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em de Kooning威廉·德·庫寧
-
「我不為了生活而繪畫,我為了繪畫而生活。(I don't paint to live, I live to paint)」─美國藝術家德˙庫寧。
德庫寧喜歡在作畫時蒙上雙眼,擺脫外在和理性的束縛,讓意志自由揮灑。他1904年出生於荷蘭鹿特丹,曾於鹿特丹美術學院接受正統的藝術教育,在22歲時只身前往美國,定居紐約以商業美術謀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逃離戰亂和極權統治的壓迫,許多歐洲的藝術家和知識份子紛紛移民美國。移民藝術家和當地文化的思想碰撞,豐富了紐約的現代藝術圈,也成為德庫寧吸取創作養分的土壤,使他開始探尋新的藝術形式。
德庫寧和同時代的紐約藝術家,發展出「抽象表現主義」,是第一個由美國本土興起的藝術運動。他們不強調美學與具體形象,著重內在主觀的即興力量,並透過繪畫的行動過程,在作品中傳達各種情緒。
儘管被視為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但德庫寧認為,藝術家應該跟隨自己的情感去補捉瞬間的情緒和印象,而非拘泥於特定的風格。德庫寧曾說:「我對畫作是否抽象並不感興趣,我以這樣的方式作畫,只是為了可以更多地添加我想要表現的元素。」
《女人》(woman)是德庫寧最著名也最富爭議的系列畫作。不同於傳統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德庫寧筆下的女人,有著粗放的線條、誇張的五官和姿態。完整的形體被分解的塊面所取代,人體和背景相互融合,沒有明確的界限和秩序,在抽象的表現手法中又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
這樣的創舉引起許多的論爭,讚賞者視德庫寧畫中的女人為現代藝術的女神,批評者則將德庫寧看作醜化女性的厭女狂。在當時抽象藝術當道的氛圍下,亦有藝評家痛斥,他帶有具象色彩的描繪方式是對抽象表現主義的背叛。
即便如此,德庫寧仍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他不受藝壇眼光的束縛,不斷的突破流派的框架,在藝術中追尋真實的自我。
Willem de Kooning,(b) 1904.4.24 ~(d)199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