貴而純淨。這樣的心靈體驗自然而然的流出了畫面。小孩的笑臉透過成人的眼裡也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

7.Q:你曾經說過正是你快樂的童年造就了你喜歡自由又十分隨性的性格,那你的這種“隨性”的底線是什麼呢?簡單談談你的父輩吧。你覺得你和他們最大的不同在於什麼?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A:“隨性“的底線應該是不能跨越道德和責任。是在有限範圍裡的自由。沒有了這個界限也談不上真正的自由。我們這一代受西方自由觀念影響比較多。父輩的傳統觀念是乎在現今社會顯得比較被動。在我們看來中國的傳統觀念也是隨社會變化而變化,適應新環境,與社會發展同步。主要表現在更加敢於革新,敢於突破。

8.Q:你從大四一畢業就和畫廊簽約,進入了商業運作系統,和其他同齡人相比你彷彿擁有更多的市場實戰經驗。能不能簡單說說你在創作之外、在藝術市場中學到的經驗和教訓?面對從去年年底開始席捲全球的經濟低迷對藝術界的巨大衝擊,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你準備採取怎樣的應對方式?

A:在藝術市場中,我學到最重要一點是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對藝術的追求在是才是最根本的。傾聽內心的聲音,而不是以市場為風向標,這樣我們的藝術才能健康發展。

經濟危機可以說對市場對藝術家都是考驗。認真對待經濟危機對藝術市場衝擊的兩面性。這對藝術家不一定是壞事。這時候我們藝術家有時間冷靜下來了,整理思路,更真實的看待藝術,踏踏實實的,潛心做好自己的作品,做一個真正的好藝術家。

9.Q:請簡單談談你對日本當代藝術的看法,或者舉例說說你喜歡的日本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

A:眾所周知日本是最早最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亞洲國家。在受歐美文化熏陶的情況下又大膽探索具有日本文化特徵及反映民族性格的表現形式。日本當代藝術既有甜蜜細膩,技藝工整又有強烈的自我表達,很值得借鑒與學習。

我最喜歡的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他筆下的人物眼睛上吊,撅著嘴,壞壞的,但又寂寞得讓人憐愛。看奈良的作品,內心有說不出來淡淡酸酸的感覺,或許是躲在自己心中的那個怪小孩在作怪了吧。

10.Q:如果不畫畫不當藝術家,你最想從事怎樣的職業?你父母呢,他們最希望你從事哪種職業?

A:很多人很羨慕藝術家,最特別的一點就是藝術家從事的是自己最愛的事業。現今社會,絕大多數人做的是別人要他做的工作,說的別人要他說的話。我很幸運,也很感激,藝術給了我生命。所以我不知道除了畫畫當藝術家我還能幹什麼。就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吧,藝術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踏踏實實的投入我的熱情,我會做得更好。至於我的父母,是我最該感謝​​的人,哺育我走上藝術之路,從來沒有逼迫我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在他們心裡孩子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就是他們最值得欣慰的事,對我將來的選擇也是無限的支持和肯定。

責任編輯:裴剛
來源: 雅昌藝術網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