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公益活動】行腳歷史•揚帆歷史-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圓夢計畫

2018-01-07|撰文者: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2013行腳歷史•揚帆歷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圓夢計畫



發起人的話

多年來,每當我到國外旅行,當地人一定會帶我去參觀該國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因此,我擔任文建會主委的時候,總是心心念念,期盼臺灣能有一座歷史博物館。國家需要有原鄉時尚的內涵與基底,才能夠日益厚實與強盛;當我們認識自己土地的歷史,且具備國際的知識視野和人才技術,才有條件在國際上與他國競爭。

「愛臺灣」是我們成立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的信念。很多人都說愛臺灣,但是愛臺灣不是口號,而是要去做。我們除了進行臺灣文史的研究,還用雙腳走遍臺灣每一個地方。我每年都會帶著100位中小企業或是大企業的董事長會員們走遍臺灣,希望他們可以發揮影響力,帶領員工從旅遊中深入認識臺灣這片土地與人民的多元與豐富。

我實踐我的理想,用雙腳走遍臺灣,我們也認為每一個人都要擁有自己的歷史,因此當臺灣歷史博物館要開始籌建時,我非常的興奮與期待。

當初籌建臺史博之際,我期許該館用「原鄉」與「時尚」的方法。「原鄉」的部分也就是這棟建築要有臺灣的意象—「渡海」、「鯤鯓」、「雲牆」與「融合」。從入口進來看到水池營造的「渡海」,左邊有一塊是「鯤鯓」,太陽能板是「雲牆」,博物館本身則用原住民石板屋的黑色、閩南建築的磚紅色與南島杆欄式建築代表「融合」的意象。「時尚」的部分則是在展場內呈現,表現出現代博物館的精神。

臺史博開館以來,已吸引相當多的人前來參觀,參觀人次高達原先預估的3倍多,但觀眾進館後,博物館必須能提供良好的參觀品質,並且讓弱勢、偏鄉與學校團體享有豐厚的學習資源。因此,我希望能發起一個圓夢計畫,集結更多人力,物力和財力,幫助偏鄉、弱勢團體和學校團體前來。我也期許透過此圓夢計畫,設計研發相關學習教材,讓學童們先看、先學,再進到館內,以更踏實的學習臺灣歷史。我們有一個願望—未來的小學生,在畢業以前都可以有機會進到臺史博一次。我更希望,透過圓夢計畫,除了偏鄉以及弱勢,未來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來臺史博參訪學習。

如果我們能用雙腳走遍臺灣,如果我們能用心去了解臺灣歷史的長廊,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生長的土地擁有深刻的瞭解,當我們要在國際上競爭的時候,我們會非常的有自信。因為,臺灣已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礎和豐富的多元內涵與素養。

這是一項集眾人之力、一步一腳印的文化深耕工作,希望大家能一起拋磚引玉,協助引入更多不同層面的社會資源,讓正向的能量能更廣泛地匯集成一股巨大的動能,促成此圓夢計畫的永續經營與發展。



關於臺史博圓夢計畫

博物館裡豐富的典藏、深度的研究、親切的展示、精彩的故事,都在期盼著土地上的人民親身探索。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開館1年,即創造超過200萬參觀人次的紀錄,但是,許多因素存在,並非人人有機會參與這趟「認識臺灣歷史」的旅程。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親近博物館、理解臺灣歷史,進而培植深具文化視野的臺灣公民,共同為土地的美好願景努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於2012年底發起「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圓夢計畫」,企圖結合臺史博豐厚的學習資源和社會各界的贊助支持,協助社會大眾摒除社經條件限制或身心障礙因素,進行臺灣歷史的探索之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圓夢計畫」於2013年正式展開,來自臺灣各地的圓夢對象,包含孩童、青少年、偏鄉社群、弱勢家庭、弱勢族群、新住民與身心障礙者等群體,在民間的贊助與協力之下,前往臺南市參觀臺史博,迄今已扶助超過50組團體、近3500人次,一圓探索臺灣歷史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