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雄CHANG YI-Hsiung
-
風格
嚴謹的構圖、偏暗的色調,反射出作者的心境。下筆有力、用色大膽,早期以黑線條勾勒出現實的題材,其扎實的功力、筆觸,描繪出生命中流離巔沛與困頓,恰似其生活寫照。筆觸似粗實細,氣氛統一而完整。到了晚期,作品出現明朗開闊的調子。
經歷
1914 生於台灣嘉義望族
1924 在嘉義中央噴水池畔,首次遇見正在寫生的陳澄波。
1926 師事於陳澄波
1931 居於京都一年後返台,入嘉義中學此時受陳澄波影響最多。
1932 考入東京帝國美術學校
1935 與陳澄波、劉新碌、翁崑德、林英杰等組成「青辰美術協會」,同年於嘉義公會堂舉辦聯展。
1948-1949 至台灣師範學院任助教,幫忙廖繼春、孫多慈教授術科。
1949-1955 參加台陽展,曾獲台陽賞及三次特選,參加省展,亦於1952~55年,連獲三次特選。
1952 加入「青雲美術會」
1954 與廖德政、洪瑞麟、陳德旺、張萬傳、金潤作等六人合組「紀元美術會」。
七月首次紀元展於博愛路美而廉畫廊
1962 於東京中央畫廊展出水彩個展
1963 任聘為國立藝專兼任副教授
1973 回國省親,並於台北省立博物館舉行個展
1980 決心永居巴黎,參加「春季沙龍」受賞,入選「秋季沙龍」
1987 成為台灣首位獲得法國政府「藝術家年金」的畫家
1988 榮獲法國秋季沙龍正式會員,為台灣第一位獲此殊榮畫家
1994 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張義雄八十回顧展」
2004 國立歷史博物館「張義雄九十回顧展」
1933年 關西美術學院練習作畫
1933年 兩洋中學(畢業)
台灣重量級藝術家張義雄,一生獻給藝術創作,其作品除了靜物、人物與風景,更常見刻劃市井百態,流露對鄉土的情感。
幼年師承油畫大師陳澄波,並赴日習畫,是第一位獲法國藝術家年金的台灣藝術家,晚年定居法國、日本。
張義雄以自己的筆調,藉由創作表達人生觀;早年因生活困頓,情淒苦的環境之中,筆下常出現沉鬱憤懣的黑色,或物件邊緣使用黑色線條包圍住,透過堅定的筆觸,鮮豔對比的強烈色彩構成和諧與厚塗的基理特色,這便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黑線條時期」。
十多年後在妻子的支持下,張義於前往嚮往法國定居,在這個藝術的勝地,讓他的繪畫領域更為寬廣,多次入選法國春、秋沙龍展,並成為首位獲得法國政府藝術年金的台灣人。
晚期長居法國巴黎時,受到夏季晝長夜短及藝術之都的影響,張義雄的創作從沉鬱的黑色線條轉化成明朗的白色色塊。透過鮮明亮麗的色調,搭配對比的原色,達到其合協卻強烈的畫面,更臻展現其漸入順境的創作生活。隨後重回日本定居,因因罹癌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畫風又漸轉為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