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制度之內與之外 李明學的邊界計畫

李明學邊界BOUNDARY覓計畫PROJECT SEEK

2018-06-28|撰文者:林侑澂

邊界BOUNDARY,是藝術家李明學參與「洪建全基金會/覓計畫PROJECT SEEK」舉辦「問問題計畫QUESTION PROJECT」所發表的個展。作為一個非營利的藝術場域,覓計畫創意總監張淑征和團隊,不斷地試圖啟發社會中的多元價值觀及可能性。隨著問問題計劃今年的主題「Certain or Uncertain? (確定或不確定?)」,藝術家藉由「保存期限」這個人造的社會框架,進行了一系列生活界限的探討活動。
BOUNDARY 邊界 李明學個展邊界-李明學個展。圖/覓計畫提供。
藝術家在發想及創作這次展演的過程裡,與團隊一起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在各種超市或購物場所,搜尋保存期限與展覽結束日期(2018.08.11)相同的食品。除了在展覽過程的現場呈現之外,也會在展期結束當日舉辦「811今日特餐」的活動。邀請50名線上報名的參與者以創意料理的方式,共同將即將過期的「藝術品/食品」全部食用完畢,為這個計劃畫下一個句點。
邊界-李明學個展。圖/覓計畫提供。邊界-李明學個展。圖/覓計畫提供。
在現代的人類文明中,為了安全和便利性,許許多多的事物被框架住了。尤其是對於食品的保存期限,更是制約了多數人的購物和飲食習慣。家中的食物,總必須在期限之內吃完。而在貨架上的食物,只要一過了保存期限便成為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雷。機械在食品包裝上註記的時間,在開始的瞬間即決定了終結的期限。那麼,過了期限卻未被食用的食品,真的就失去食物的「身分」了嗎?若是如此,又該怎麼定義這個物件的存在呢?
這一類的制度框架充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對生產與消耗的價值觀被規格化。在迅速轉變並講求效率的社會中,我們無暇去思考已被定義的事物。食品的保存期限制度,或許能夠被視為一個文明的縮影。在提供共識化保障的同時,也簡單地截斷了規範之外的討論空間,同時無視了某些「或許存在」的可能性。李明學並不是反對這一類制度的必要性,而是對於再次定位的可能性提出反思。
當藝術家將貨架上的商品,直接放置於藝術展演,它們便被賦予了美學的定位。那麼若是將之擺放到別的場域呢?它們是不是還可以再被賦予未曾想過的身分? 
本次李明學和覓計畫合作呈現的邊界計畫,以幽默而有創意的方式呈現,其在觀眾參與的各方面也做出了大膽的嘗試。點出了許多值得省思的話題。尤試著提問人們是如何看待「物件」的存在和定義,也探討藝術本質、場域的作用、人與社會框架間交互制約的關係。
[主辦單位]:洪建全基金會/覓計畫
[設備贊助]:台灣松下Panasonic
[展期]:2018. 06. 15 - 08. 11 每週一至週六 11:00-18:00 (週日及國定假日休)
[不確定座談 Uncertainty Forum]:7. 21 (六) 14:00-16:00 敏隆講堂 陳泰松 x 簡子傑 x 李明學  (線上報名)
[811今日特餐 811 Special Menu]:8.11 (六) 15:00-17:00 展覽現場 李明學 x 王董碩  (限額50名/線上報名)

李明學邊界BOUNDARY覓計畫PROJECT SEEK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2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李明學《好多事量販》 攀上欲望的梯

2017-07-30|撰文者:林鈺芸13621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

2024 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以Beyond the ART為題,突破藝術的邊界與藩籬

2024-05-06|撰文者: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