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鴻濛與酣暢】莊喆回顧展
2015-11-256254
參展藝術家|莊喆
1934年生於藝術世家的莊喆,1960年代崛起闖蕩於藝壇,曾為台灣現代繪畫團體「五月畫會」主要成員之一,五十餘年的創作歷程致力於探究繪畫與抽象理論,獲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莊喆執著自由澎湃的畫筆與書寫評述文字,從台灣走向國際,發展至今伴隨現代美術運動各個階段歷程,積累相當豐富可觀的畫作與文字著作。本次《莊喆回顧展→鴻濛與酣暢》總覽其多年創作和藝術思想內涵,跨越藝術家創作至今一百五十餘件油畫、壓克力彩、浮雕、立雕等作品,區分為五項主題:文字書寫皴紙拼貼、提煉自然山水形質、造像系列辯證延展、手觸感與物質空間、鴻濛之外酣暢淋漓。同時陳列素描、文字手稿、訪談紀錄影片和文章專著等珍貴資料,有助於了解其藝術創作的整體風貌。
文字書寫皴紙拼貼
六○年代莊喆的繪畫以書寫文字入畫,同時融合了拼貼技藝,水墨、畫布、宣紙拼貼是創作實驗的重心,畫面充滿詩的語境轉化的視覺意象。莊喆強調詩意的抽象象化,其激進的表現手法,就是將棉紙裡的粗筋、紋理、色澤,經由手撕、剪、裁,和黏貼的皺摺衍生多變的視覺圖像;書寫文字穿梭於撕破、補貼重複的畫面,在視覺與觸覺上,強化了紙在畫布上柔性與韌性的衝擊勁道。藝術家主觀隨機處理紙質不規則邊緣的、黏貼的位置以及掌控乾濕的創作的過程,使身體動作直接伴隨繪畫,留下形跡,造成視覺效果,莊喆雖藉由西方的表現手法,然而畫面的構成空間真實展現東方的精神,然而解構現實風景、自然與歷史人文對話,才是核心的內容。
提煉自然山水形質
莊喆喜歡山水畫中寫意筆觸的快速感,他以筆勢的律動貫徹其繪畫精髓,筆勢包含了剛柔、陰陽、疏密、濃淡、乾枯、濕潤等特質滲入繪畫中,甚至觸覺與氣味中的劇烈轉折似乎也隱含其中。莊喆抽象山水受到前代畫家的影響至為深遠,尤其他心儀崇仰的大師-石濤、八大、徐渭、陳洪綬,他們皆以獨特風格著稱於世,莊喆從其中汲取養分並立定精神,進而揮灑出直觀心象的抽象山水,從每件作品的命名即可窺見端倪,例如七○年代〈青山〉、〈破墨山水〉、〈晨光浮雲〉等畫作;在莊喆的抽象繪畫中,宇宙萬物中都隱喻了大自然中的各種生命氣息,包括:四季、樹木、岩石、湖海、飛鳥、天光、雲彩、雪景、殘寂、人物等。
造像系列辯證延展
莊喆繪畫的形式語言,抽象或具象並非重心,主要以筆勢牽引解悟圖象,詮釋每一幅畫的真情流露才是視覺核心。在這一展區的三組件主題系列作品呈現探索意象的終極目標,包括:「十六羅漢系列」、「臉相系列」畫作及「人物冊頁」。莊喆繪寫的十六羅漢系列,靈感來自於晚唐五代貫休畫的羅漢尊者。莊喆的十六幅羅漢以水墨繪寫於棉紙,筆畫勾勒羅漢像的容貌、衣著、姿態,輔以濃淡墨與色彩皴染,不僅含有感性之淋漓盡致,而且顯得婉約輕盈、神采奕奕,藝術家將創作的哲思與精神,投射於羅漢造形之中,而成為藝術創意極致的表現。臉相系列畫作計有二十幅,是九○年代莊喆陸續探討臉相的主題,臉相以複合媒材繪寫,自由而不拘泥於傳統描寫臉的尋常概念。又如人物冊頁圖像以現成報章圖像拼貼再繪畫,這些作品或可視為莊喆造像純真的多重密碼。
手觸感與物質空間
藝術家的雙手從點金術似的質變開始,繼之創造各式變形作品,造形是經由智力、想像、直覺以及人格特質轉化而誕生。莊喆的繪畫強調造型用筆之構成,而立體作品則是繪畫的延伸,具有原始樸素的特質,主要素材有:木頭、釘子、紙版裱貼、鐵條以及各種現成物組構而成,這系列立體作品陸續作於九○年代期間,莊喆於紐約赫德遜河畔取得飄流木的材料,他有感於都市環境對原始自然的摧殘,於是敲打形塑木料紋理姿態,化腐朽為生動形象,作品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充滿無限想像空間。藝術家創作過程充滿觸感與未知的變數,造形經由思想與意志建立空間機緣,它們形成了自然單純原生的詩篇,莊喆歸納名為「赫德遜系列」主題作品的一部份。
鴻濛之外酣暢淋漓
鴻濛,係直指造化之端、元氣盡皆酣暢淋漓,又解析為東方之野,日所出,鴻濛之外,意味日出所在的外面,指涉極為深遠意涵,好比莊喆自述從十來歲就模仿古典山水人物畫開始,其創作歷程已夠遠了。近二十年以來,莊喆於紐約畫室勤奮繪畫,作品仍以蒼潤流動縱深探索藝術本質,他綜合了過去每個階段,或者延續各階段的特色再度往前試探為目標。「山水人」大概就是後期發展中的系列畫作。2000年莊喆創作的〈柏岩系列〉巨幅畫面秀麗錯綜,猶如巨碑式的矗立結構,氣勢撼動萬千。近期傑作〈火浴〉、〈山水人系列探空〉、〈山水系列危崖〉愈益顯得蒼勁沉鬱。莊喆將自然生命提昇到藝術象徵的意義,並轉化為視覺符號來傳達全然宇宙生命。
單元系列
【藝鄉人】
更多影片
view all2023 台北雙年展「小世界」:疫情後匯聚各國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成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2024-03-06|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李竺恩8101
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
2023-09-26|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襦萱9023
臺北市立美術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2023-06-13|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玉善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