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光點華山電影館

【愛去.愛來】2014年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 展期

    日期:2014-09-26 ~ 2014-10-05

  • 地點

    光點華山電影館

  • 2014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愛去.愛來」

    9/26至10/5愛的魔力征服影迷

    小情大愛應有盡有

    2014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本年度主題為「愛去.愛來」,集結國內外42部紀錄強片,以「愛」之名,體現一個既念舊深情,卻也強勁創新的關鍵時代。今年影展主視覺——「愛去・愛來」剛強有力的書法字是出自董陽孜大師之筆,搭配背景斑駁作舊的質感,以及幾何現代的設計,讓畫面具有新舊交替、兼容並蓄的意象。

    今年紀錄片影展共推出六大單元加上特別設置的錄像空間,供影迷多元選擇進入愛的旋渦裡。開幕片選定甫拿下日舞影展觀眾票選獎的《如夢幻音:沉睡的記憶》,帶領觀眾進入音樂療法的空間,喚起溫暖的人生記憶。電影導演羅素.班奈特(MichaelRossato-Bennett)藉由拍紀錄片,試圖呈現全國各地失智症患者,憑著音樂找回情感底層的記憶符號。攝影機跟隨社會工作者卡恩(DanCohen)—「音樂與記憶」的非營利組織創辦人,他透過音樂質疑西方傳統醫療體制,展示音樂對於失智症患者的重要功效。影片也涵蓋許多深度談話:包括知名的神經學家OliverSacks,與知名音樂家BobbyMcFerrin,並親自拜訪記憶喪失者的家庭成員,理解家屬間如何感受音樂的神奇魅力與記憶的重建。CNEX今年邀請了《如夢幻音》的共同製片人AlexandraMcDougald來台參加開幕式,也將於映後與大家見面。

    單元影片從「荷爾蒙作祟」開始,精選七部關於愛情的影片:從俄國小品《說你愛我》看見俄羅斯女人平凡又熾熱的愛,透過中年婦人思考的畫面,搭配內心細語的鏡外音,小男孩小女孩、青春期少女、直到看盡世間一切的老嫗,俄羅斯女性的樣貌深入觀眾心底;《十五個分手夜》追蹤了一名失戀男子的散心旅程,遍訪周邊的路人、鄰居、朋友,拍下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價值觀;《佩多先生要出嫁》則描述一位印裔美國工程師的故事,與女友分手後,他對於孤老一生感到恐懼,因此決定承襲家族傳統,進行「相親」。全片透過搞笑的口吻搭配動畫,帶你看見婚姻選擇的焦慮及掙扎。

    《愛我請點擊》傳達了近代現象:你是否能接受那些在網站上郵購新娘的人?時代在轉動,科技也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進化,影片引導觀眾思考情感與責任該如何接受挑戰;《歡迎光臨寂寞賓館》則呈現了極度壓抑的日系社會,愛情旅館已成為現實人生的逃逸場,慾望釋放的現場直擊,既媚俗也唯美。愛與死、性與秘密,體驗愛慾的親密接觸,非此莫屬。

    關於年長者情感的《愛暮》,拍攝了一對愛得轟烈,卻無法相守到老的伴侶,正當他們的愛響徹雲霄之際,卻又戲劇性崩裂,然而,男人卻在遲暮之年渴望再見到女人一面,他帶兒子、開著老爺車,大老遠穿越美國,展開其尋愛之旅;而《彩雲之南》帶你到雲緬邊境,看一個平凡女人追憶自己半輩子經歷的風雨,有幸福洋溢,也有心碎撕裂,而導演對照另一群傣族少女,引導觀眾再次體會渴望被愛的開始。

    訴說親友之情的「親親老與家」單元,則是跟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主題。親人或知己的年邁、死亡、貧窮、遺忘,全都無法停止人與人間的羈絆、照顧與承諾。從巴勒斯坦裔導演StephanieWang-Breal的《我不屬於》,讓人藉著家庭錄像一窺巴勒斯坦難民營的生活,這是一部記錄了超過二十年之久的影片,導演親眼見證長輩,以及童年好友在當地社會的重重限制之下,於底層生活的掙扎與搏鬥,在沉重的現實中卻不失幽默、樂天的一面;同為巴勒斯坦裔的導演MaisDarwazah,也拍出其記憶之作《接近無限透明的海》,感性的旁白陳述,搭配影像流動的光影,詮釋了導演對於祖國巴勒斯坦的追憶與想望,影片透過已故巴勒斯坦藝術家的繪本《哈珊/無所不在》,沿著導演記憶中友人所走過的路途前往回憶,找尋那片失落的海。

    來自芬蘭的《後青春花園》記錄了一對老伴侶對於園藝的熱情,鏡頭對準兩人共同的耕作記錄。生命宛如一座美麗的四季花園,在花開花落的生命旅程中,隱喻著伴侶間愛情宛如花園一般,花園的意義在此被建構成一座想像的樂園;而三部關於親人關係的紀錄短片《告別喬安娜》、《甜蜜的咒詛》、《父親大人》都是既平凡卻十足真誠的紀錄影像。《告別》一片記錄了罹換癌症的女性部落格作者喬安娜(JoannaSałyga)留下的生命足跡。導演AnetaKopacz曾表示,在某日在報紙的頭版瞥見這位喬安娜罹癌的訊息,她的照片帶給導演極深刻的印象,而喬安娜在得知自己剩下三個月的時間,便開始著手記錄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片段。透過紀錄片拍攝才深刻領悟到與家人相處時間過於短暫,但最後的互動卻也是最感人的時光;《甜蜜的咒詛》中的被攝主角里歐是個小嬰孩,患有「先天性中樞性通氣不足症」,會突然在睡夢中停止呼吸,需終生佩帶呼吸器,使觀者看到其父母親的辛酸與悲苦,然而當中卻也有苦中帶甜的箇中滋味,父母的愛無可限量;《父親大人》是年輕導演JanCzarlewski為了拉近與父的距離,嘗試揭露外交官員的工作與內心的小品。導演藉著拍攝父親在布魯塞爾大使館工作的身影,希望能夠修復親子關係,然而父親卻始終以工作忙碌掩蓋內心情感矛盾,但畢竟血濃於水,最後父親在片尾還是承認其對兒子的愛與需要。

    今年剛在加拿大Hot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大受好評的《我不壞,我是你爸媽》,以及2013年榮獲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觀眾票選獎的《再見馬修,再見》,兩部片的導演也會在影展期間會來台與影迷面對面。《我不壞》這部獨特的紀錄片觀點,是導演試圖跳脫與以往不同的角度,嘗試站在被邊緣化的原生父母那一邊,並為其發出不平的聲響。基於刻板印象,人們常認為孩童被社福機構帶走的父母是失職的父母,但我們卻忽略了,許多失去撫養權的雙親是因為階級貧困而造成種種問題,但他們仍舊保有對自己孩子的愛;《再見馬修》則沉痛地回顧同志少年馬修.謝巴德(MatthewWayneShepard)被殺害的悲劇,導演身為馬修的好友,在他過世多年後,從許多人口中重構馬修生前形象,悼念過世時僅僅廿一歲的少年。歡迎大家到影展現場聽導演談他們的作品,也可以更進一步討論這些容易被忽略的重要議題。

    「社會夢想家」單元集結絲世界的攝影機,看見社會上共同綻放的堅定與夢想。《造反阿嬤》兩位須以電動車代步的高齡阿嬤,老人家也身心靈皆運動起來,思索複雜議題,例如GDP經濟增長為何,反擊主義資本的積累,行動不便不是問題,號召起運動才是真本事;而《不服從行動守則》同樣主打「非暴力抗爭行動」,由伊朗裔兄弟檔導演貼身窺探世界各地的社運份子,抗爭可以創意十足,也可以是全民運動,讓我們對照日前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反思抗議行動的現實趨勢;再回顧八零年代末期,發生於美國的《凱撒查維斯的戰役》,一介拉丁裔農民凱薩查維斯發起不復返的絕食行動,無權無勢的組織運動背後,以體的消耗作為反被剝削殆盡的強烈抵抗,從日常實踐作為激進卻非暴力的抗爭。

    社會夢想家的力量也潛伏於地方人民中,像是以屏東東港三年一科「迎王爺、燒王船」作為主題,「海洋台灣」作為注腳,由台灣製作,陳武男執導的《魯笠》,看似一場儀式的記錄,攝影機背後卻道盡淳樸民情和信仰的執念,鏡頭深入「燒王船」的內在意義,民間信仰的浪漫層面;韓國紀錄片《喬大叔來了》,一個職場失利的青壯年作「讀書人下鄉」的小革命,開起貨卡穿越農村,外地人的距離感卻演變社工角色,照料當地阿公阿嬤,近乎親人關係,逆看資本主義下邏輯;相反的,在經濟衰退的美國《守護異鄉人》則從一個在地牧師面對外來移工的視角,夾在異邦移工和教區信徒之間,左支右絀,重新衡量了倫理與情感的距離。

    探討關於自我存在的「本我歷險記」單元,拋出尋求快樂與人生意義的命題,特別收入3部CNEX監製,世界首映的紀錄片,有《少年吉美》、《種植人生》、《九叔》。影展開跑首播放映《少年吉美》講述正逢青春的少年僧侶,在還俗與比丘戒抉擇,探索自我與心靈的衝突人生;而現今小農當道來臨,有機概念盛行,《種植人生》的中國白領青年放棄城市生活,攜妻回歸田園實踐自然農法,隨稻穀的豐收,也愛情背叛,見證人生步履不停的求生和無奈;更像是《九叔》的寫照,以臨時工身份擔任夜市市長,掌管中山路夜市三十年之久,卻面臨老街改造,文化重劃的迭新,市井生存的無奈一覽無遺。特別一提,《九叔》導演吳建新將在10月1日於遠流別境,與談賀照緹導演分享市井影像的創作。

    出生北京的知名導演徐童,繼游民三部曲後,今年新作《挖眼睛》也將在本次影展中台灣首映。透過一起登場、闖蕩江湖的眾生相,描摹演藝人生的甘苦滋味,也勾勒出二后生鮮明的形象與生活根基。「賠了情人又失卻雙眼」的往事,在老家淡淡托出,食之回味亦有勁。

    另外,同為本次影展台灣首映的《小姐你好》在美國指標性電影網站IMDb拿下接近八顆星評價,以自閉症宅男的公路電影之姿展開,驅車橫跨義大利、奧地利和德國,從嘗試街頭買春、洽談奧國的妓權組織,難以預料的冒險旅程,在穿越國度跨語言的「需求」釐清,直面問題本質;而墨西哥紀錄片《無言之語》,透過鏡頭相同直視特殊、不正常的青少年,因自傷或傷人行為而就診告解,透過一問一診的談話過程,窺見他們的身心磨難。此英文片名原意「赤裸的房間」,提醒我們正在觀看的是他們原本不會(不應)對外揭露的私密內容。

    或者,把人們的存在,更貼近環境的整體變貌來看。由陳芯宜、江國梁攝製的《山靈》,紀錄出身嘉義梅山的裝置藝術家王文志。運用竹材、藤自然材質編織構築山林的另一種空間,物我融合的創作軌跡,一面帶出台灣藝術創作在養成長的路上,另一面,則是家人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看出創作路上渴望自由又努力融合的典型性格,如同山裡走出的靈魂;《航向世界盡頭》的格陵蘭真實探險,在無人之境的船上種種思索人生辯論,靜態景致混搭瑞典死亡重金屬音樂成襯,而鏡頭下北極熊的追尋與失落,考察團與石油公司的鑽探船交會而過,也掀起了一番關於能源、資本與氣候變遷的熱烈議論;甫拿下日舞影展最佳攝影獎的《幸福國度》,拍攝不丹人的日常,質問幸福是什麼?被視為快樂的王國,幸福指數居亞洲之冠的不丹人,面對資本主義襲擊和數位時代來臨,物質生活上的改變,挑戰了不丹人被現代創造出世界的想像,對應大自然安寧的佛教誦鳴,他們該如何思索心靈本質上的適求。

    在「溫古以知新」單元中,選入的影片,包括愈來愈受重視的膠捲時代大回顧:有《駭客任務》大明星加持的《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底片玩家實驗的《膠捲遊戲》,以及由台灣老牌電影字幕公司——「福相」製作的《再見了,菲林》,帶領觀眾看盡台灣電影史的前世與今生,以及台灣膠捲電影時代的幕後英雄。這次影展特別舉辦重回老戲院「懷舊場」,找來名噪一時的手寫外找幻燈機,重現戲院,並開放觀眾付費投字,一句100元,費用全數捐贈予國家電影資料館做數位修復所用。

    而標榜「輕媒體」的「繆思媒體」,創辦人蔡牧民推出《自造世代》,告訴你如何發揮思考能量,帶動新世代的工業革命;來自香港的《歸途》,突顯了藝術家在當地面臨的困境,看盡水墨畫家與編舞家由傳統轉向前衛的巨大衝擊;《排灣人撒古流:15年後》則交代了一位藝術家遭遇官方機制,乃至面對部落傳統時所遇到的阻礙,在原民藝術家所經歷的15年中,讓我們看他在心境上與方法上進行了哪些調整;由法國導演尚若白拍攝的布袋戲紀錄片《春秋掌中》,以台灣布袋戲界的一代宗師—陳錫煌為中心,將動人的技藝與精神傳遞給新一代觀眾;而同樣記錄民俗技藝的《打獅.下山紀事》,其主軸講述了客家老人在農活之餘的另一個身分——客家武獅的舞獅人,另也呈現出當地老先生製作武獅頭的優雅過程。我們自幼即受到這樣的文化薰陶,並對這一切感觸良多,透過紀錄片,除了要紀念美好的民間傳統,也使我們勾起靈魂中快要遺落的過去。

    除了擁有上述精采影片外,還帶來不同於一般真人紀錄片的「動畫紀錄片」單元:CNEX延續去年的實驗精神,再度強推鮮明的想像力與多元呈現的手法,打破紀錄片對於真實的詮釋。本屆動畫片的特色,有以舞台劇、廣播、動畫與戲劇手法呈現的《回憶拼圖》;作為自傳與名人傳記的實驗性敘事,以當代思想家喬姆斯基的談話向內探索,《高個子男人快樂嗎?與喬姆斯基的對談》呈現哲學思考,及鮮明絕妙的生命軌跡;還有關於香港人追求認同與定位的《在內之內》,短短四分鐘的詩意政治,深入淺出地描繪當代香港寫照。這場「三合一」動畫紀錄專題強片,將帶給你全新的感官憾動,不可錯過。

    今年CNEX更獨具巧思的地方於光點華山電影院二樓,策畫了「消失與復現」錄像空間,影展期間天天開放觀眾免費入場!為期十天連續播映來自八國與兩岸三地共14部的錄像作品:特別邀請到《佔領第561小時》,台灣錄像藝術家袁廣鳴的新作,拍攝不久前佔領立法院的三一八運動,俯視佔領後第561小時的議場,瞬間空蕩的議場反襯出場域內無形的飽滿能量;高俊宏的《兩個1984》對比英國礦工大罷工與台灣礦業的衰亡,併置了一幅全球資本主義的世界圖像;而陳界仁的《朋友—瓦旦》則是前作《幸福大廈》之延伸,囊括紀錄片、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的作品,透過當代行為藝術家瓦旦.塢瑪來表達過往之於消逝的必然性;甫拿下金穗獎的《尋找木柵女》追溯了台灣西拉雅族的歷史,鄭立明導演從約翰.湯姆生的攝影——1871年的老照片,一張平埔族西拉雅母子的照片據此尋索「木柵女」的來歷與身世。

    錄像也能與傳統民俗作出絕美融合,《空氣中的苦難》以令人屏息的畫面切入女性觀點,只見婦女們在具神祕主義的東方信仰(印度宗教)底下,虔誠的身軀彷彿被神靈佔據,已分不清是幻象還是真實;《刻夢者》近距拍攝一位澳洲部落的原住民老人,以傳統手工製作狩獵工具「回力棒」的完整過程,再輔以高規格收音,聲音與影像巧妙地和諧共處;《玉扣紙》記錄了中國福建最後一家古法造紙廠的手工造紙,哀慟底層勞工造紙時的艱辛勞苦,與敬畏其作為創作藝術基礎的偉大。

    錄像藝術同樣具備超乎肉眼的「電影眼」,《今夜好好睡》的鏡頭靜靜觀察城市角落,銀行附設的ATM提款間內,有遊民在這裡打地鋪過夜,準備領錢的人該輕輕跨過抑或轉身離開?箇中奧妙如詩與寓言一般;越南作品《親親爺爺》呈現生命的殘酷現實與親情的堅韌,父親如常照顧失智爺爺的起居,錄像映照出既深情又淡漠的注視;同對來自越南的《春與節》則是一部年代久遠的無聲彩色紀錄片,導演運用祖父過去拍攝後遺留下來的16釐米底片,內容記錄了越南河內的春意,過往的目光重現出節氣與民俗節慶的更迭反覆;突尼西亞作品《牆》,則是由一句突尼西亞俚語為題,以街頭塗鴉來表現言論激辯自由等社會現象。

    至於不諱情感流露的作品,有來自加拿大的錄像作品《愛你喲》,鏡頭平視男男、女女、男女之間的愛喃低語,跨越性別、種族、階級,只剩人與人之間的情愛絮叨;《台北舞光》法國導演尚若白在台北觀光時,發現有趣的市民群像:清晨,老年人在公園輕快地跳著土風舞、夜晚,年輕人在夜店裡火熱勁舞直到天光微露,構成一個舞不停的城市風貌;與此呼應《全民大舞廳》,同樣記錄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十幾位舞者,小孩、少女、戴牛仔帽的男人、戴假髮的變裝皇后,在車庫、庭院、陽台、客廳、廚房等日常生活場景中,驟然起舞,情欲動感全然擺動,製造出動感有如MV的錄像奇觀。

    本次影展也十分榮幸能邀請到多位國際知名影人,專程來台與觀眾見面分享獨特經歷。如前述,我們特邀開幕片《如夢幻音:沉睡的記憶》製片人AlexandraMcDougald,以及同樣來自美國的《我不壞,我是你爸媽》導演StephanieWang-Breal、《再見馬修,再見》的導演MicheleJosue,與《歡迎光臨寂寞賓館》的英、日雙導演PhilipCox與HikaruToda、《喬大叔來了》的韓國導演WooyoungChoi,以及中國知名導演徐童,還有來自兩岸三地CNEX監製影片極力培育的中生代與新銳導演,包括吳建新、劉翠蘭、洪光賢、顧曉剛、吳建新等人。這次來台影人陣容堅強,座談精彩可期,相當值得影迷觀眾共襄盛舉。

    而影展期間CNEX更精心策畫40場講座活動,深度解析紀錄片的議題與美學。CNEX今年與夢田文創合作,於華山遠流別境舉行重量級講座—「書裡書外:獨立書店承載的時光」,該座談會聚焦於《書店裡的影像詩》——由侯季然導演拍攝,影片呈現出台灣特色獨立書店之樣貌,包括女書店、晶晶書庫、茉莉二手書店、午後書房二手書店等。導演侯季然與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將於講座中暢談「書店人」的生命態度,引領觀眾發現其日常際遇、對生命的理解,及其面對生活的態度。影展期間《書店》影像將於光點華山電影館外的光廊區放映,每日早晚各播一次,讓大家觀賞如詩如夢的書店紀事。

    2014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自9月26日(五)至10月5日(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院盛大展開。除了有超過40部精彩紀錄片之外,並有超過20場的座談活動以饗影迷。影展周邊活動更是熱鬧,包括影展前的暖場特映座談會,影展期間的「懷舊場次」、「錄像空間」體驗,也特別舉辦精油選片分享會,以及手作電影票明信片等周邊活動,敬邀請影迷共襄盛舉。更多影片資訊及售票資訊請洽影展官網、CNEX痞客邦部落格、Facebook【CNEXTaiwan粉絲團】,或觀看影展手冊線上版:http://goo。gl/SXOEwi

光點華山電影館愛去.愛來2014年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