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展覽活動

國立臺灣美術館:【風土之眼―呂鐵州、許深州膠彩畫紀念聯展】

2016-01-256528

2015/12/19-2016/3/13

膠彩畫在東方傳統繪畫中具有鮮明的風格與特色,其以動物膠為介質,調和水與天然礦物彩色粉末,運筆描繪於紙絹絲麻或竹木材質的繪畫形式。學者研究可溯源至中國工筆重彩之北宗繪畫技法,後來東傳朝鮮、日本,在日本演變為「大和繪」(Yamato-e),明治維新後則發展成「日本畫」(Niponga)的主流。膠彩畫在日本殖民時期隨著寓臺的日本畫家引入臺灣,時稱「東洋畫」(Toyoga),以別於歐美的西洋繪畫形式。二戰之後,「東洋畫」的稱呼與定位在臺灣面臨極大爭議與重重波折,最後由林之助在1977年正式定名為「膠彩畫」終於平息風波。

呂鐵州(1899-1942)桃園大溪人,父親呂鷹揚為前清秀才,善吟詠、喜品鑑,自幼即浸淫於傳統文藝氣息中成長。1928年赴日本京都學習現代東洋畫造形語彙,追隨小林觀爾在京都各地寫生,並進入福田平八郎畫室,奠定紮實的繪畫根基。他積極參與「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臺灣總督府美術展」(府展)等官辦美展,在官展淬煉下頻頻獲獎,並與林玉山、郭雪湖、陳敬輝、陳進等同好切磋砥礪,豐富創作視野及內涵。呂鐵州秉持對藝術的熱情與執著,透過寫生並歷經不間斷地試驗與探索,翻轉傳統臨摹畫譜的慣習,他從尋常可見的花卉、蟲鳥、動植物及風土景物中,以不斷錘鍊的風土之眼,將豐富的創作的靈感與純熟的構思能力,透過精煉的寫實技法精準地捕捉瞬間景象,將自然律動匯聚筆端,營造出多重多樣的視覺意象,勾勒出蘊含臺灣在地風土情調、人文關懷且魅力獨具的創作。

許深州(1918-2005)出生於桃園埔子,本名許進,1936自臺北中學校畢業,同年進入「南溟繪畫研究所」追隨呂鐵州學習花鳥會畫畫,因而改名為許深洲,之後又曾師從陳進女史研習美人畫。許氏的繪畫養成,深受其師呂鐵州濡染,如同恩師般熱衷於參與「臺展」、「府展」,以及「臺灣省美術展覽會」(省展)、「臺陽美術展覽會」(臺陽展)等,並獲獎連連積累其藝術能量,因而奠基他在藝壇的地位。許深洲賡紹呂鐵州與陳進之師承,花鳥融合裝飾性寫實風格,人物則則展現時代性風俗特質。更因對繪畫藝術的深情熱愛及對自然物象的微觀凝視,因而鍛鍊出多元題材與媒材的運用能力,舉凡花鳥、人物、風景及素描、水彩、水墨等無不涉獵,故能譜寫出富含時代性、風土性及獨特風格的創作,綻放出迷人的藝術丰采。

「風土之眼―呂鐵州、許深州膠彩畫紀念聯展」由資深策展人賴明珠女士策展,共展出師生兩人近170件作品,兼及影像紀錄與文獻資料,並分為十大主題展區:一、早期藝術的多元濡染;二、現代寫實藝術的洗禮;三、風土寫實與形變的花鳥畫;四、風景畫新主題的嘗試;五、推動寫實花鳥畫的搖籃―南溟繪畫研究所;六、寫實花鳥畫的延續與開創;七、時代性、風土性強烈的人物畫;八、西畫場域的演繹;九、水墨與現代主義的試驗;十、與山對話。具體而微地呈現呂鐵州與許深州師生二人的繪畫創作風格與脈絡,及其所串連起的臺灣現代美術東洋畫∕膠彩畫的興衰演變過程。國立臺灣美術館為建構臺灣美術史發展脈絡,持續針對具有藝術價值特色及時代意義之藝術家進行研究及策展,藉以呈現臺灣藝術家創作豐富多元的面貌。國美館期待透過本項展覽,觀眾可以跟隨兩位前輩藝術家的創作歷程,經由他們的「風土之眼」,窺見藝術家在經歷時代社會與文化的變革中,用繪畫彰顯對臺灣在地風土人物的關懷與真情摯愛,並以藝術實踐對美感永恆追尋的堅毅不拔,終能綻放出繽紛璀璨的藝術風華。

國美館國立台灣美術館風土之眼

單元系列

【藝言堂叩應區 | 2009】

17 videos
view all

更多影片

view all

藝文影音

當代藝術訪談

青雲畫廊 ╳ 詹喻帆|情境造景的重新再詮釋

2021-05-27|攝影剪輯:賴韋霖|採訪編輯:張家馨3447

藝文影音

藤藝廊|李文謙|探究自然與身體的內在對談

2020-10-01|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王玉善7265

單元系列

view all
17

videos

【藝言堂叩應區 | 2009】

101

videos

【池中藝週報】

47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1】

3

videos

【藝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