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威廉藝術沙龍:【陳威霖 - 威廉當代藝術空間負責人】

2012-07-20|撰文者:威廉藝術沙龍


非池中藝術網/佟孟真 採訪整理 2009-04-27

我認為畫廊的經營不在於景不景氣,而是畫廊的經營理念,自己經紀藝術家,對於他們的前途是有責任的,景氣不好的時候,也要照顧好藝術家,而藏家們也都是在真正喜歡的狀態下始終支持著藝術。

記得您在學生時期便有自行設計卡片並販售的經驗,從小時喜愛繪畫,到踏進藝術領域開始,這當中也曾從事店面、餐廳的商業設計。一直到畫廊的成立….經營自己的空間,以及開課教學講授當代藝術的課程,所擔任的角色非常多元,當初就讀電機科系時,也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嗎?

當初是聽命行事(笑),感覺是個比較實用的科系,在那個時代念電機似乎比較有出路。餐廳的設計,是在當完兵全家北遷後,在北部接的案子。

是什麼樣的契機踏進設計領域呢?

我曾經在師大修過設計相關的課程,那時候很多朋友做生意,大多以商業、娛樂性質為主,在知道我學設計之後,他們就請我幫忙設計餐廳,這算是一個開始。但我不喜歡雜碎性質過多的工作…從取材、改圖、包工......等等,非常細瑣,所以後來就沒有繼續。

後來踏入創作的領域是因為?

小時候就畫畫,是對藝術的一個喜好。我本來就很喜歡藝術品,在退伍之後有些經濟基礎,開始會收藏一些單價不那麼高的小藝術品,從玉器、小茶壺、紙鎮、小瓶子、小佛像等等開始。那時繪畫產業在台灣尚未蓬勃,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個性比較喜歡西式的東西,慢慢接觸到西畫之後,開始上拍賣公司買一些東西,也在了解自己真正的喜好後,進入畫廊工作,有時候假日邊工作時,還會電話連線去拍場買東西(笑),因為拍賣時間都在假日居多。

成立「威廉國際藝術」之後,您也常常到很多國家去體察,在創作的部分是否仍持續呢?

已經有一年沒有進行創作,因為今年畫廊滿忙的,公司一年比一年忙,這是好現象(笑)。去年和前年時,都關在工作室裡面創作,比較少時間在畫廊。那時特別有靈感,也特別認真地創作,所以必須放掉畫廊那一塊,才能持續創作。幾個月創作下來,畫廊人員希望我回去工作,所以完成一些作品之後,我便回來畫廊經營的部分。有段時間,我做了很長期的思考,到底是要擺放在藝術家這一條路上、還是經營畫廊這塊,其實很兩難,因為這兩方面我都很喜歡。在藝術創作上,是比較單純的,把自己的心情抒發出來是件很快樂的事情;經營畫廊的部分,要擔任起責任,有很多龐雜的工作:跟藝術家的接觸、購買作品、簽約、廣告、發行畫冊、辦展、與拍賣公司和收藏家的接觸等等,事情很多。

一方面經營空間,一方面也持續於創作方面的努力,這必須要兼顧很多事情,在時間的分配上一定要非常精準,這樣的精神很令人敬佩。成立畫廊時,空間也是您親自設計的?

之前信義區松德路的空間以及現在位於內湖的空間,都是自己設計的,設計畫廊比較簡單,只要家徒四壁就好了(笑),讓作品上去自己說話。

威廉藝術中心成立已將近七年的時間,一年走來有甚麼樣的心得?

2002 年開幕到現在滿7年了,感想就是…黑鬍子變成了白鬍子(笑)。越來越忙之後,其實是感到很欣慰的,因為我們深得藝術家的信賴,彼此間的感情也都不錯,這都是默契和信任的建立。一開始與魏樂唐先生簽約,到現在都還有合作,當初他遠在美國,所以合作是在一種默契與信任之下,2008年後因為身體的關係,他就沒有創作了,一直到現在,我每年都還是會去拜訪他、聊聊天。現在與藝術家杜溪的簽約代理也是如此,目前辦的展覽活動很受歡迎,經營畫廊到現在,我一直覺得要以誠待人、說話算話,這是我的人生理念,如果沒有這樣子的話,人與人之間的感覺會不好,因為人際關係是生活當中持續進行的,如果是爾虞我詐的心態,那樣會很辛苦。

您在信仰方面也是虔誠與深入的,這對您的生活哲學與藝術經營的角度上應該都有一定的影響,是從何時開始接觸信仰的呢?

在還沒有作畫廊之前,我是學道家,因為當時很多朋友都是學道家,作為修身養性的態度。年輕時的生活比較繁雜,隨著年齡的增長,因著朋友的關係,自己也開始接觸,之後又開始學佛學。對我而言,宗教本身沒有門派,道家、佛家、天主教,我們都可以去學,後來學佛最大的心得是身體力行….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這是影響我最深的原則。通常人與人相處,都會先想到自己,我們會以自我中心、保護自己為主,如果有辦法站在別人的角度想…這樣做是為藝術家著想的、為畫廊著想的、為收藏家著想的,這三點都達成平衡的話,我想在人際關係上的障礙會減少很多。

您自己也曾成立石中劍藝術投顧公司,目前也在學學文創志業中開課教學,對您所接觸到的藏家族群會給予何種觀點與建議?

石中劍成立有三年的時間,於去年9月結束,這是自己和親朋好友募集一些資金成立的,那時市場很熱,所以很多人需要建議,自己也很看好,所以試試看。後來因為考慮到每個人的能力有限,可以買的藝術品等級不同,所以到去年9月,每個股東便在有獲利的狀態下結束公司。藝術教育是無心插柳,因為本身認為台灣的教育體系的方向還有待加強,而人文這方面是需要教育的,剛開始是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把所知道的分享給喜愛藝術的人。藝術這方面如果沒有教育作為基礎,買藝術品就很容易變成純投資,要買的時候拼了命地買,要賣的時候便全丟。藏家其實需要時間,這個時間的過程便要透過藝術教育來培養正確的收藏觀。學學文創的部分因為有固定的接觸,每年的義賣感動鼠、義賣感動牛我都有支持,這樣的慈善活動,是來幫助一些清貧弱勢的小朋友,我覺得這個理念很棒,也值得支持。

可以談談目前威廉藝術中心帶領藝術家的方向?

剛開始我帶領的主要是華人藝術家,成立時代理的藝術家是魏樂唐、蔡雲程。後來碰觸了台灣當代,而全世界的當代也正在興起,便開始做一些台灣當代的藝術家,經手過連建興老師,現在台灣的部分以郭振昌老師為主,也跟郭老師也形成了默契。在當代藝術這部分,我不分經營台灣或是經營中國,因為這個不重要,當代藝術就是當代藝術。那時候經營了兩岸的當代,慢慢成熟之後,也認為70後、80後會是未來的趨勢,他們尚未經過太多市場的運行與炒作,如果是好的藝術家,能以 Gallery的能量推出一定的位置,會是很好的。

您最近常跑日本,這部分也是在規劃之內嗎?

對,我們預計在月底會有日本藝術家的展出。我對圖像的要求比較嚴格,例如藝術家的作品圖像要有創新性、沒有別的藝術家的影子、圖像本身散發出來的吸引力,以及在美術史上是否有一定的位置.....等。收藏家們也很肯定、相信我們的眼光,在雙方達成合理的共識後再購買收藏,所以藏家對於我們是很信任的。

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是否可以提供給收藏家一些建議?

其實這兩個月畫廊的反應都很不錯(笑),從去年的藝博會上成績便很不錯,雷曼風暴之後,市場沉悶了一、兩個月,但在我們10月的第一展,是台灣當代藝術家陳英偉的展覽,他的作品呈現的是台灣本島的紀錄,這個展覽很成功。後來郭振昌老師的個展,反應也非常熱烈,大約賣了七成,我想重要的是始終有好的收藏群支持,這也是有十幾年關係建立而來的信任。我認為畫廊的經營不在於景不景氣,而是畫廊的經營理念,自己經紀藝術家,對於他們的前途是有責任的,景氣不好的時候,也要照顧好藝術家,而藏家們也都是在真正喜歡的狀態下始終支持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