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Nou Gallery 新畫廊

【不在•場】許聖泓 蔡玉庭 雙個展

  • 展期

    日期:2013-05-10 ~ 2013-06-09

  • 地點

    新畫廊(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32號)

  • 參展藝術家

    許聖泓、蔡玉庭

  • 在藝術的場域裡,作品一直是某種不在場的代表或替身。若依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在其《自然史》裡所描述的那般,則藝術乃源起於一段愛情故事主角之不在場:在古希臘科林斯有一位陶匠,他女兒的愛人將行旅異邦。為了使即將不在場的持續在場,她借著提燈所發出的光,把愛慕對象的影子描繪在牆上,這便成了傳說中繪畫的起源。之後,她父親又以黏土堆塑於牆上描繪的輪廓之中,做成浮雕、取下陰乾,並與其他器皿一起入窯燒製成陶。這便是塑像之起源。於是,藝術的一開始便與那不在場或不能在場的有著緊密關係,而這關係之連結則是以再現的方式,來追憶或回溯那無法在此的一方。

    從拉斯科(Lascaux)岩洞壁畫之獸群,埃及、兩河流域與希臘眾神之雕像,到基督耶穌與聖母之聖像等等,如果被再現的總是不在場、或無法在場,那麼藝術的功能便是填補那遺留下來的空缺,使缺席的那方看似存在於眼前。此神聖般的缺席狀態,一直到現代主義藝術興起之後,才不再顯現於作品之中。從此,作品不再為了不在的那方而存在,因為它最終拋棄了再現,而使得自己變成了絕對之存在。但那不再指向他者的純粹自主與自足,也使得藝術只為了藝術自身,而絕緣於生命與世界之外。或許,在當代藝術中,可以有一種非再現的方式,能使那不在場或不能在場的重新回到作品之中?這便是此展的命題與主軸。

    《不在‧場》透過許聖泓與蔡玉庭兩位年輕藝術家的新作,以非再現的手法,讓那消逝的不在重新回到藝術場域之中。新型態的繪畫與雕塑將與老普林尼的藝術起源論展開對話,在遙想那重要的不在場歷史之同時,也再次思考不同的在場方式。但重點還是如舊:最重要的依然不會在場…。

    QR Code是商業傳播的最新工具,為的是能夠透過手機之解讀,連接上原始介面所無法承載的大量影音訊息(廣告)。這商界之利器在許聖泓的挪用之下,變成了繪畫真實內容的某種不在場方式:他把承載著回憶與記憶之影像,編碼為QR Code,然後以接近硬邊幾何的繪畫方式,用最細微的白色色差對比,把QR Code畫在畫布上。此舉不直接再現那回憶的影像,而是以間接傳輸的方式,透過手機掃瞄才能觸及真正的內容。繪畫與QR Code的結合,讓我們看到當代繪畫的一個新出路,它狀似硬邊幾何抽象,但卻是具有具體具象內容之繪畫。這間接的介面轉換與呈現,是許聖泓作品與現代主義繪畫的當代對話,也是解決抽象與具象問題的絕妙辦法。

    蔡玉庭把收集而來的廢棄舊玩具,以白膠塗抹晾乾後剝除的方式,把這些陪伴過小孩童年、曾經是小孩珍貴記憶之存留,轉化為白色的「軟雕塑」。這些看似脫了皮的玩具塑模,被作者稱之為「幽靈」,因為它們各自承載著一段專屬但已消逝的歡樂時光。如何復活這段已不在場的純真回憶?蔡玉庭把這些「幽靈」以傳統紙黏土電影單格攝影的製作手法,串接編導,讓它們在藝術的場域之中,重新舞出那不在場的歡笑。從投影的播放之中,白色幽靈的可愛靈動使觀者遊移在可辨識與不可辨識之間,似乎也象徵那陌生又遙遠的某童年記憶,處於可回溯與不可回溯中間。

    這兩位藝術家以幾乎接近消失的白,各自象徵了不同的不在場:白色QR Code繪畫是繪畫作為自身消失的白?白色幽靈的透明白是童年記憶中的某段空白?整個白色展場是個已不在的現場,但那些泛白消失的主體(繪畫與回憶),卻又以非再現的缺席方式,重新回到了藝術的主展場。

新畫廊許聖泓 蔡玉庭

推薦展覽

view all

Nou Gallery新畫廊

【新畫廊 x 2017 Art Taipei】

日期:2017-10-19 ~ 2017-10-23|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