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華人藝術家

潘天壽Pan Tien Shou

  • 風格
    作者精於寫意花鳥與山水,尤善畫鷹、松樹、梅竹、山石、野花等。構圖大膽,蒼秀清新,具有鮮明的獨特風格。他總把畫面主體壓到邊角的構圖,含蓄地讓觀者先觀賞磅礡山勢、爛漫山花,再到一旁的主體,使畫面呈現明顯的對照,顯示了作者出奇制勝的構圖才能,也表述了他對平凡事物的內在情感。
    經歷
    1897 生於中國浙江寧海,原名天授,字太頤,號壽者。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1910 入縣城正學高等小學堂,購得《瘞鶴銘》、《玄秘塔》等字帖及《芥子園畫譜》,潛心書畫。1915 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堂,於書畫篆刻得李叔同、經亨頤諸師教益,以擅長書畫見重全校。
    後爆發"浙一師學潮",學生於沿湖運動場集會,支援福建學生"閩案"鬥爭,遭當局鎮壓,
    潘天壽臉膛亦被軍警刺刀劃破,鮮血直流,仍毫不畏懼,走在遊行隊伍最前列。
    1923 任教於上海女子工校,並參與創辦上海新華藝專,訪海上名家吳昌碩,吳老稱其"年僅弱
    冠才鬥量"。不久,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抄寫講義職司,得校長劉海粟賞識,聘教中國
    畫、中國畫史,乃勤奮悉心研究徐渭、石濤、八大山人作品。
    1925 撰《中國繪畫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26 與諸聞韻、張振鐸、吳之等在上海創辦新華藝術學院(後改名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任藝術
    教育系主任。
    1928 任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並於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昌明藝專等校兼課,奔
    走於滬杭兩地。隨同杭州藝專美術教育參觀團赴日本考察美術教育。回國,撰《域外繪畫
    流入中土考》一文,附於再版之《中國繪畫史》書後
    1932 與諸友在滬上組織"白社畫會",連續出版《白社畫冊》。
    1938 杭州藝專與北平藝專在沅陵合併,並改名為國立藝專,任教務主任、代理校長。
    1942 相繼兼任國立東南聯合大學、暨南大學及英士大學藝術系教授。
    1944 國立藝專遷重慶,任校長兼國畫系主任。抗戰勝利,杭州藝專恢復並遷回杭州,潘辭去校
    長職務,致力於教育和創作。建國後,與師生深入農村,參加土改工作隊,創作《踴躍爭
    繳農業稅》、《五穀豐登》等歌頌新時代作品。花鳥畫融入時代精神,氣勢更為豪邁。
    1955- 1965 是為其創作著論最為豐盛的10年,除教學和社會活動外,幾乎天天作畫。
    1957 任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副院長。
    1958 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全國文聯委員、浙江省文聯副主席,中
    國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員會委員長,當選為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被聘為蘇
    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
    1959 任浙江美院院長。
    1966 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
    1971 病逝,時年75歲。
    1977 平反昭雪後由國家投資於浙江美院院內建潘天壽紀念館,亦修復潘天壽故居以供瞻仰。

繪畫,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