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美術館
【台灣水彩畫家陳榮和再度於東京都美術館展出】

-
展期
日期:2025-06-23 ~ 2025-06-30
-
地點
日本東京都美術館
-
參展藝術家
陳榮和
-
師大美術系第一屆畢業,畫作獲日本水彩畫會之邀,參加2025年第112屆聯展。自1973年起,就連續11年入選日本水彩畫會,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陳榮和早年曾入選省展、台陽展、教員展,1970 入選中日友誼巡迴東京、大阪、漢城及香港之中華民國美術作品百人展。 作品受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順益台灣美術館、日本丸紅商社台北支店、美國休士頓市政府所典藏。
陳榮和 (1928 - 2005) 出生屏東,少年時就自學藍蔭鼎的畫作及石川欽一郎的圖片,師大期間雖專攻水彩,但在創作風格色彩及人格思想上,深受廖繼春的影響,素描由張義雄一手訓練,他不斷換任教的學校,他說:「每次變動,是為了畫更多不同的風景。 」,「東港住住,淡水住住,想畫什麼,就有什麼」。
陳榮和應該是50年代唯一的台灣美術老師兼職做業務,是斜槓人生的領頭羊。他是日本百點 Pentel 美術用品開拓台灣市場的主要媒介。他定期提供多種進口美術月刊(Atelier等)給全台各級學校的畫家老師們,還帶日本畫家來台示範具象抽象的繪畫技巧並四處寫生,如:宮城健盛、不破章等等。60年代他的客戶訂單本子,就是他跑遍全台定期拜訪畫家老師們的證明。他提供最新美術訊息,長期與南北畫家老師們相互切磋,影響他們也影響自己,包括林之助、張萬傳、李澤藩等無數當今知名的畫家,陳榮和對當年台灣美術教育廣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豐富了台灣早年貧瘠的美術資源,早期南台灣民風保守,要得知新潮美術資訊,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陳榮和。
陳榮和可能是第一個畫家,畫作集結了台灣70年代的 16 個縣市的景,包括澎湖、蘭嶼。這些畫作製成一套台灣環島觀光風景水彩畫明信片,封套內印有台灣地圖及當年鐵公路路線圖,指引觀光客該去哪?怎麼去?買什麼? 地圖上還以符號突顯觀光景點,如:溫泉、原住民、八卦山大佛、西螺大橋、石門水庫、指南宮等,背面則以日文簡介各地歷史及名產。他離開教職後從商,更是如魚得水畫盡全台大地方小所在,南從屏東椰林、台南舊街,北到淡水河、基隆港等,他的畫作記錄了台灣各地的風土。
在《臺灣水彩畫的發展》中,楊恩生教授把陳榮和歸類於以英國正統水彩技法見長,多以速寫作品創作出類似石川欽一郎的水彩風格。 這與1973年日本水彩畫會審查員增田喜惠藏發表的文章一樣:「這次出展有1/3的人落選,而陳榮和的透明水彩,是正統英國式描法,以現代的感覺來處理,素描基礎正確、色彩乾脆明快,獲得大部分評審的青睞入選。 」陳榮和中期的作品混合使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水彩,色彩筆觸漸漸強烈厚重,有些作品看起來更像油畫。他擅長亂筆、短筆,承襲廖繼春 “亂中有序” 的原則,用色繽紛,似在半醉半醒之中,為台灣風景披上了浪漫醉人的色彩。他也嘗試用黑墨、粉彩、鉛筆、炭筆、黑色簽字筆畫在水彩畫裡,用毛筆及帆布來畫水彩,像一個聰明的老頑童,在軌道外玩著創作的遊戲。他晚期作品跳脫既有框架,在寫實、印象派外,以外放不羈的色彩筆觸呈現出野獸派風格。但不論他怎麼玩,作品同樣呈現對台灣山水屋瓦深厚的情感。
陳榮和除了大景外,菜市場、路邊攤、陋巷、工廠等,這些沉鬱的日常在他筆下也變得多姿多彩。他鐘愛高樓矮厝新舊交替的題材,因此記錄了台灣都市現代化,農村都市化的過程。陳榮和一生堅持水彩創作六十多年,將台灣各個小所在,營造成值得歌頌的「壯闊的風土」,在90年代是台灣傑出的中堅輩水彩畫名家。他經歷時代巨輪及文化衝突的淬鍊,承襲中外前輩畫家的養份,多元藝術思潮及台日美文化的薰陶,發展出獨特的個人風格,為台灣水彩畫的發展脈絡,留下精彩動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