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高美館

【2015高雄獎】展覽

  • 展期

    日期:2015-03-17 ~ 2015-06-06

  • 地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

  • 「2015高雄獎」共有625人參賽,選出高雄獎5名、優選8名、觀察員獎3名以及入選22名。在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贊助下,由今(2015)年起,每年增設「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乙名,獎金10萬元。預計3月21日(星期六)下午4時整辦理頒獎典禮。3月17日至6月6日止於本館4樓展覽室展出。

    「2015高雄獎」在各界熱烈期待下,具代表年度藝術命題的作品已出爐!充滿真誠與環境關懷的創作主題,顯現「2015高雄獎」這群新秀藝術家們透過作品與社會所產生的深刻連結,他們也在傳統媒材中找出當代藝術的表現性,賦予媒材不同以往的面貌,使今年獲獎作品更令人期待。其中「高雄獎」、「觀察員獎」以及「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得獎者年齡分布從23歲至41歲,創作媒材涵蓋雕塑、複合媒材、新媒體New Media、書法、篆刻、油畫以及水墨膠彩,相當多元。

    榮獲「高雄獎」五名創作者是廖昭豪、羅懿君、張湛、齊簡與張紋瑄。廖昭豪作品探討臺灣土石流議題,巧妙運用薄、軟、脆弱的紙漿,做出極具重量感的植生護坡、擋土牆以及消波塊,材質與造形之間的強烈反差,反映臺灣水土保持工程的薄弱,讓作品視覺張力更強大。羅懿君以臺灣盛產的香蕉,在風乾整平後仿照一張香蕉市場交易的歷史照片,拼貼串連出在地生產到全球化經濟的議題,作品的線性組合,透過光影虛實之間,創造了時空穿越與距離的視覺感受。張湛,看似讚美環境,實則諷刺!臺灣隨處可見的變電箱上彩繪自然風景,配上街道中必有的黃、黑兩色警示線條的混凝安全島,再加上住家民眾刻意美化所安置的盆栽,呈現的荒謬性,揭露臺灣缺乏環境美學的問題,也是一件表達環境議題的作品。齊簡將繪畫語意經過轉化,以學院派研究形式表現繪畫概念,劇場性格濃厚,讓觀者很容易隨著作者所編導的視覺情境進入圖像之中。張紋瑄的作品透過年輕世代的眼光觀看生活,運用文字、口述、影像以及異常環境的混搭,呈現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場景,加上語言落差的趣味性,幽默帶出對臺灣社會荒謬感的嘲諷。

    三名「觀察員獎」得獎者有蔡旻芸、黃法誠和柏巧玲。蔡旻芸的「分隔」以三合院表現人與人之間,看似緊密又疏離的關係,觀察員王咏琳評論:「透過水墨的筆法革新與表現,蔡旻芸汲取固有的古老精神,另外一方面,又繪入了台灣在地藝術發展以來強調的地理人文現象與處世生存觀」。黃法誠的「大空降6789」將台灣土石流問題模擬轉化成水墨山水畫,並以群體跳水的意象反映人類面對環境變遷所呈現的姿態。柏巧玲「化泥成灰」作品取蔣勳詩〈許願〉及陸游詞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合為「化塵」、「成泥」兩面印,意境空遠。

    「2015高雄獎」獎項中首屆「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得主江柏萱作品,高美館特別邀請大力促成獎項贊助的「高雄獎」籌備委員,專業書法家陳宏勉先生撰寫評論:「三件作品皆以極大化的少字書來表現,皆以其句意做圖象性的表現,尋出文字體勢而做解構,依其文字意涵做個人性的組合,形成不同氛圍的結體呈現。」

    今年「高雄獎」徵件,延續上屆網路報名送件形式,並依媒材屬性分為8大類,提供藝術創作者對於自身作品本質及材質概念的思考空間。此次參賽者範圍囊括國內外藝術相關系所大學生、研究生、專業創作者以至社會人士,競爭活躍;評審方面,由45名專業評審與觀察委員反覆辯證及討論下,以初審分類、複審不分類兩階段評審的特殊方式,維護了各類傳統及創新媒材作品於本獎項的平衡,同時也保證了參賽的公正性。此外,連續兩年比較式微的東方媒材,我們一直很積極的回應、調整辦法或是說去爭取外部的資源來挹注,今年開始看到開花結果,在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的支持贊助下,於2015年增設「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乙名,獎金10萬元,以鼓勵傳統書法篆刻創作藝術的延續及發展,也讓逐漸式微的東方媒材重新被重視。

    為鼓勵創作,在極力爭取下,「高雄獎」總獎金已提升至250萬,「高雄獎」獎金每名40萬元,高額的獎金,期許更多對藝術堅持的藝術創作者來角逐「高雄獎」殊榮。特別感謝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挹注獎金,鼓勵書法篆刻創作藝術者送件參賽,與高美館共同推動當代多元之書藝風貌,參賽者從就學於國內外藝術領域大學生、研究生、專業創作者至社會人士等競爭狀況激烈,共同角逐,使「高雄獎」成為全台灣藝術界的盛事。這些得獎作品即將於3月17日至6月6日期間於高雄市立美術館401~403展覽室、多目的室展出,展覽內容精彩可期。

高美館高雄獎

推薦展覽

view all

高雄市立美術館

【2024高雄獎】

日期:2024-02-10 ~ 2024-04-28|台灣,高雄市

4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