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旅店 9-11】吳介凡個展
-
展期
日期:2010-08-07 ~ 2010-10-31
-
地點
前藝廊 (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30巷18弄10號 )
-
這裡是鄉愁旅店
在集體想像的渾沌渦流中燃起一把殷紅的爝火,給旅人指路,給過客歇腳、讓宿醉的耳目諦聽,讓藝術家徘徊在閣樓沈思。
這裡沒有渾樸,也沒有精緻,只有扛頂兩者的動態支點。這裡沒有學院的跩氣如一床戧金的絲絨被單,沒有繁縟的矯飾油膩如粉面小生,只有一方沈默的旅行箱,收納著一隻隻孤獨單薄的形影。
這裡,是吳介凡的鄉愁旅店。
繼首次個展《拉法葉街37號》虛擬時空的示現,《9-11鄉愁旅店》,在集體想像的渾沌渦流中燃起一把殷紅的爝火,給旅人指路,給過客歇腳、讓宿醉的耳目諦聽,讓藝術家徘徊在閣樓沈思。你踏腳進門,作品《獨踽》躡著纖細的步履引你進入吳介凡既幽微又廣泛的鄉愁世界。輕點,你正置身一個擠滿寂寞的廳堂。
來自羈旅紐約的過去,吳介凡的「9-11」,屬於一段轟傳世界也烙印個人的末日記憶,所以,它不是黃銅鐫刻的房號,也不是通往地窖密室的記號暗語。它是從夢魘中驚醒的急促呼吸。如果說,畢卡索筆下的扭曲是一齣匠心獨具的戲碼,法蘭西斯·培根的人形炸裂則是一份針對殺戮與恐懼而製做的鑑識報告,在吳介凡掄刀揮筆下,他執行的形象手術,我說,有主廚的品味、歌者的忘情。因為,那雙執意去蕪存菁的麻俐快手,只知道如何觸摸或抽搐或舒袒的靈魂深處,對餘下一無所知。再靠近點。
「形隻」系列的獨角獸無聲踩過雜沓的身影,徑自在一方空白中俯首低迴,孤意與深情,自框中流瀉而出如一首無法自己的夜曲。你凝視。驀然你一扭頭,撞見自己的面容映在一面皎然無垢的鏡中,無論年紀,皺紋蔓生如過火生長的熱帶植物,在就要爬出鏡框的當兒,你被反鎖在歲月與分離之必要的現實中。你被反鎖在《黑鏡》裡。
「當我們活著,我們移動,不斷在鄉愁的乾濕濃淡間check-in,check-out。」吳介凡如是說,鄉愁旅店並不真正整理看官們凌亂的被單,也不打算在視覺宴飲中端出甚麼供人獵奇探勝的話題大菜,鄉愁旅店在前藝廊,或者前藝廊在鄉愁旅店,都是一個供諸多思考可能陳設與並置用的前哨站。
前哨站位於邊境。邊境,除了意味義無返顧的前瞻與探尋,同時也是「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詩意泉眼。短短十字,與一牆又一牆的畫作,時而雜揉,時而擦拭,時而切割。從歷經9-11的倉皇無措到品咂前半生陰晴甜苦的沉潛坦率,吳介凡曾在靜夜思的出入口數度轉悠。今天,他在鄉愁旅店的入口揭門迎客,同你我整冠歇腳,準備記述下一趟旅程的墨水。
當紀伯倫的《先知》主人翁艾瑪達法泊船久違十二年的原鄉島嶼,他說:『今天,我不是脫去一件外衣,而是用手撕下一層皮』。由於記憶與懸想的影像疊加、抽離,面對情緒漲跌,人往往淪為雪白浪花間一只載浮載沉的橡皮筒。筒上的刻度,測不出攝氏、量不準毫巴,只有當淚水簌簌落下、笑語咯咯不已,它將變成比希臘陶罐更古拙的水鐘、比張衡的工藝更微細的地動儀。
從梵古曾經深思高舉、踉蹌顛躓的黃麥田,到培根躲躲閃閃、曾因空襲而心事重重神經兮兮的倫敦大街,再到吳介凡來往於恐慌虛無與歌舞昇平的曼哈頓島,到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腹中迂迴的窄窄巷弄,在同一段孤寂追尋的脈絡中,有這幾個男人,曾經擦身而過。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裡,是吳介凡的鄉愁旅店,請進。
推薦展覽
view all【在辛蒂雪曼圖書室-翻閱一面寧靜的牆】吳介凡個展
日期:2020-12-26 ~ 2021-01-09|台灣,台北市
【吳介凡】不要臉書個展
日期:2012-08-19 ~ 2012-09-30|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