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CHUNG 2023 台中藝術博覽會

關於

    尼古拉(Nicolás Romero) 於 1999 年跟隨 Ariel Olivetti 學習繪畫,並於 2007 年至 2008 年間在羅哈斯文化中心學習。尼古拉斯·羅梅羅(布宜諾斯艾利斯,1985 年)二十年前開始在他的家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道上簽名並塗鴉,這座城市生活在持續了八年的軍事獨裁統治的宿醉中,當時了解街頭藝術作為自由的表達。他放棄了塗鴉,開始創作壁畫作品,在與公共空間的對抗中,他試驗並玩弄了它的象徵意義。

    目前,尼古拉斯正在圍繞“死亡的自然”展開他的作品,通過元素的結合,他找到了一種將圖像用作社會反思和人類學研究的手段的方法。他通過他在最直接的背景中發現的痕跡進行工作,這些痕跡是社會網絡和符號的結果,這些符號源於社會、文化和經濟因素的共存。從軟飲料瓶到宗教印刷品、政治符號、當代偶像或像水果和蔬菜這樣看似無辜的東西,這些作品都是他用來談論更複雜現實的橋樑的一部分。

    Nicolás Romero 於 1999 年跟隨 Ariel Olivetti 學習繪畫,並於 2007 年至 2008 年間在羅哈斯文化中心學習。 2014 年入選 Facebook 藝術家計劃,2019 年起與藝術家 Diana Aisenberg 一起參加學習方法“工作診所”。他曾在洛杉磯的 The Diogenes Club 畫廊、羅馬的 Varsi 畫廊、克雷塔羅的 Libertad 畫廊或布宜諾斯艾利斯的 Dinámica 畫廊舉辦個展,他的作品也曾在法國、意大利、荷蘭、南非的群展中展出、奧地利、澳大利亞、墨西哥、西班牙和美國。他的作品曾入選文化機構,如布宜諾斯艾利斯的 Amalita Fortabat 博物館和 Palais de Glace、羅薩里奧市的宏觀博物館以及 CCEC 的城市干預雙年展和阿根廷科爾多瓦的 Caraffa 博物館。

    尼古拉長期實踐社會觀察,其作品取材自他在人類學領域研究的中所發現的空間關係,不同的場域、符號、行動者和脈絡之間交互作用,這些元素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中共存,並定義著社會實踐和再現。他的作品由許多生活中現成物拼貼而成,例如比可口可樂便宜一半的塑膠瓶罐飲料、公立學校餐盒的橘子、甚至是耶穌的形象懸掛在房子的窗戶上,以求好運;在沒有人類痕跡出現的情況下,這些擺在一起符號矛盾地完全代表了人類。這些人類學方面的探索不僅隨時間改變,也會受藝術實踐的滋養,然而這些都最終都展演在公共空間上,存在於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邊界,並融合了社會上不同機構和行動者。透過藝術去介入這些受其他社會成規影響系統性的脈絡,是尼古拉思緒中很重要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