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son Pollock傑克遜‧波洛克
-
文/江彗慈、王士源
2006年一場拍賣會上,傑克遜‧波洛克的《No. 5, 1948》,以1.4億美元售出,這是當時世界最昂貴的畫作。
傑克遜‧波洛克短暫而精彩的生命,像極了許多悲劇藝術家的典型寫照,許多書籍、詩文與電影都以他的故事為題材創作。他挑戰傳統繪畫、酒精成癮、婚姻不忠等諸多軼事,都曾備受矚目。
波洛克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畫家,他性格暴躁,患有憂鬱症並愛好酒精,曾為遠離都市與杜絕酒精,與妻子搬離城市過著隱居生活。穀倉當時成為波洛克工作室,而也是在這個時候發展出獨創的繪畫技巧「滴畫法」,使繪畫創作擺脫畫架與筆刷的傳統束縛。
波洛克創作時,會把巨大的畫布鋪於地面,傾倒與滴灑顏料,並不斷的在畫布周圍移動,顏料的不同傾倒角度與速率,搭配上自身手腕及肩膀的力度,呈現出即興、充滿韻律感的畫作。知名的作品包含了《Full Fathom Five》、《Lavender Mist》與《Blue Poles》。
這種作品,透露出他情感糾結的內心世界。他曾說在作畫時,有時像到達了難以言述的空間裡,像極了自己是在畫布上跳舞。在1949年一篇Life Magazine的專文中,便把波洛克喻為最偉大的美國藝術家;時代雜誌也曾給了他一個稱號「Jack the Dripper」,來描述他這種獨特的繪畫方式。後來,將身體融入創作的繪畫法,也深深影響了「行動繪畫」。
縱使當時波洛克作品享譽盛名,但他卻不斷在對抗酒精與面對眾多買家的創作壓力下心力交瘁,同時還愛上年輕畫家Ruth Kligman。1956年,波洛克喝完酒,開著敞篷車載著情人與友人,最後意外失控駛出道路釀成悲劇,只有Ruth Kligman倖存。波洛克在四十四歲就提早結束創作生涯,不過但他在藝術道路上所留下的影響,卻深深地激發許多後繼者。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28(b)-1956.8.11(d)
【圖片來源】
wikiart: http://www.wikia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