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搬新家 市井裡的當代藝術中心
2015-05-06|撰文者:王士源
熟悉大稻埕的人,一定會對慈聖宮的廟前小吃難以忘懷,那裡是饕客的美食天地,每到用餐時間,廟前老老少少併桌用餐;一旁有成群麻雀等著人們離開座位,要分一杯羹。
今年,致力於提供台北藝術社群交流與分享的開放平台,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在去年底搬遷後,4月於大稻埕重新開幕,開了首檔展覽「保安再製 太平工程:榕樹下的生產關係拓撲法」。落腳地正是大稻埕這人聲鼎沸、四處飄香的慈聖宮保安街旁。
在大稻埕,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是少數的當代藝術機構,這次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要在大稻埕以藝術社群的公共廣場之姿,持續轉動藝術社群的交流、用藝術與在地對話,開啟與地方連結的藝術計畫。
策展人呂岱如說,西方的公共生活發生在公共廣場上,但東方的公共生活,其實多發生在市井小巷中。也因此,首檔開幕展覽「保安再製 太平工程:榕樹下的生產關係拓撲法」,在當代藝術進到市井小巷之際,對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來說,不僅是新嘗試,也像是對大稻埕居民的一份自我介紹,為日後的對話起個頭。
展覽邀來藝術家黃大旺、黃博志、鄧兆旻、劉和讓參展,用自身的藝術創作脈絡,來回應「在地性」的的議題,並思考個體、藝術與市井生活間的交互關係。
廟宇邊 小吃旁 藝術與社區的新關係
開幕當天,黃大旺以新作《60年老歌穿梭之旅》,播放、表演民國50至60年代老歌,在歌聲中隱隱與大稻埕展開對話。另將於5月23日下午1點至5點舉辦《老屁股聯誼會》,以歌會友,尋找都市鄉土的生命力。
而劉和讓則將展開《逆向計畫:脂化成形.膠固為音》的藝術計畫,計畫將街區攤商餐盤上的油脂與歲月刻痕,轉換為黑膠唱盤,播出聲音,這個聲音建立在消費者與攤商間的互動結果裡。
一首經典老歌《雨夜花》台灣傳唱80餘年,這首歌不斷被翻唱、挪用、轉譯。鄧兆旻的《唱還是不唱?》,將與這首歌曲有關的時代、關鍵性的人物以關鍵字形式記錄下來,做成海報,讓觀眾攜走,讓觀眾重新思索一首歌曲的歷史敘事。
黃博志在展覽中,則展出《500棵檸檬樹-新埔研究 a.k.a. 砍樹人》,是作品《500棵檸檬樹》子計畫。作品《500棵檸檬樹》曾獲臺北美術獎,透過藝術家親身募款種植檸檬樹,並創立檸檬酒品牌,來表達對農業活動的關注與作為。
展出的子計畫《500棵檸檬樹-新埔研究 a.k.a. 砍樹人》,是他種植檸檬樹期間對山老鼠的種種思考,展覽展出《新埔研究》過程中的現成物、筆記。並在開幕時推出以試釀失敗的酒與酒渣調出的雞尾酒「砍樹人」供人飲用。
「傳統榕樹下就是個什麼事情都能發聲的地方」呂岱如說,榕樹下是一個沒有邊界的狀態,所以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思考,在進到新的社區後,如何於現有的脈絡與藝術生產方法中,開展一個新的藝術方法學。
呂岱如說,這檔展覽藝術家提出的計畫與展品,都只是一個開始,是個進行式,有些或許無法在這檔展覽展期間來得及展出,但未來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會持續與藝術家合作、展出。
【保安再製 太平工程】榕樹下的生產關係拓撲法
展期:2015-04-19 - 2015-05-31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9巷11號1樓)
REFERENCE
REACTION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藝術產業生態:非營利藝文空間篇】TCAC--台灣當代藝術的標誌性據點
2018-03-21|撰文者:江佩諭15621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 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
2017-08-17|撰文者:林鈺芸6711
頭像系列 轉化各地歷史頭像
2014-04-03|撰文者:王士源10982
沿著爸爸走過的路 自製花酒釀嗆辣人生
2016-09-02|撰文者:林鈺芸4026
一起來去北美館 品酒玩樂透
2014-01-24|撰文者:蔡幸蓁、王士源12037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迎接2025,聚焦「語言」探索文化,首推「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及「焱山之城」
2025-01-02|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