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藝博會

2019香港巴塞爾精選之一 「就是愛畫惡魔黨」─ 德國藝術家喬納森·米斯 Jonathan Meese

2019 Art Basel HK Jonathan MeeseDaniel RichterElize BisanzGeorg Baselitz

2019-04-10|撰文者:詔藝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

米斯的作品。圖/詔藝攝。(註:本次藝術家作品名稱多冗長而難以譯文,故略之,以下同)

發跡

喬納森·米斯(Jonathan Meese),英德混血的他,1971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由於父親是位駐日的德裔銀行家,直到70年代中期返回德國前,他都待在日本。米斯對於藝術的啟蒙比一般藝術家晚,遲至22歲時他才開始表現出對藝術的興趣。他曾於1995至1998年期間,在漢堡藝術學院(Hochschule der Bildenden Künste, Hamburg)學習,但沒有完成學業。米斯第一次在國際藝術界嶄展露頭角,是他在1998年柏林雙年展中展示的裝置作品〈啊,恐懼啊〉(Ahoi de Angst),該作品以極盡嘲諷的手法反映出藝術家對於社會現狀強烈的控訴,引起關注。據報導稱,米斯在他藝術家生涯的發展期間,遇到了另一位在德國當代繪畫界也非常知名的貴人丹尼爾·李希特(Daniel Richter, 1962 - ) ,將他的作品推薦給位於德國柏林的重要畫廊Contemporary Fine Art (CFA, Berlin),從此透過以該畫廊為主的積極推廣,開始有了許多重要的展覽經驗。
喬納森·米斯。©Jan Bauer  圖/WIKIMEDIACOMMONS
Daniel Richter於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展出之作品。圖/詔藝攝。
2000年4月,米斯首次獲得在相對大型且有影響力的法蘭克福藝術協會(Frankfurter Kunstverein)的聯展中展出。其後至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前,米斯在短短的幾年之中,成為在歐洲年輕新銳中的備受追逐的藝術明星。但正如藝術界時常發生的現象,過度遭吹捧的藝術家,很容易誤判形勢而懈怠或墮落,米斯的作品在後來由於供需嚴重不協調,且發生過一次頗受詬病、挑釁德國社會公眾價值的爭議事件,而遭到許多新聞雜誌的反對,以及收藏家和畫廊們的抵制,市場乏人問津數年。事後經他解釋、也沈寂多年後,終於在這幾年間,米斯作品的價值重新被學術及市場所重新檢視,再度成為德國新一代繪畫藝術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作品廣受博物館、畫廊、藏家的關注。藝術家現往返於柏林和漢堡居住和工作。
米斯的作品在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中受到年輕收藏家青睞。圖/詔藝攝。

風格

喬納森·米斯風格多變,他的藝術創作多跨領域、跨媒材,包括繪畫、雕塑、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等,都有涉獵。他的繪畫作品製作量大且快速,在藝術家相關紀錄影像中顯示,米斯偏好繪畫或裝置作品,多數畫作都非常巨大,因此其工作室也十分寬敞,室內部分可能有至少半個個籃球場大。
對於大型作品的創作方式,他通常一次擺放數件至十數件作品,依照當時情緒及靈感,一件一件地輪流部份上色塗抹,輪過幾番後,才能逐步完成各作品,而鮮少一次完成單件作品。他的平面作品中使用多種媒材和技巧,包括拼貼,素描和文字、文本都有。
喬納森·米斯作品(2018)現場照。圖/詔藝攝。
喬納森·米斯作品(2018)現場照。圖/詔藝攝。
喬納森·米斯作品(2018)現場照。圖/詔藝攝。

米斯特別有興趣的幾個題材,包括他主要關注世界(特別是德國)歷史、原始神話和「各式各樣的英雄」。如果有在關注他作品的粉絲們應該不難發現,他似乎對於「母親」(Mutter,即德文的母親之意)這個形象有特別偏好,相關的標題及圖像時常出現於他各時期的作品中。而對於所謂的「英雄」,除了延引西方希臘或歐洲神話中常見的人物外,近十年來,他也半搞怪地將傳統觀念所謂的「英雄」,延伸到時下普羅大眾文化中,人人皆耳熟能詳的那些超級英雄,因而也將如蜘蛛人、閃電俠等漫威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DC宇宙中的人物意像,帶入他的作品之中。
當然,像米斯這樣的藝術家也會受到不少批判。例如有中國的藝術評論就曾提出質疑:「隨著近二三十年藝術的極度商業化,很多藝術家明明是頭腦精明的生意人,卻愛裝瘋弄傻,你問他為什麼畫得亂糟糟一塌糊塗,他告訴你這是『本能的宣洩』。譬如德國這幾年被炒得很紅的一個畫家叫Jonathan Meese就屬於這類愛裝瘋的…」
喬納森·米斯作品(2018)現場照。圖/詔藝攝
但平心而論,從米斯相關的報導以及訪談視頻中不難發現,他的個性頗為激動極端,講話時十分戲劇化,張牙舞爪,肢體動作也特別豐富。他的作品不見得可以受到所有人的接受,但可以想見,他的整個創作歷程,很根本是基於他的個性使然,不見得是故意演出來的。從他暴戾狂野的塗鴉以及大量多媒材,如乾草、皮革、歷史照片、成人雜誌冊頁、泥土、破布等,混搭著未經調色、直接從鋁管中擠出的顏料的運用上,放肆宣洩他對於眼下社會的不滿與不屑。其風格承襲第一代新表現主義中Jörg Immendorff(1945 – 2007)那種瘋狂古怪的社會批判風格,作品呈現出集神經質、狂野、傲慢、反叛、猖狂與暴力語彙於一身,真可以說是西方藝術界70後裡面,風格最為突顯的歐洲第二代新表現主義的典型人物。
喬納森·米斯作品(2018)現場照。圖/詔藝攝
喬納森·米斯作品(2018)作品細部。圖/詔藝攝

著名爭議事件

2013年,米斯在德國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 13, Kassel)上,出乎意料地身著代表希特勒形象的外衣,並行希特勒式軍禮,作為他行為藝術表演的一部分。然根據德國法律,在公共場所公開宣揚納粹言語、理論及行為都被視為有罪。因此米斯很快地被當地檢察官起訴至卡塞爾邦法院。該案經過審理後,米斯的作為被法院認定「該行為荒誕諷刺,屬於藝術範疇,為該罰則的例外狀況,不違反德國的相關法律」而未獲罪,但也讓人領教到這位叛逆不羈青年藝術家的放肆與膽量。
喬納森·米斯作品(2018)現場照。圖/詔藝攝。
藝術史學者Elize Bisanz評價米斯的作品,是一種「神經質現實主義現象」(Neurotischen Realismus),並呈現出一股「具有表達焦慮、抑鬱和強迫症現象的壯觀傾向」(mit einem spektakulären Hang zur Wiedergabe von Angstgefühlen, Depressionen und Zwangsphänomenen)。  
著名的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 1938 – )自己也收藏米斯的作品,他說人們必須「在作品裡秉持懷疑的態度去面對真相,而不是相信一切」(den Wahrheitsgehalt im Werk skeptisch gegenüber treten und nicht alles glauben)。他也說道:「米斯和我的思想一樣激進…只有當你從根本上反對自己,我們才可以在這個行業裡存在。」(「Jonathan Meese ist mir in seinem radikalen Denken sehr nah…man kann diesen Beruf nur überleben, wenn man radikal gegen sich selbst ist.」) 前述這兩句話,一方面提出想要作為一位傑出藝術家所應具有的特質,但後者也點出了當代藝術家在藝術行業中的困境與矛盾。米斯依舊年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他將如何在未來在美術史上被定位,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巴塞利茲作品。圖/詔藝攝。
巴塞利茲作品。圖/詔藝攝。

2019 Art Basel HK Jonathan MeeseDaniel RichterElize BisanzGeorg Baselitz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4

9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時事觀點

北美館王俊傑館長卸任,由文化局副局長劉得堅兼任代理館長

2025-01-2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2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

「2025高雄獎」年前開獎!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獲首獎,1/25高美館開展

2025-01-2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