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綿綿若存】新進典藏展
2016-03-315607
《綿綿若存:新進典藏展》 典藏梳理 脈絡綿延 — 點、線、面串聯臺灣現當代藝術發展的縱向剖面
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綿綿若存:新進典藏展》整納近五年來(2011~2015)購藏與捐贈的 500 多件作品,選件展出 36 位涵蓋各世代的藝術家,創作形式含括繪畫、攝影、水墨、雕塑等 90(組)件展覽品,聚焦呈現藝術作為時代生命經驗寫照,虛實相承的東方美學思辯。北美館透過今年開春多檔自製展覽,串聯多層的現當代典藏脈絡與展覽支脈,梳理龐雜繁複的知識系統,以及現當代臺灣藝壇流動多變的美學樣態,提供藝術創作由內而外,作為自身處境隱喻的觀看可能,體察藝術媒材幻化,轉譯為視覺語彙的細膩軌跡。
《綿綿若存:新進典藏展》展名脫胎自道德經成象篇:「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釋文為川谷之神永生而久遠,是蘊育之門的根源,而人世根源即存在於天地之間,綿密包圍,泉源不盡,永不停歇。策展人劉永仁認為:「新進典藏展借喻『綿綿若存』意象,具有雙重含意,其一、引申為藝術創作綿密如同存在你我左右,隨時秉持思考之心,自然會啟開創生不已的潛能。其二、美術館經由策展遴選之精彩作品,在實質上,不僅得以保存真實原作並傳承久遠,同時象徵意謂藝術精神永恆長存。」
藝術精神如同道德經所提「道」的本源,核心精神不變,然而形式會隨著環境而盈虧無窮,以不同形貌存在於日常之中,只要用心體察,藉由創作能量的掌握,即可更直觀的探索泉源恆更不變的能量來源,體察豐富外在樣態之間的趣味。本展上溯六零年代至今,由藝術家作品內容以及創作靈感,梳理出幾大脈絡:矇矓影像滲入辨識身份、藝術是心智行為、書寫自然與心性相應、紀實與超現實之語境、抽象藝術中的表層與深層記憶、藝術創作如同修行等關鍵議題。特別收錄六零年代馳騁藝壇的東方畫會藝術家李元佳(1929~1994)晚期攝影作品;同列八大響馬之一、由七零年代始旅居巴西保羅生活創作至生命終點的歐陽文苑(1928~2007)的水墨畫作,以及洪根深(1946~)繪寫於長卷瓦楞紙歷時將近二十載方完成的十多公尺巨幅抽象水墨〈赤璧賦〉。
典藏實驗展 | 交織梳理典藏脈絡
北美館希冀透過近兩年的典藏系列展,綜觀匯集「當代」(Contemporary)的多重意涵,不僅探索「當代」作為現代以降的藝術洪流與運動思潮,並同時討論「當代」作為「當下發生之事」的多元可能,《綿綿若存:新進典藏展》透過藝術運動時間縱深的面相,作為「現在發生之事」的補充,藉由綿綿若存的流變,延展關注焦點,試圖提供當代作為縱向剖面的可能觀看方式,與去年甫結束的《台灣製造 • 製造台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2015/05/23~10/11)以及今年下半年的《典藏實驗展》(2016/05/14~2016/10/01),互為文本,交織梳理北美館成立三十二個年頭的典藏軌
跡。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北美館邀請觀眾朋友透過典藏系列展覽,一起探索藝術語彙綿延的可能與生命力,藉由自製典藏展的多元策展取徑,更彈性地呈現臺灣現當代藝術的可能觀看方式。」
單元系列
【池中訪談】
非池中藝術網 | 池中訪談 : 呂榮琛 - 入世藝術的生活體現
2011-12-01|非池中藝術網2703
池中訪談:華慶
2010-09-01|非池中藝術網1887
十方藝術空間 ╳ 藝術家陳泰樺|以童年記憶,打造台式科幻世界!
2021-05-15|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方筠爾4384
池中訪談|C-LAB:結合聲音和VR走進賈曼色度哲學
2020-10-07|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陳晞2161
更多影片
view all2023 台北雙年展「小世界」:疫情後匯聚各國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成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2024-03-06|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李竺恩8105
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
2023-09-26|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襦萱9027
臺北市立美術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2023-06-13|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玉善1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