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印象畫廊:【密室—看1988年至2007年楊仁明作品1/3】作品分期簡述:早期法國/新植物人/移植

2020-06-30|撰文者:張晴文


1. 早期.法國

「早期.法國」作品中,以線條勾勒變化而成的「符號」佔滿畫面中央。居住在簡陋十坪左右空間內生活、創作,針對著「思考」,楊仁明嘗試以半個人或完整人形來探討人的實質與內在所屬的抽象空間,暗示日夜挪移的透視又被線條陳列的方格打破。空間感錯亂,錐狀的造形圖騰在此時出現,與日後多數作品中的基本符號極為相關。楊仁明獨特的自我語言系統就此形成。看似濁亂的畫面,由於錯綜、切割畫面的線條動勢而有了力量,這一團團不知名之物糾纏自身,沒有起點,卻也不知終點……



楊仁明 力量.來自於想像 1989 油彩 111x102cm



2. 新植物人

「新植物人」將符號擴充為具有個性的個體,頑強的肢體、剛硬的線條,是藝術家回應世界所造之像。新植物所象徵的符號:鋸齒形和渦形等,尖銳地一如往常,在畫面的重心,透過類似工業器具般冷硬的符號,賦予有機的植物形體意象。這樣的表現手法,的確使人如陷迷霧中。讓觀者對於他及作品的想像,或者是作品對於社會的投射,在此系列獲得最大可能的開展、擴張,而這來自於畫面拒絕接受單一亦或論斷式的詮釋語言。



 楊仁明 知識份子 1991 油彩 130x194cm



3. 移植

「移植系列」的符號化畫面構成更為顯明。在一九九一的下半年,楊仁明以移植狀態來象徵台灣文化的特質,「過多的外來文化,硬生生的移植過來,所產生的畸形文化」,這些未經消化過便「橫移」的新物種藉由拼貼、接枝般衍生,將每一個暗示空間的形體拼裝在同一個表面上,令畫面上的元素看起來像是某種關係示意圖,幾何符號組成的平面,純然是造形的演示。這些空降在畫面中的形體,並置有機與無機的事物,強化了所謂「移植狀態」的寓意,某些衝突在嫁接之中產生。



楊仁明 移植狀態 1992 油彩 97x1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