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敦煌藝術中心:【生命的圖像 心靈的形式—李青萍繪畫觀感】

2012-07-06|撰文者:周俊超


在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史上,李青萍應是最具神奇色彩的女畫家。2004年9月,我和邵大箴先生等人應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先生邀請訪問該校時,見到年逾80的著名老畫家李奇茂先生,無意間談起李青萍。李奇茂先生說,李青萍一生坎坷,不但繪畫上有成就,而且極富傳奇色彩,完全可以拍一部電影。

  李青萍在1985年3月8日的日記中記下自己的幾個重要“職務”:“馬來西亞吉隆坡坤城女子中學藝術主任、江陵縣書畫會理事……江陵縣社會福利院名譽院長、江陵縣文化館22級行政幹部、江陵縣知青瓦楞廠職工”。李青萍1911年11月16日生於湖北荊州。她少年時期從父學習繪畫,1931年入武昌藝專學習中國畫和油畫,1932年進入上海新華藝專繼續學習繪畫,得到教務長汪亞塵、油畫家周碧初、陳抱一的指導。1932年正是上海洋畫運動興起之時,由龐薰琹、倪貽德發起的現代藝術團體決瀾社活動處於高峰時期,這種藝術氛圍,大大開拓了李青萍的藝術視野,她在上海還接觸過劉海粟和徐悲鴻。這一段時期李青萍應該對西方的印象主義、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有所瞭解,馬蒂斯、畢加索、康定斯基、達利、克利這些現代派藝術大師她也應該有些瞭解。我認為這可能是李青萍後期抽象畫的根源之一。李青萍1935年24歲從上海新華藝專畢業。畢業創作《多韻》受到汪亞塵和徐悲鴻的好評。記得曾讀汪亞塵文集中的一文,他特別提到過李瑗(李青萍)。後李青萍任教於上海普愛中學等,教美術、音樂課。1937年她又應汪亞塵之邀回上海藝專讀西畫研究班。7月到馬來西亞被聘為吉隆坡坤城女子中學教師,先後擔任藝術部主任、遊藝部副主任,曾向印度畫家沙都那薩學習潑彩畫技法。在馬來西亞幾年中,她創作了大量油畫和水彩畫,描繪南洋風光和家鄉風景。1939年至1941年三年中,李青萍在吉隆坡十分活躍,辦展覽,出畫冊,參加抗日籌賑募捐。1939年,李青萍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吉隆坡分會”指派,負責接待徐悲鴻並參與籌備“徐悲鴻抗日籌賑義展”展覽會。1941年5月徐悲鴻為她親自挑選作品,撰寫序言,題寫“藝術第一”,並作《青萍女士》肖像素描一幅作為扉頁,幫助出版《青萍畫集》。應該說,在吉隆坡的這段時間,李青萍很努力,很活躍,取得了突出的創作和工作成績。

  由於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吉隆坡淪陷,李青萍轉道新加坡、泰國回到上海。1942年她在上海與汪亞塵等人舉辦聯展,又於漢口法租界舉辦個展。新中國成立前後,李青萍仍十分活躍。如1949年她為重慶“九•二”火災和慶祝西南解放舉辦義展,1950年在漢口與張振鐸等人發起“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聯展”,又應田漢約請赴文化部藝術改進局與徐悲鴻、梅蘭芳、阿甲等藝術家籌辦“全國戲曲資料展覽”,1951年在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冊編輯室工作。新中國的建立,極大地煥發了她為祖國從事美術工作的熱情。

  但命運彷彿在和李青萍做遊戲,讓她在災難中磨練。台灣藝大李奇茂先生說李青萍富有傳奇色彩的含義之一,即她在國民黨政府和共產黨政府中均坐過監獄。1946年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以“漢奸嫌疑”將其逮捕,關了九個月後“查無實據,宣告無罪”。1952年因“重大特務嫌疑”,她遭拘捕和管制,被押回江陵老家。1955年被判刑五年,1956年被教育釋放,每月由民政局發20元生活費。1958年被划為右派,送湖北黃石鐵山鋼廠勞動改造。可憐她一雙纖細的作畫的手,現在要和礦石打交道了。1960年又到湖北咸寧趙李橋茶場勞動改造。她在60年代,曾靠撿破爛、賣冰棒度日,那時她已是五十多歲,還在知青瓦楞廠糊紙盒維持生活。即使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李青萍仍靠用垃圾堆撿來的廣告顏料在馬糞紙、廢報紙、練習薄、紙盒上堅持作畫。在那些孤獨無助的歲月里,是藝術的力量讓她堅持活了下來,繪畫成為她心靈的慰籍,成為她力量的源泉。看著這位曾在上海、吉隆坡、香港、漢口、重慶、北京舉辦畫展的傑出女畫家淪落成這樣一位拾破爛的瘋婆子,對照她那“東方藝壇一嬌娜”的漂亮影像和她痴呆站在自來水龍頭前賣水的身影(買一擔水只有八釐錢),真叫人感慨萬千!她啞著嗓子吆喝著賣冰棍的聲音是如此淒涼悲慘!

  改革開放後的1979年,她終於在政治上平反了。1982年江陵縣人事局決定讓她享受離休幹部待遇,縣文化館給她定行政級別22級,還給她安排了住所。這樣,她等了三十多年,終於等到了做人的尊嚴,又煥發了她的第二次藝術青春。她對自己受過的冤屈及磨難無怨無恨,想到現在獲得自由可以作畫就充滿激情,她要和時間比賽,她一生別無他求,只渴望作畫。

  80年代和90年代是她晚年創作的高峰期。1985年她在自己的居室里先辦了觀摩展,人們突然發現這位拾破爛的瘋婆子原來是女畫家。於是,1986年江陵縣文化局在福利院舉辦了“歸僑女畫家李青萍西畫展”,接著由湖北省美協和省僑辦在漢陽琴台辦了“李青萍畫展”,轟動了海內外。在藝壇“失蹤”了35年的“中國藝壇一嬌娜”又回來了,人們為她的重現而驚喜,為她的作品而贊揚,為她的經歷而感慨。

  李青萍在1985年8月20日的日記中寫到:“科學的東西是現象的表現,藝術的成就是本心的表現,心靈的美是有藝術天才的人才夠得真善美的作品,作人、作事、作主、作客……”這則日記可以看成是李青萍的藝術觀之寫照,她將藝術看成是心靈的表現,她認為藝術的標準是真善美的統一。她的作品無不是她對人生的思索,對心靈的回應。這部作品集是李青萍於80年代創作的一批油畫作品,這批作品是她成熟期的代表作,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這批作品中有一批是人物畫。她畫的《老者》,輪廓清晰,比例準確,神態專注,說明李青萍的造型基本功是很好的。《少女的祈禱》畫一長髮露背、低頭坐在樹下的少女,似乎在沈思或祈禱,深色天空中飄過幾朵紅雲,使人想到蒙克繪畫的意象。《自畫像》大筆揮掃的紅色、藍色背景和瓶花形成對比,色彩的表現力和衝擊感很強。《追日》畫一披發裸女坐於神鳥之上,在藍灰色的背景中向著太陽飛去,表現出一種神話般的想象空間。《孤獨的夜行人》畫一拄杖老人在抽象的背景中慢步前行,孤獨之感在畫面油然而生。《舞者》、《女史》、《麗人行》及戲劇人物形象,有的運用流轉的曲線造型,有的則用立體主義幾何語言刻畫人物,手法變化多樣。李青萍有時也用象徵手法組成畫面形象。《慶豐年》畫一青臉男子抱一個白色花臉娃娃,下方畫一頭羊,右邊則畫一半人半獸長頸大口形象,娃娃的歡樂和這一恐怖形象形成強烈對比,色彩的跳躍扭轉傳達出一種不安的情緒。

  李青萍在日記中記錄,她很崇拜抽象主義大師克利的名言:你不要從一個想法出來畫畫,你要讓一個想法自己到繪畫里來。李青萍將此奉為自己的創作原則。她在80年代創作的另一部分油畫,帶有鮮明的抽象表現特點。她用狂熱的色彩、粗獷的用筆、自由的形式,盡情地書寫她的藝術靈感。這批抽象表現作品中,有時略能辨認出花卉樹木、橋梁小河、建築村捨,有的則是純抽象的點線面組成的色彩交響曲。這批作品頗似德國表現主義畫家諾爾德的作品特點即“色彩的風暴”。這些作品的色彩,跳躍的是李青萍的藝術之心,是她生命的圖像,心靈的形式,時而轟鳴,時而幽靜,時而開朗,時而苦澀,是心靈與色彩的神會默契。有專家認為她的抽象畫有些類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和德庫寧。但因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是二戰後興起,李青萍不太可能接觸。她的創作方法,主要還是在上海受到印象主義、馬蒂斯等人的野獸主義、康定斯基和克利的抽象主義、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和達利的超現實主義影響,也就是說主要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另外在吉隆坡學習印度畫家的潑彩畫,對李青萍的抽象油畫也有一定影響。根據周韶華先生的研究,李青萍受中國寫意水墨畫的影響,也是形成她的畫風的原因之一。她的畫風獨特,天馬行空,江河行地,自由而有法度,可謂無法而法,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她的作品的內在根源,乃是李青萍有一顆博大的藝術之心,有她獨特的藝術思維。她在80年代寫的日記中,所寫的語言和她說話一樣,是斷斷續續的,不連貫的,甚至句法不通,但她清楚記下克利的話。另一段日記記下巴爾扎克的話:“李瑗,1988•10•4錄巴爾扎克語:一個能思索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她在1988年10月25日又記:“思索能引入勝地”。她的思索可能也像她的語言一樣是斷續的。她沒有驚人的藝術思想,但她能將對藝術真諦的思索轉換到她的藝術創作之中,直覺地用她創造的色彩形式思考。她在2003年3月寫的《自述》中說:“一個藝術家的生活有多寬,有多深,他的藝術就有多寬、多深”。她的油畫是她對藝術摯愛的表現,是她深廣的藝術之心的圖象符號。她的作品正像克利所說,不是先有一個想法再放到繪畫之中,而是在創作時思想自然地跑到作品中來。她在70歲、80歲的高齡,只有瘦弱的身子,顫抖的雙手,是堅韌的藝術之心,賦予她巨大的力量,她才能搬弄色彩,揮舞畫筆,控制畫面,驚人地創造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用她自己的話說,積壓在腹中的繪畫熱情,藴藏在腦海中錘鍊已久的一幅幅畫,通過手中的筆付諸紙上,這是何等的暢快,何等開心!這是藝術天才的成果,是藝術創造力的巨大奇跡!

  李青萍在借鑒西方現代主義繪畫、印度潑彩畫和中國寫意精神的基礎上,憑著她的心靈和天賦,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中國現代繪畫形式。那些奇跡般的作品,那些抽象的形式、舞動的色彩、深刻的圖像意義,使她的作品成為成熟的、極具個性的中國現代藝術,使她成為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藝術家。我觀看李青萍作品所引起的心靈震撼和審美感受,不亞於觀看馬蒂斯、諾爾德、畢加索、達利、康定斯基的作品所給我的激動!

  2008年11月16日 李青萍誕辰97歲之際寫於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