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

  • 展期

    日期:2018-04-07 ~ 2018-06-03

  • 地點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 參展藝術家

    榮念曾、沈聖德、馮美華、鮑藹倫、毛文羽、黃志輝、游靜、鄭智雄、麥志恆、馮偉、陳錦樂、陳界仁 、 洪素珍、 袁廣鳴 、王俊傑、綠色小組

  • 1980年代初期,錄像藝術在台灣與香港同時崛起。作為一門新興藝術範式,藝術家不約而同地藉由即時、即拍與即播的媒介表徵,積極介入社會議題與政治衝擊,既表達個人訴求,亦回應歷史變動。此種結合創意與政治表態的錄像藝術作品形態在當時尚未引起廣泛關注,能見度有限。相較同期反映時代精神的港台劇情片與紀錄片,它顯弱勢而邊緣。回望1980-1990年代港台錄像藝術,鑒於其對歷史事件所展現的獨特感性與洞察力,更具為當前兩地與中國處於愈顯緊張與對立的政局,帶來重思歷史的契機。

    2018年形似歷史事件的重回望點,香港回歸足滿20週年,台灣解嚴也超過30年;兩地雖看似走往政治光譜不同的兩端,但其實卻共同經歷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令,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1997年「香港回歸」,宛若命運共同體。面對這一切,此次參展的17位港台創作者、共計20件的作品並未缺席,他們見證時間,展開歷史辯證,作品本身不是一紙無效的政治聲明或歷史文件。

    政治,無疑是所有作品的共同題旨,且與冷戰格局息息相關。自「中英聯合聲明」開始,香港藝術家思辨身分認同危機,試圖在已被人決定的命運中找尋出口,反思未來;台灣創作者則在威權體制期間,彰顯批判國家與媒體的異議人民形象。「六四事件」成為兩地藝術家共同的創痛史:陷於前途未卜與疑懼將來的困境,憶往與出走、省思與批駁,構成回歸以前的香港錄像藝術的雙重基調,而台灣錄像藝術則在批評兩岸國家暴力之際,展露兼容在地與國際政局的多重觀點。

    如何與歷史事件對峙,音像調度成了藝術家的詩學部署:影音錯體、圖文並置、眾聲喧嘩,在一鏡到底、章節式及蒙太奇等修辭中,繁複且象徵地輪番上陣,炫目迷人。檔案影像與歷史現場連成一氣,在主旋律中突圍逆轉,重塑記憶。

    作為政治批判與美學試驗的1980-90s港台錄像藝術,面臨三十年後歷史事件的完而未了,它不只是飽含現實意義的歷史文件,更是源起與當代的再次相遇,重啟互動與多元的跨地對話。(文╱孫松榮,單元協同策展人)

    本單元除了將於 2018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放映之外,也將以展覽形式於 4/7 - 6/3 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內舉辦。

台北當代藝術館榮念曾沈聖德錄像香港

推薦展覽

view all

台北當代藝術館

【幻殤-提摩特斯.安格萬.庫斯諾個展】

日期:2024-02-24 ~ 2024-04-21|台灣,台北市

1 days left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年計劃「川堂」】

日期:2024-01-27 ~ 2025-01-05|台灣,台北市

260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