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亞紀畫廊—陳庭詩個展|禪的起源
2022-02-09|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陳晞11659
參展藝術家|陳庭詩
本展繼 2021 年 11 月於 ACHI inspired by Each Modern 開展的「陳庭詩作品展」後,於 2022 年 1 月 14 日開展「禪的起源」亞紀畫廊將接續帶來這位國寶級藝術家創作於 1964 年至 1974 年的初期抽象版畫,一探這些極為稀有的難得珍貴作品。
本紀念展由陳庭詩從敘事性木刻版畫轉往抽象表現的初始階段展開,從 1964 年之重要作品《圖騰》延綿至曾於美國展出的兩件 1965 年海歸作品《初禪》與《仲夜》。由此可見,陳庭詩最初創作的出發點是如何與書法、文字密不可分:《圖騰》用連貫性線條構成塊面,而從陳庭詩遺物的筆記中(參考資料:《天問—陳庭詩藝術創作紀念展》,206 頁),我們也能明顯看出《初禪》的構圖來自於「禪」本身的字型。其他還包括了至今未見傳世的《冥》、《風》、《吼》等多件作品的造型亦與文字形象息息相關。《仲夜》(1965)與《都市I》(1966)、《都市II》(1966)則出現了大面積的圍繞型塊狀表現,宛如仰望日月星辰、又低頭鳥瞰城市大地,無非預示了陳庭詩後來的重要作品《曉》與《蟄》,以及藝術家悠遊氣宇之間的獨特視角。
1960 年代後期,陳庭詩開始了他最完整的數個系列,包括《晝與夜》、《星系》、《意志》。在早期的《晝與夜 15》(1967)、《晝與夜 16》(1972)、或《星系2》(1974)中,我們都能見到陳庭詩與當時抽象運動的互相對話,更為硬邊、龐圖式的構成可說是陳庭詩最為激進的創作時期。相較於以日、月、星辰為主題的作品,更具有金石篆刻風格造型的《意志》則是較少被討論到的系列。然而,陳庭詩自 1973 年起持續創作《意志》長達約 13 年,也足也顯示該系列的重要性。《意志》的藝術表現更為幾何、活潑,在意義上更具有東西方美學交融的意味。
展期|2022-01-14 ~ 2022-02-19
地點|亞紀畫廊(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79巷38號)
參展藝術家|陳庭詩
單元系列
【藝文直擊 | 2011】
布查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喧囂敘譜】謝鴻均個展
2011-12-19|非池中藝術網1863
非池中藝術網 | 藝文直擊:【真心實願】張淑芬油畫巡迴展
2011-12-21|非池中藝術網2076
藝文直擊:尊彩藝術中心:【聚賢迎春】十位當代藝術家聯展
2011-03-29|非池中藝術網1599
雲清藝術中心:【交換故事】林怡芬x吳孟芸x王登鈺x李嘉倩
2011-11-10|非池中藝術網2076
更多影片
view all藝文影音
藝廊訪談個展亞紀畫廊| 安通庫恩斯特:Sirens Antone Könst: Sirens
2022-11-22|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Annette An-Jen Liu3054
單元系列
view allvideos
【藝文直擊 | 2011】
videos
藝文直擊 | 2009-2010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5】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