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shile Gorky阿希爾·戈爾基
-
Arshile Gorky, (b) 1904.04.15 ~ (d) 1948.07.21
「抽象藝術讓人超越感官,觀看心靈;抽象藝術讓人超越有形之物,在無名之境解放自我。」——抽象表現主義先驅,阿希爾•戈爾基。
20世紀初,現代藝術流派迭起,百家爭鳴。當時以歐洲現代藝術為主流,眾藝術家乘浪而行,亞美尼亞裔畫家阿希爾‧戈爾基躬逢其盛,也搭上了現代藝術前輩畫家們所航駛的大船。現代藝術的千姿百態在戈爾基心中化為一座座燈塔,引領他航向新天地,從他人的船員躍身為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舵手之一。
歷經種族滅絕、親人離散的少年時期
阿希爾‧戈爾基1904年出生於亞美尼亞,位處鄂圖曼土耳其和俄羅斯兩大帝國勢力的交鋒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唯恐亞美尼亞人叛亂,於1915年進行種族屠殺,戈爾基和母親被迫逃亡,而父親為躲避軍事徵召,已在1908年逃往美國。逃亡過程中,母親撒手人寰,餓死在戈爾基懷中。
隔年,15歲的戈爾基前往美國與父親團聚,並改名換姓以新名阿希爾‧戈爾基(來自俄語,意為英雄和苦澀)展開新生活,其後進入波士頓的新設計學院(New School of Design in Boston )學習設計。
1924年以後,戈爾基定居於紐約。紐約豐富的藝文活動、國際化的藝文環境,打開戈爾基的視野,使其廣泛接觸現代藝術的各種新思潮,之後,更認識許多逃避納粹迫害而流亡美國的歐洲畫家。這段期間,戈爾基深受歐洲的印象派、表現主義和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的綜合立體主義所影響,其中,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的保羅‧塞尚(Paul Cezanne)更是戈爾基效仿的對象,使其早年畫作帶有後印象派的風格,用色彩呈現畫面的空間和體積。
在新藝術中找到戈爾基
在藝術上,戈爾基認為畫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才能成熟,強調藝術的傳統和連續性。因此,不顧身旁友人對其缺乏獨特性的批判,對歐洲的主流風格進行系統性研究,但從未徹底複製,而是選取可以吸收的元素加到個人的繪畫當中。他在抽象繪畫中加入源自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米羅(Joan Miro)的自然有機形式,並應用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性技法,畫作表現出超越現實的豐沛能量。戈爾基將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美學結合的創新手法,成為許多紐約藝術家創作方法的模板,有助「紐約畫派」的形成。戰後,美國取代巴黎成為世界的藝術中心,紐約畫派成員扮演著重要角色。
圓滿與殘缺
四零年代,成熟的戈爾基風格已然成形,作品畫面不若早期的精心設計,流暢而自然。正值壯年,戈爾基的人生又奏起悲傷樂曲,工作室在火災中化為灰燼,被宣告罹患直腸癌,手術後不久卻發生車禍,癱瘓了用來作畫的手,而妻子兒女的離去不啻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1948年,戈爾基結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儘管人生劇本充滿殘缺,戈爾基對藝術傳統的探討及創新,閃耀著圓潤成熟的光輝,照亮美國的現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