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敦煌藝術中心:【執著的藝術 永恆的精神 李青萍】

2012-07-06|撰文者:李青萍


李青萍,一個摯愛繪畫藝術終生卻一生命運跌宕坎坷的世紀女性。

  年輕時代的李青萍在上世紀30年代就曾被徐悲鴻稱為“新派女畫家”,並且徐悲鴻還為她的畫集作序。劉海粟當時在參觀她的畫展後說:“今之西畫引進中國,只有你與我先行”。齊白石則為她題詞:“李青萍小姐畫無女兒氣”。

  當代著名美術批評家水天中先生認為“作為學術研究的對象,李青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首先,她是藝術史研究的對象。她是中國藝術史上第一代從事現代繪畫探索而又堅持到底的畫家。在中國,這樣的畫家相當稀有,在吳大羽、趙獸之後,近年又增加了沙耆和李青萍,這確實是中國現代藝術史的大幸”。著名藝術家周韶華則評論“李青萍是一位極不平凡的大藝術家,是荊楚兒女的驕傲,是祖國人民的驕傲,李青萍的潑彩圖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的瑰寶,是中國現代美術史的瑰寶。”畫家聶乾因評論說“李青萍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中苦難最多,身世最傳奇的一位女畫家。”

  當我深入思考李青萍現象,耐心咀嚼李青萍藝術,積極感悟李青萍人生的時候;當我認真的靜下心來仔細解讀李青萍藝術佳作的時候,她那繪畫作品豐富的內涵、藝術語言深沈的敘述、畫家心靈深情的表白以及畫面效果給人視覺的震撼,這一切使我的內心產生了劇烈的碰撞,我從她的作品中感悟到了很多很多:有她作為一個頑強的珍愛藝術如生命的藝術家的渴望;有一個酷愛生活的藝術家那顆美好心靈的跳動;有一個作為純粹的藝術家生命的閃光;有一個對藝術執著的如宗教徒般虔誠的難能可貴;由此,我對她的人生與藝術敬仰與欽佩。她傳奇般的經歷與她對待藝術的至誠使我想到了梵高,想到了塞尚,想到了夏加爾那種藝術與夢想在繪畫里的交織、融合與互滲。

  李青萍的繪畫作品表達的大多是人類執著的愛與世間最美好的大自然。讀她的作品會讓人感覺到如果有了愛和美,不論你做甚麼都是對的,都會帶來秩序與和諧。只要你知道如何去愛,能深層的去理解愛,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你也將真正擁有自己一片堅不可摧的土地和一群熱血沸騰的簇擁。李青萍繪畫的藝術魅力就像她生命的河流,永無止境地往前流,她永遠都在追尋、探索、推動、泛濫,穿透每個裂縫。讀她的藝術是一種美好的感覺,一種暖暖的愛意,一種心靈的激蕩,永遠鮮活、流動、奔騰。如果你的心中有空間,那麼在那個空間里必定是寂靜的存在,只有在寂靜中,你才能真的傾聽。我們可以從李青萍的繪畫作品中感受到這種純真與寂靜。

  據有關資料看,李青萍的繪畫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解放前至文革為第一階段,繪畫主要以油畫為主,輔以潑彩;文革後至八十年代末為第二階段,主要創作也是以油畫為主;九十年代至逝世前夕為第三階段,這個時期主要以抽象潑彩為主。九十年代至逝世前的作品已有不少專家評論過。在這裡,我重點評述她幾幅八十年代的油畫作品。這個時期的作品題材大致可以分為人物、風景、靜物等幾大類,尤以風景為多,而人物題材里又有戲曲人物和現實寫生人物,更有她思想意識與記憶裡面的精神人物。藝術形式分為寫實、抽象,表現、印象等。由於當時所處的環境及經濟狀況,繪畫材料主要用土布、包裝紙板、舊夾板和舊畫報紙等。我們可透過李青萍具體的繪畫作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細細的品讀與欣賞。

  首先,李青萍是一個非常執著、非常純粹的藝術家,可以說是一個具有深層思想的真正的藝術精神領袖。很少有人能像她那樣一生對藝術那麼真誠與痴情,沒有人能像她那樣在殘酷惡劣的現實中還那樣苦苦地堅守一輩子,更沒有人能像她那樣在極其坎坷艱難的環境狀態下竟然還能畫出那麼優秀並具有學術深度與高技術含量的濃濃地凝聚她生命光環的精美藝術品。

  學案最高惟寂寞,享受孤獨真境界。美術理論家魯虹也認為“李青萍是中國現代藝術的一個孤獨的先行者”。可以說李青萍是一個一生都在孤獨與寂寞中度過的高人與超人。說她是高人,是因為作為一個藝術家趕上那個年代很少有人能超過她那頑強的毅力與生命的意志,沒有人像她那樣在面對那麼多的坎坷時而能艱難渡之;說她是超人,更是因為在她傳奇的生命進程中她不但沒有被淹沒反而奇跡般的畫出了那麼多精品,這實在是超出了常人。正是因為她具有這種超人的意志與頑強的毅力,才出現了《孤獨的夜行人》這樣的作品,我們可以從這件作品中悟出些許道理。這一幅作品創作於1985年1月,這是改革開放之後李青萍落實了政策創作的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作品。因為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李青萍被整整塵封了三十年,她沈默了三十年,同時也被壓抑了三十年,這對一直視藝術為生命的李青萍來講意味著她的藝術也被扼殺了,更說明瞭她這三十年是在孤獨中度過的,三十年的漫漫長夜,一個孤獨的人在慢慢行走。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李青萍老人的心思,她的藝術是被籠罩在孤獨陰影中的,這幅作品顯然就是她藝術人生的縮影。

  李青萍是一個熱愛生活並且非常注重描繪現實生活的藝術家,我們可以從她眾多表現她的故鄉湖北荊州地區周邊風景與地方民俗的繪畫題材中窺見端倪,《鬧春景》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這幅作品畫於1986年5月,這個時候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然使李青萍感覺到自己藝術的第二個春天來了,因此,她心情舒暢,心花開放,眼前的一切都是陽光明媚。所以,在她的這件作品里也看到了陽光燦爛、與民同樂的歡樂場面。《鬧春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前提下創作出來的,畫面借助於“鬧春”這個民俗題材,雖然表現的是扭秧歌、鬧新春的喜悅景象,抒發的卻是她個人陽光燦爛的心境。

  ','

  創作於1985年3月的作品《初春》與《鬧春景》同樣是基於同樣的心情,作品描繪了一幅鄉村田園的美好景色,初春的小路旁,繁茂的樹林剛剛返青。三隻和平鴿疏密有致的分布在路邊覓食,左顧右盼,生動活潑。大地回春,萬木復蘇,畫面表達的不就是李青萍老人藝術的春天麼!另一件作品《山花》所描繪的山花爛漫的畫面,以及《驚濤》所表現的驚濤拍岸、層浪疊起的壯觀景象則更為直白的表達了李青萍老人落實政策後心花怒放、心潮澎湃的喜悅心情。

  以上這幾件作品是李青萍藝術人生發生流變過程的真實寫照。從她被壓抑30年,然後到重新拿起了畫筆回到了自由創作的境地,從她創作的《孤獨的夜行人》、《鬧春景》,到《初春》、《山花》、《驚濤》,以及《金秋的交響》與《瀑布》等,這一切都充分說明,李青萍的藝術與生命是頑強地融合在一起的。在她被壓抑的那個年代,她一方面熱愛生活、渴望生活,可一方面又被生活殘酷的拋棄。正是由於她有著頑強博大的藝術家胸懷,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與堅韌的生命力,也才使得她在獲得了新生後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愈加顯示出鮮活的魅力。

  從李青萍眾多的作品中還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熱愛生活、贊美生命的藝術家。李青萍的藝術生命在得到了復蘇之後,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她似乎爆發出了無窮的創造力與表現力,創作慾望高漲。這一段時間她拼命的畫畫,畫了一大批以大海、河流,山澗、瀑布以及生活周邊所見風景為表現對象的藝術作品,來抒發她那火熱的生命激情與對美好生活的吟唱。

  1985年5月創作的《山澗》就非常鮮明的表達了她面對艱難困苦而頑強不屈的堅毅精神。畫面表達的是陡峭的懸崖上一簇瀑布垂下,撞擊著岩石,水花飛濺,山澗兩旁有山花飄舞,含笑怒放。整個畫面是一個深藍色基調,預示堅毅博大,畫面用筆游刃有力,兩邊的山花似乎在呼應那山澗的流水,與它分享生命的美好,用與之相反的對比色橙黃色,輕鬆的點綴,洋洋灑灑,無意間流露著率真。作品描繪的雖然是山澗飛瀑,可揭示的是生命的頑強,是意志的抗爭,是奮勇的拼搏,更是李青萍藝術生命的贊歌。

  1986年5月創作的《生命的流變》,是一幅更具生命意義本質內涵的作品,她在作品中表現了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畫面描繪的雖然是一幅風景,展現的卻是一個生命流變的大舞台,整幅作品是一個流動著的紅色主基調,但是紅色的變化豐富多彩,有暗紅、深紅,也有中紅與朱紅,深淺層次多樣統一。畫面後上方是大面積的紅色,預示人類美好的生命與火熱的激情;中間景物迂迴曲折,象徵著生命旅途的坎坷艱辛;前方中間偏下有一泓山泉慢慢流淌,那是個體生命的奔流與變遷,是生生不息的命運在變幻。整個畫面就是一幅生命軌跡的畫卷。

  李青萍一直是生活在藝術的夢境里與她自由的精神世界里。1981年4月創作的《富士山》就是具有這類含義的作品。這是一幅藍灰色調的繪畫,是體現她藝術與人生、理想與現實的作品。也許是因為她曾去過日本而對富士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許是因為日本富士山有著另樣的魅力真的會讓她魂牽夢繞,也許她畫富士山甚麼原因都不是,只是藝術家的遐想與回憶,可望而不可及。富士山或許只能留在她自己的畫筆中和永久的記憶里。

  每一個藝術家都有兩重性或者多重性。坎坷的命運造就了李青萍是一個典型的雙重性格的藝術家,一個宿命論者,這表現在她繪畫作品里所具有的矛盾性。一方面,她歌唱美好,贊揚生命,如大多表現金黃色調的繪畫作品,都是預示生命輝煌、人生美好的內容。一方面她又對人生獨自感嘆,孤獨寂寥。因為她的一個個美好的夢想似乎都被殘酷的現實給擊碎,她只有借助於她的畫筆去表現她人生與藝術的夢。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她創作的《海邊的小屋》與《港灣》這兩件作品中清晰的看出來。因為李青萍的青年時代是在南洋度過的,青年時代的美好時光自然永不會忘記,並且會時時閃現在她的記憶里,《海邊的小屋》也許表現的就是她青年時代經常去過的地方,那海邊的小屋曾留下諸多與朋友在那裡遊玩時最美好的回憶,可能曾在這海邊聽濤,也許曾在海水里嬉戲,抑或曾在礁石旁捉迷藏,或者可能陶醉在在小屋裡。作品《港灣》表現的似乎也是南洋海邊的景色,是一個典型的愛情場所,遠景是一抹天際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中景靠上處畫一小亭子,那是情侶們歇息的地方,中景近海邊有一對小船,很顯然,情侶們會盡情地在那裡享受溫馨,其中一隻船上有一對情侶正在遙望遠方。實際上她畫的就是她生命的港灣,或許她會想,等自己老了以後如果允許的話她最終會在這個港灣里永久歇息。李青萍曾多次表現海邊、波濤、礁石與港灣風景,也許這海邊、這港灣就是她宿命論的體現。

  李青萍是一個繪畫高手,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藝術家。她將潑墨畫、西洋畫和潑彩造型語言有機結合,創造了一個童話般的藝術王國。從她繪畫的創作技巧來講,在她的大部分作品里,既有印象主義,也有表現主義,有現實主義,更有浪漫主義,有豐富的色彩對比與呼應關係,有鮮明的主題色調與明暗層次,可謂技藝嫻熟,內容豐富,表現力強,多樣統一。雖然她的繪畫作品尺幅都不大,但她駕馭色彩的能力非常強,繪畫的形式美感也很突出,色彩的具體描繪刻畫與物象的抽象具象處理都特別細膩協調到位。她的每一幅繪畫作品都創造了一個五彩繽紛、主題和諧的世界,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部色彩斑斕的交響詩。

  李青萍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貫穿終生,她說“人生是漫長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對我來說,在人生的長河中惟有畫筆與我相隨。除了繪畫,此生別無他求”。她還說“一個藝術家的生活有多寬,有多深,他的藝術就有多寬、多深。我喜歡‘跟著感覺走’。” 臨終前,她對家人說:“如果有來世,我還要畫畫。”

  李青萍永無止境的執著追求令人敬仰,她輝煌的藝術精神將得到永恆。

  李青萍是中國現代油畫史上不可多得的、把西方的繪畫與中國的審美溶為一體、把印象主義與表現主義互為結合的最具代表意義的畫家。

  我們堅信,李青萍作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先驅人物,她的繪畫藝術終將載入中國美術史冊,她那種藝術人生的執著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學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