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立臺灣美術館

【郭信輝繞行─漂浮的屏幕、葉廷皓和諧國度】

  • 展期

    日期:2015-12-12 ~ 2016-02-21

  • 地點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 參展藝術家

    郭信輝、葉廷皓

  • 2015數位藝術創作案獲選案件

    「郭信輝:繞行─漂浮的屏幕」、「葉廷皓:和諧國度」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2月21日在時光天井展出「2015數位藝術創作案」徵件獲選作品「郭信輝:繞行─漂浮的屏幕」,並於2015年12月19日至2016年2月21日展出360度影音空間徵件獲選作品「葉廷皓:和諧國度」。

    在郭信輝的作品〈繞行─漂浮的屏幕〉中,金屬百葉窗被懸置於影像空間內,它不再遵循須依附於牆面開口的安置規則,在空間中成為半透明的浮空遮蔽;藝術家郭信輝創造了一個既不附著於螢幕成像面上,也不只獨立存在於影像世界中的新平面。拍攝裝置環繞著百葉窗運行,場景於屏幕的正面與背面之間交替轉換,這種對被瞄準物重新偏移與校正的過程,除了與藝術家個人不斷適應外來標準的變動經驗呼應,也連接台灣作為生存的環境,從過去歷史上多次被殖民的過程,及至當今在國家主體仍處於「懸置」的狀態下,對於未來(穩定性)所投射的動態追尋。

    葉廷皓的〈和諧國度〉收集了生活周遭充滿的各種聲音並重新架構,透過科技輔具,將頻率、強弱變化無規律的不和諧聲波加強,被人們忽略的「噪音」被放大到令人難以忽視。藝術家葉廷皓將這些以不和諧曲式出現的聲音有意或隨機編排,並設計出相對應的視覺影像,使聲音透過創作者主觀的結構建立,及客觀的程式轉化,以具象與抽象的影像呈現。這些在介質當中的振動頻率,可以同時被聽見與看見,並使閱聽者置身其中,將這些細小的不知從何開始聆聽與觀察的枝微末節,轉化成一種和諧包覆式的共感聯覺。

    郭信輝:繞行─漂浮的屏幕

    創作自述

    我常想像,觀看動態影像時,框內的影像不是完全虛擬的,可以隨時被移動帶走,或更換播放容器的檔案,和觀看者所處的空間毫無關係;而是,像透過牆上的窗戶觀看外面的世界(或相反),裡和外的空間雖然被區分,卻也連續,兩者之間可以有互相影響的雙向關係。

    基於前述的想法,我在〈繞行─漂浮的屏幕〉這件作品中創造了一個新的平面,它不附著在螢幕或成像面上,也不完全只在影像世界中獨立存在,而是──由螢幕這個開口(opening)與牆面衍生、變異而進入影像中的新平面,一個正負反轉(inverse)的平面──一片金屬原色百葉。

    在〈繞行─漂浮的屏幕〉裡,我置入了訂製的,與螢幕比例相同的金屬百葉。百葉脫離了它原先在建築設計中為了調光,必須依附於牆上開口的安置規則,而在這裏被懸置於影像空間中,成為半透明的浮空遮蔽。同時,我針對這個金屬百葉製作了機械環景拍攝裝置,以水平等速的攝影機運動方式,對屏幕進行環繞的拍攝。

    攝影機會不斷地反覆在圓形的軌道上運動,透過每180度半圓的運動,場景會在屏幕的「正面」與「背面」之間交替繞行,是原地打轉,也是場景視域的不斷切換與開展。

    創作自述

    接收、擴大和調變所有物體振動之頻率,我們明日將能夠聆聽鑽石與鮮花的呢喃──如同我們今日所傾聽的海與森林之歌。

    《未來主義廣播宣言》(馬里內帝與馬斯納達,1933)

    聲音,是由介質中的各種不同頻率的振動所產生,速度不一而產生不同的音高。以物理的角度來看,如果聲波的頻率、強弱變化無規律、雜亂無章的,就會被稱作「噪音」。通常我們會覺得它不和諧而忽略它,但如果你不去聽,就永遠聽不到。透過科技輔具,就可將這些細微放大,大到令人難以忽視。

    在我們生活周遭充滿著各種聲音,有些容易察覺,有些你並不想聆聽,更有些是隱藏在那些想聽與不想聽之間的縫隙裡,這些聲音以一種我們認為不和諧的曲式出現。將這些聲音收集起來之後架構,透過有意、隨機的編排,並且設計出相對應的視覺影像,使聲音透過創作者主觀的結構建立與客觀的程式轉化,以具象與抽象的影像呈現,使得這些在介質當中的振動頻率,可以同時被聽見與看見,並使閱聽者身置其中,將這些細小不知從何開始聆聽與觀察的枝微末節,轉化成一種和諧包覆式的共感聯覺。

郭信輝葉廷皓繞行─漂浮的屏幕和諧國度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