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玉山文教基金會

【站在玉山・擁抱藝術】藝文講座-根源於土地的未來

  • 展期

    日期:2025-06-28 ~ 2025-06-28

  • 地點

    玉山金控第二總部(臺北市敦化北路315號2樓)

  • 相關連結

    報名連結

  • 參展藝術家

    尤瑪.達陸、廖仁義

  • 讓藝術豐富生活、用美學滋養人生,
    玉山文教基金會舉辦『站在玉山 擁抱藝術』藝文講座,
    邀請藝文領域專家以多元主題視角,分享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美,
    並由前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教授擔任引言人,
    邀請您一同參與,透過更多藝文交流的機會,看見臺灣的藝術活力!

    主題
    根源於土地的未來

    講座日期
    2025.06.28(六) 14:00-16:30

    講座地點
    玉山金控第二總部(臺北市敦化北路315號2樓)

    講座內容
    以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為核心,闡述文化復興與藝術創作。透過織布工藝材料「苧麻」,開啟了利用的循環經濟系統,為部落的文化經濟加入前瞻性的力量。創作根源於土地生長出的文化養分,並延續成為未來的基礎,為原住民染織工藝與藝術種下深遠的希望。

    關於講師
    尤瑪.達陸(文化部授予「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
    2016年由文化部頒發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是當時國內人間國寶中最年輕的工藝師,以近10年的時間進行田野訪查了泛泰雅200多個部落工作,同時也到不同的國家英國、加拿大、日本、中國等地的博物館找尋民族文物,進行拍攝、紀錄、整理與系統分類,完成了泛泰雅的服務系統。
    2001年開始培育部落織者進行博物館民族傳統服飾的重製技藝訓練,至2009年共重製近500件泛泰雅傳統的服飾。2010年鑑於民族教育的迫切,創立了色舞繞民族教育學園,從幼兒開始教育泰雅族的族語與民族生活文化知識。2016年成功地促成第一所泰雅民族實驗小學的成立,近年也在努力鼓吹泰雅染織工藝學校的催生。2020年積極的導入織布工藝材料-苧麻的振興工作,開啟了苧麻全株利用的循環經濟系統,為部落的文化經濟加入前瞻性的力量。希望對原住民的染織工藝種下多元的希望,近年更積極結合當代議題和現代材料與元素進行纖維藝術的創作,織品創作充滿自然溫厚的感受與想像,並與國際工藝師、藝術家產師連結,希望臺灣能從自身文化中建立獨特性與世界的連結性。

    引言人
    廖仁義(前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廖仁義教授(1958- )是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巴黎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與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目前也是玉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除了從事藝術博物館的研究與教學,也從事藝術史與藝術評論工作,曾經獲得巫永福文化評論獎與李仲生藝術評論獎。長期以來,他持續開授臺灣美術史的課程。做為教育工作者,他重視教育必須有效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習者。在臺灣美術史的教學工作中,他發現,許多人很想接近藝術,卻總覺得藝術與自己之間有著距離,因此,他致力於透過清晰的臺灣史脈絡,去呈現每一個時代臺灣美術的發展,讓這個知識領域平易近人。藉由這個講座,我們希望為民眾提供一個臺灣美術的入門捷徑,讓藝術豐富臺灣人的文化心靈。

    立即報名:https://survey.esunbank.com/s/AMYqD
    《此系列藝文講座不需費用,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 REFERENCE

    報名連結

玉山文教基金會尤瑪.達陸廖仁義站在玉山・擁抱藝術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