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藝術家

Gerhard Richter葛哈‧里希特

  • 色彩與日常生活習習相關,當人們設計商品、粉刷牆壁、染髮,都需要色卡做對照,才不會挑錯顏色。1966年,德國當代藝術家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調配獨特的色彩,在白紙上畫簡單的彩色方塊,創作一系列的色卡。

    同時,這一系列色卡也被視為里希特創作的轉捩點。他的藝術風格多變,嘗試各種媒材與表現手法,從早期臨摹照片、表現攝影效果的繪畫,排列色塊的色票,到近年以自製刮刀描繪強烈色彩的抽象畫作,被譽為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

    隨機排列色塊 呈現機械式的美感

    攝影發明後,人們不用透過畫家之筆,就能捕捉眼前的風景,傳統繪畫因此受到衝擊。但里希特認為繪畫不輸給相機,以照片作為摹本,開始用油彩描繪失焦、景深等效果,創作一系列「攝影繪畫」(Photo-paintings),探索畫作與攝影的關係。

    里希特的早期作品以黑白色調為主,直到彩色照相技術普及後,他著迷影像的色彩變化,嘗試用其他色調創作攝影繪畫。1966年,他更直接對照商店販售的標準色卡,以油彩調配相同的顏色,描繪大小一致的方形色塊,再依據色塊的深淺變化排列。

    由於色票用整齊劃一的幾何色塊組成,經常被視為極簡藝術的創作。但里希特否認這是極簡藝術,他曾說明,色票是將大眾商品作為繪畫主題,源自普普藝術的概念。

    但1970年代起,他不再將商業色卡作為範本,發明一套嚴格的配色比例,總共創造1024種色塊。他以紅、黃、綠、藍色為主,混合其中二種或四種顏色,再利用灰色,以二或四的倍數調整濃淡變化,同時,他也隨機排列色塊,減少自己對構圖的影響。

    里希特創作的一系列色票,雖然色塊的排列順序不同,但沒有表達情感,也不具有象徵或特殊意義,只是提供一個色彩資料庫與藝術計畫,呈現機械式的美感。

    從1966年至1974年間,他花費八年創作一系列色票的作品。

    【圖片來源】
    Artnet : https://news.artnet.com/in-brief/gerhard-richter-color-charts-turn-50-322319
    Art Trading Finance : http://artradingfinance.com/author/gerhard-richter/
    Art Matter Magazine : http://www.artmattermagazine.com/gerhard-richter-colour-charts-dominique-levy/

繪畫,油彩,當代藝術,當代,極簡,象徵,抽象,攝影,幾何,普普藝術,普普,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