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展覽活動

台灣藝術大學:【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2013-11-123569

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與財團法人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譔堂國際策展藝術有限公司合作舉辦,並由非池中藝術網進行媒體協辦的袖珍雕塑展,今年已邁入第四屆。本展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0日於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B1、B2展覽廳展出,此展不但標示雕塑的另一面向,也為學習雕塑的學生增添未來與職場的可能性。

袖珍雕塑起源

袖珍雕塑源自於1980年代初,由夏威夷大學雕塑教授馬莫魯‧賽托與弗雷得‧羅斯特提出的鞋盒(shoebox)概念:以可置入鞋盒空間的小尺寸雕塑為主。有別於以往運送不易、創作成本高昂、展示空間需求大的傳統雕塑作品,袖珍雕塑因減去大型雕塑的結構支撐問題,在創作上,更能直接投射創作者思維與創意,且因運送容易、展示成本與複製成本較為低廉,更增加了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連結性。

展覽宗旨

為延伸藝術與商業間的對話,創造產學合作與異業同盟的契機,袖珍雕塑展評審除本系專任教師外,亦情商兼任教師撥冗參與。在雕塑的傳統量感、質感、場域議題外,也另行開闢出一個關於設計感、簡潔傳達的嶄新論域——相較於雕塑系學年大展「師生美展」的評選方向,參酌著藝術商業化為走向的袖珍雕塑,展出作品形式不僅更加多元,媒材亦更為豐富。

在這個新的論域中,袖珍雕塑與工藝品間的區別性亦值得關注。當設計與藝術兩者皆無可避免地向商業靠攏時,形式上諸如筆觸保留等細微差異,或本質上諸如藝術性的細微差異,卻也有趣地創造出兩者間的相對區間質。此外,針對商業化衍伸的問題,還包括:藝術管理與藝術創作兩者間的合作關係、藝廊因應景氣而調節的經營模式等等。

展覽內容

本展展區包含地下一、二樓兩展區,主要依材質來分類,並不區分老師及學生的作品,使我們得以看見不同世代間對於詮釋手法與主體意識的差異、藝術在時間中流動的軌跡、時代對藝術家創作觀點的影響,乃至於科技與卡漫介入的新世代,不同世代發想方式之間形成的對話等等。

袖珍雕塑的可能性

從藝術角度來看,袖珍雕塑也為臺灣雕塑家開啟新的可能性——更貼近觀者的尺寸、易引起共鳴的微型空間,令藝術品也更易於融入生活。當以往作為大作品的小模型被獨立為作品,對雕塑系學生而言不啻為一新挑戰,而小尺寸的創作模式也反映了快速、精確、貼合生活的當代感,袖珍雕塑有如合身剪裁的套裝,貼合身體曲線且不失大器。另一方面, 因袖珍雕塑作品攜帶便利、容易展示收藏,從商業角度來看,袖珍雕塑在滿足藝術性追求之餘,又帶有低成本、高技術的特點,收藏價值的增加指日可待。

我們期待,本展除了作為推廣袖珍雕塑之重要展覽,增益雕塑系學生學習之廣度,亦為臺灣文創產業藝術與商業間的合作模式寫下新的一頁。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國際袖珍雕塑展

單元系列

【藝文直擊 | 2017】

29 videos
view all

更多影片

view all

藝文影音

赤粒藝術:【石之道】

2016-09-23|非池中藝術網3057

單元系列

view all
29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7】

75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6】

117

videos

【其他】

55

videos

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