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境畫廊:【張瑞頻的“塵世樂園“】

0000-00-00|撰文者:度度


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 1452-1516),一位以描繪罪惡和人類道德沉淪的中世紀荷蘭畫家,他創作的畫面中充斥著惡魔、半人半獸的形象、大量的象徵和符號,其中最為廣為人知的作品為博斯在1490-1510年間創作的三聯畫《塵世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左幅描繪了天堂中亞當、夏娃和眾多奇妙的生物;中幅是人間樂園:大量裸身的人體,巨大的水果和鳥類;右幅為地獄:眾多造型奇幻的獄卒以怪異的酷刑懲罰罪人。三幅共同構成了博斯眼中上帝創造的世界。儘管博斯是一位留下極少生平痕跡的神秘人物,而他特立獨行的作品充滿了未解的謎團,他的藝術不但深遠地影響了十六世紀的畫家,而且今天仍然源源不斷地為當代藝術家提供靈感和力量。

距離博斯生活的時代500年,地理位置相隔半個地球的臺灣藝術家張瑞頻並不記得第一次看到博斯的《塵世樂園》是何時何地,但2011年她專程前往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Prado Museum)實地參觀考察這件作品,並決定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的宏大目標。曾經在學校擔任美術老師,有穩定工作的張瑞頻因為2004年的一場車禍偏離了原先的生活軌道,重新提起自從藝術院校畢業就擱置的油畫筆,開始創作描繪她的人生所感所想。從2010年開始她展開“六年七地”的駐村旅程,在此期間因受環境限制開始實驗性地用剪紙的方式作為日記和草稿,剪紙並漸漸替代了油畫成為她的創作主線。

張選取了臺灣本地製作的柔軟輕薄的手工棉紙,剪出樹木、花草、人物、城市,從個人視角和現代眼光重新解讀和詮釋博斯的塵世樂園。初看這些剪紙作品似乎是輕盈唯美的,仔細揣摩和對照博斯原作方能體會藝術家舉重若輕的敘述。張的作品和她的處事方式是表裡如一的:她用東方女性的柔韌和堅強將博斯作品中沉重、怪誕、荒謬甚至恐怖的形象和元素轉化為日常的、生活化的、抽象的、符號的元素。大量重複性的植物圖案連接了故事性的畫面,同時,經過剪裁鏤空後的輕薄柔軟的紙張作為載體軟化了題材,光線透過紙張造成的光影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也暗示再黑暗的時刻也會有光。而手工紙白、粉、黃、綠、天藍、紫、紅、赭石等五彩顏色也淡化了博斯原作中沉重的質感。

作為單身母親的張瑞頻經歷過精神和身體的創傷,人生的起伏,獨力撫養大兩個優秀的女兒,並為了女兒的教育,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過。通過一把剪刀,她所有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都轉移到鏤空的紙面。剪刀一張一合,嚓嚓劃開紙面,碎紙如花雨般紛紛落下,這種持續不斷的重複性動作和傳統女紅中紡紗織布縫紉一樣,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勞作和持久的耐心。在人生黑暗的時候,張從來沒有放棄,她在十幾年前提起畫筆,而今年初又開始學習大提琴。面對人生的考驗,她從不退縮,勇敢地直面,並從靈魂深處發掘自己的潛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也是她處理《塵世樂園》這個宏大題材時採取的方式。在張的畫面中,痛苦和悲傷是以快樂和積極向上的方式呈現的,她的個人符號“水桶人”也反復出場,他(她)們伸臂向上採摘果實,互相依偎、嬉戲、取暖,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追逐和希望。即便是那些被蛋殼或異物包裹而不得自由的人們依然苦中作樂,盡力歡娛。這也是張瑞頻自己的人生寫照:觀看她的作品就是解讀她的人生,一部精彩、豐富、率性的個人史詩,而後續還在展開,高潮迭起,充滿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