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 展期

    日期:2010-04-09 ~ 2010-04-09

  • 地點

    台北國際藝術村遊藝廳

  • 打開台灣跨領域的人文藝術與美學理論空間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觀點ACT》改版記者會

    主辦單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發行的《藝術觀點》在1999年創刊,迄今已屆滿十一年,因此在2010年的1月號(41期)進行改版,新的《藝術觀點ACT》編輯群由當代美學、電影學、藝術評論與藝術學之學者龔卓軍、孫松榮、蔣伯欣、林暉鈞領軍擔任主編,向國內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者、評論者廣邀英雄帖,試圖透過主題性規劃、專題化研究場域的開啟,為當代讀者打開一個立基台灣、面向世界的當代思潮匯流激盪的對話平台。

    2010年1月號(41期),選擇了戰後以推介西方現代思潮為主的《劇場》雜誌為焦點,推出「我來不及搞前衛:一九六○年代《劇場》雜誌與台灣前衛運動」專輯。站在台灣當代藝術、電影、劇場、美術設計的創作與評論場域,回看《劇場》的前衛運動,其特殊的前衛系譜學路徑,不僅使我們跨越既有的美學、文學、劇場、電影、美術設計、藝術評論籓籬,視之為台灣前衛運動史上的一個特異事件,依據當年的事件檔案,進行其前衛思想與實踐的視差閱讀。同時也在這樣的跨領域的人文藝術與美學理論的方向上,我們閱讀到了新的《藝術觀點ACT》特殊的刊物走向。

    以關切當代台灣多元文化的發展脈動與理論深耕為出發,視覺藝術、電影、劇場、音樂、建築等領域共築《藝術觀點ACT》基本的創作發言空間,再藉由事件性、檔案性的歷史研究、跨文化的國際學術交流、跨學科的專欄書寫等等主題性規劃策略,《藝術觀點ACT》創造的是跨領域的當代創作、藝術評論、藝術學、美學、哲學理論交織共融的當代人文空間。

    剛剛出版的《藝術觀點ACT》4月號(42期),推出「邁向視覺檔案:歷史、幽靈、影像性」專題,則以影像事件作為當代性思索,藉由四條軸線重新想像日治時期的歷史紀錄片《南進台灣》所誘發的形象景觀:一是回返日本殖民時期,重塑觀看主體連結死亡檔案的視線轉折乃至相對於統治者的民間檔案視域;二是作為檔案的歷史影像如何自治理/被治理的二元語脈中解脫,進而被提煉成一種既是指涉形體化的「翻滾」,也是永無止境的「繞境」母題之視覺當代性;三是將歷史視覺檔案視為是重新對宏大敘事開展構型、拼貼及挪用的跨文本實踐與配置行動;四則是以視聽檔案的創置部署跨藝術與跨媒體之間的沉思與對話。作為速記時代脈動的視覺檔案所引發的思辨,遂除指向一座塵封了的庫存遺址,更由附著在其身的內在構成(歷史敘事)、外部結構(數位歸檔)及潛在癥候(視覺檔案母題的當代化)而進一步成為潛伏在活體記憶維度伺機生成的思想物質。

    更為引人好奇的,則是目前編輯部開始邀約國內重要寫手,正開展中的7月號(43期),將以「策展機器與生命政治」為專題方向,針對1990年代後期以來,獨立策展人在台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的新興領域,策展熱於今未歇,但對於策展史觀與方法的探討卻極為有限。該專題將以「策展機器」概念為主軸,藉由對觀者諸眾的政治考察、身體與空間的權力部署,來探討生命納入展覽治理的主體化技藝與過程,當代藝術既面對策展機器的視覺治理,也藉策展機器生產出生命在帝國控制下的種種例外情狀。由此,本專題將觀察當代策展機器在全球資本流動視域下的穿透、流變、踰越各種邊界,並反思抵抗如何成為可能的政略與戰術。

    改版後的《藝術觀點ACT》,將是為了國內讀者而開啟的開放言論空間,歡迎各界投稿,共襄盛舉,以當代性的條件作為省思與批判的角度,力求開啟過去、現在與未來性的朝向,進一步讓不同的觀點在此詰辯、對質、討論、交換,為台灣的藝術世界與理論話語,提供清新觀點互相接觸的流動平台。

    新聞聯絡人:王品驊 0939469752 / 邱俊達 0919104299

尚未建立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