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敦煌藝術中心:【栩栩如生:劉恩同雕刻的石壺】

2012-07-04|撰文者:新民晚報


在2009上海藝博會上,上海雕刻家劉恩同的石雕作品《玉米壺》、《竹編壺》、《冬筍壺》等成為會展的一個亮點,深受觀眾好評。

劉恩同雕刻的題材不外乎常見的花草蟲樹、蔬菜水果,他以寫實的雕刻風格將自然界的動植物與實用壺體巧妙結合起來,變成一件件讓人馳騁想象的藝術品,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樣:“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細聽,他雕刻的石壺似乎真的會發出“聲音”來:荷葉包裹的《玉米壺》,有一隻蚱蜢正在貪吃玉米粒,傳出了利齒的“廝咬聲”;紋理清晰的《竹編壺》里傳來了“螃蟹”的“爬動聲”,正對著一隻小螺螄張牙舞爪;而用“竹筒”截取的《竹節壺》里,壺蓋上竟有一隻甲蟲輕輕“蠕動”……

細看,劉恩同雕刻的石壺幾可亂真:《冬筍壺》、《玉米壺》簡直從地裡採來、菜場買來的一模一樣,上面甚至還有被蟲咬過的斑點,那《樹樁壺》是臨摹了從工地撿來的樹樁,但紋路、肌里卻又比天然樹樁更美觀;而那古拙厚重的《木板壺》,木頭上的年輪一圈圈,壺身上還有釘歪了的釘子……

茶壺是中國茶文化的載體,在瓷壺、紫砂等眾多壺中,劉恩同獨鍾情於石壺。當然與木雕、竹雕相比,石雕的難度更大些,一刀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20多年來,他廢寢忘食致力於石壺的雕刻與研究,有時半夜醒來突發靈感,就一骨碌起來,一乾就是10多個小時。有的作品從設計到完工歷時一載,他把自己關在屋內,鍥而不捨。

劉恩同的石雕作品既有他自小學習繪畫的藝術功底,也有他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與積累。

初秋時節,他到崇明采風,東灘濕地,水天一色、蘆花搖曳,他卻無心欣賞,卻關注木架橋下一群群爬動的崇明蟹,從“蟹趣圖”中構思起“竹編壺”來;夏日里,驕陽似火,他卻蹲在玉米田裡觀察蚱蜢吃玉米的鏡頭,心想,這做成《玉米壺》一定好看;就連農家阿婆曬鹹菜的竹篩、農家老漢釣魚的魚簍,他也要看上好幾遍,琢磨竹篾的編法。

他在家裡養蟋蟀、金龜子,經常觀察小蟲動態,成為創作的題材,因而他雕刻的石壺總是那麼生動活潑,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

已故著名書畫家程十發生前看到他的作品後,擊節贊賞,欣然題詞:“劉氏石壺、壺藝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