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亞洲藝術中心

【微象亦無形 】 瞿倩梅新作展

  • 展期

    日期:2014-04-26 ~ 2014-05-26

  • 地點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100015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大山子798藝術區(798東街)

  • 參展藝術家

    瞿倩梅

  • 讀瞿倩梅的作品,首先被她作品中所具有的磅礡氣勢所震撼。厚重的高嶺土,幾百斤重的方鋼鐵柱,同時佐以大漆、麻繩、普洱茶湯等自然材料,所有這些構成了她畫面的主體。瞿倩梅在畫面中創造了一種介於繪畫和雕塑之間的第三空間,巨大的畫面和複雜的肌理,以及豐滿的藝術語言,給人以震撼的視覺衝擊力,並賦予作品的主題和內容以鮮明的觸感。2014年4月26日,亞洲藝術中心隆重推出「微象亦無形-瞿倩梅新作展」,呈現藝術家近年來的最新創作,聆聽多種材料共同奏響的一曲雄渾厚重的交響樂章。

    接受多年傳統繪畫訓練的瞿倩梅,帶著最初的激情與夢想,感受著最初的體驗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踏上了藝術之都——開啟巴黎的人生旅程。僑居法蘭西的二十多個春秋,她遊歷了歐洲多國,尤其是希臘,這些都是藝術家嚮往的聖地,在這裡瞿倩梅的視野開闊了,西方文化深厚的給養帶給她創作的源泉,塔皮埃斯的作品則將她引領到了材料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借由抽象的無限性和材質的對比美而抵達的自由之地。在西方文化的關照中,瞿倩梅也愈發地認識自我,以及本國的傳統文化。回國後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藝術材料專業,開始走向抽象藝術的創作,尋求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一次偶然的西藏之旅,讓瞿倩梅獲得了藝術的「靈光」,打開了創作的心門。巍峨的山巒,清澈的湖水,輝煌的廟宇,還有飄蕩在心中聖潔的哈達,讓遠離城市喧囂的藝術家找到了心靈的歸途。關於西藏之行,瞿倩梅如是說:「我一直神往西藏的文化、西藏的風情,到了西藏,聽不到都市的喧嚷、看不到都市人的浮躁。最讓我震撼的是佛教徒發自內心的虔誠,以身體丈量土地,那朗朗誦經聲、那份知足……叩響了我的心門。西藏以後,我的心靈找到了皈依。要說到西藏之行對我最大的觸動和影響我覺得主要是精神狀態,抹去了以前的浮躁,開始走向坦然、淡定。作品,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一個大的轉型。」恰恰是這次西藏之行,帶給了她無數的靈感。

    在瞿倩梅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她將自己的情感熔鑄在材料中,紅色的陶土就像高原那一方土壤,我們彷彿被指引著進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充滿了對人生的詰問和反思。斷崖裂壁般的肌理表現出瞿倩梅生命的力度,斑斕厚重的色彩演繹出瞿倩梅情感的細膩。在這裡,作為媒介的材料本身被凸顯出來,成為了「敘述」的主體,而這正是對格林伯格「藝術在於媒介」這一理論的實踐。材料本身有時固然具有迷人的性能和表現力,但是瞿倩梅並沒有陷在材料的遊戲中,而是通過材料與形式的複合營造了東方的哲思意境。綜合材料、女性、江南這幾個詞語似乎很難讓我們的目光準確定位在瞿倩梅的身上。單從畫面的體量感去揣測藝術家的性別,會誤以為是男性,更令人咋舌的是出自一位江南女性之手。事實上,恰恰是這種反差,讓我們看到了女性藝術家所具有的爆發力以及蘊含的無限能量,而這又是當今畫壇所缺失的一股力量,太多的雷同,太多的流於形式,已經讓作為觀者的我們視覺疲勞,瞿倩梅的作品猶如一劑湯藥,初嘗時苦澀,但終究是甘草。

    儘管使用綜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是西方的手法,但是我們卻在瞿倩梅的作品中看到了對「道」的追求。無論是堆積的高嶺土、還是朽木的裝置、大漆的澆築,以極微之象探尋不可言說之道,這些物質材料通過藝術的構想而昇華為藝術性話語,此時,藝術家不是借助媒介塑造形象,而是借助於一定的成像揭示「物性」而達到心物相通的形而上的把握方式。如果說意識是陰,物質是陽,那麼空間就是氣。「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通過物質媒介激起了觀眾的「閱讀」熱情,循著畫面上的物質符號,如建築的框架、車輪輾壓的轍印、斷壁殘垣的碎片,乾枯的樹幹和碎裂的樹皮,打開了一條通往藝術家情感的小徑,進而完成了「對話」的使命,這就是材料媒介的生命力。從研習大師風格到探索個人道路,從寫意性抽象到西藏之行後的厚重新作,瞿倩梅在自己的藝術之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瓦西裡‧康定斯基認為繪畫有兩種,一為物質的,一為精神的。物質的繪畫是通過視覺的神經刺激來感動觀者,這是外在的;精神的繪畫是通過心靈的激蕩所產生的內心共鳴。瞿倩梅的抽象藝術創作無疑屬於後者。正如學者賈方舟在文章中所言:「在近期的一些作品中,瞿倩梅的作品又有更成熟的表現:它們不再像過去那麼『張揚』,那麼『咄咄逼人』。它們變得沉靜、內斂,更趨向內心的深厚、蘊藉,更具有一種文人水墨般的恬淡和冥想的內在力量。因此,瞿倩梅在她不斷的求索中不僅更接近她的內心,也更接近東方傳統的審美趣味和高遠的境界。」

    佇立於瞿倩梅的作品前,我們感受到的絕不再只是一些綜合材料的構成,而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一種歷史與文化的思考。物件原本的功能褪去,並以另一種面貌還原,把「質」變成了「量」,又由「量」變成另一層面的「質」,一切具體而微的物質材料已成為超乎物質之外的抽象概念,這正是瞿倩梅的作品所帶給我們的視覺質感。

亞洲藝術中心微象亦無形 瞿倩梅
瞿倩梅-A-01 秋暝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A-01 秋暝,2014

請洽畫廊

瞿倩梅-A-09 雲字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A-09 雲字,2014

請洽畫廊

瞿倩梅-A-07 雲帆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A-07 雲帆,2014

請洽畫廊

瞿倩梅-A-19 綠萼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A-19 綠萼,2013

請洽畫廊

瞿倩梅-S-15 湘裙Ⅱ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S-15 湘裙Ⅱ,2013

請洽畫廊

瞿倩梅-S-16 紅菱Ⅰ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S-16 紅菱Ⅰ,2013

請洽畫廊

瞿倩梅-A-06 朝天闕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A-06 朝天闕,2014

請洽畫廊

瞿倩梅-A-51 曌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A-51 曌 ,2013

請洽畫廊

瞿倩梅-A-11 高軒霧退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A-11 高軒霧退,2014

請洽畫廊

瞿倩梅-L-24 千嶂

亞洲藝術中心

瞿倩梅

L-24 千嶂,2012

請洽畫廊

推薦展覽

view all

現代畫廊

【亙古余韻——瞿倩梅個展】

日期:2024-11-02 ~ 2024-12-15|台灣,台中市

2 days left

亞洲藝術中心

【Soft Glose-Emma Stone Johnson個展】

日期:2024-03-09 ~ 2024-04-28|台灣,台北市

亞洲藝術中心

【Teiji Hayama - Heroes 】

日期:2024-01-06 ~ 2024-03-03|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