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多納藝術:【重寫「退休」定義!巫慧燕用宜蘭彈奏第三人生練習曲】Redefined the Meaning of "Retirement"! Playing the Etude of Third Life in Yilan

2020-04-03|撰文者:遠見雜誌


「這裡好像卡通《小甜甜》中,安東尼的家喔!」六年前,台灣施羅德投資集團董事長巫慧燕見到號稱「頭城白宮」的純白色歐風建築,第一眼就愛上它。
當年,時任總經理的巫慧燕,趁著施羅德在台歡慶25週年,領著台灣施羅德創辦人到宜蘭踏青,偶然在頭城有此邂逅。
一問之下,這座城堡般的白色建築竟然要賣!更沒想到的是,她居然買了,還將之改裝為法式餐廳,成了這家「法藍星饗藝空間」的女主人。
3月中旬,巫慧燕一襲俐落紅黑套裝,一臉燦笑,站在白色城堡外歡迎我們,即使陰雨天也掩不住她的神采奕奕。
很少見到這位叱咤投資界的外商女董這麼放鬆。

「大家現在看到我不再問我退休怎麼辦?而是和我討論藝文美食!」今年57歲的巫慧燕是台灣基金界的傳奇女將。台灣第一本基金百科就是她編寫出來,曾主導施羅德與玉山投信的併購,為施羅德打穩在台營運基礎。並且,長期出任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副理事長,現為該會常務理事,推動退休教育不遺餘力。

不過,從今年元旦開始,巫慧燕換了一個身分,人生也隨著換檔、變慢了。
秀出新名片,巫慧燕的職銜升任為施羅德董事長。卸下總經理職務的她,人生組合重新調配,正式展開「宜蘭──台北」兩地居的新生活。
早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前,巫慧燕在今年初就開始遠距辦公,通常是週一到週三在家上班,週四、週五進辦公室。
而自從去年8月開幕以來,「法藍星饗藝空間」成為網美打卡與拍照熱點,太多故舊新知尋線找來,身為主人的巫慧燕,週末通常就在這裡接待親友、招呼客人。
愜意的兩地居生活,難道是巫慧燕的退休練習曲?「其實就是緣分到了!」兩年前,總是忙得團團轉的巫慧燕,被迫按下暫停鍵。

病中體悟:珍惜當下、把傷痕化為智慧
她永遠記得,那是2018年的一個夏日夜晚。當時她與朋友聚餐之後,回家已是半夜,就寢之際心中一閃:「明天有鋼琴課,我還沒練習!」趕緊去練琴,中途太累跑到沙發上瞇一會兒,但責任感又催促她回去練琴。就在她猛然起身那一刻,「碰!」一聲,她昏倒在鋼琴旁。
隔天,她依舊去上班,直到身體傳來的抗議逼她做徹底檢查,這才發現傷到了頸椎。一位醫生朋友叨唸她:「妳意志力太強,都用意志力在駕馭身體,才會出狀況了都不知道!」
之後一個月,她待在床上靜養,卻仍閒不下來,一下子用電話接受媒體採訪,一下子得跟公司視訊會議。
「但年紀真的騙不了人!」病中,巫慧燕開始思考,真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
回想過去30年來,身為投資專家的巫慧燕,也把人生視為一種「投資組合」,同步經營多元興趣,包括聽演講、練鋼琴、學藝術,每年也會安排半個月的深度旅遊。看似多彩多姿,但工作永遠佔據八成時間,生活的天秤不知不覺就傾斜了,而她已無法用意志力勉強支撐。
過去,巫慧燕隨時更新資訊,總是盯著、聽著新聞頻道,尤其近年風起雲湧的FinTech(金融科技)更引發她的焦慮,急迫想得到新知,無時不想如何轉型。
一路披荊斬將、勇往直前,但病痛亂入之後,她才感到害怕。
「如果醒不來怎麼辦?」頸椎開刀前,她一度遲疑,但隨即釋然,因為這輩子已經夠精彩。如果有遺憾,那就是陪家人的時間太少、苛刻身體太多。
「這是一個獨特的旅程和生命經驗,酸、甜、苦、辣、痛、暈只有自己去經歷,生命才會有層次、深度!」
「我們所深愛的人事物,包括自己的身體總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和自己說再見,你會不捨、不忍放手,但要學習如何漂亮的轉身……。」
這是當時她寫下的一段話,提醒自己要把傷痕化為智慧,還要珍惜當下。也因為這樣的心情,她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晚睡前,總會盤點當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然後帶著微笑入夢。
同時,她重新排列人生組合與優先順序,而第一順位正是健康,其次是家人,不願再讓工作占據生活。
社交圈廣的她,對於活動則採selective(精選)概念,只挑一定得露面的場合。2018年底,她索性向英國總部提出「交棒」申請,希望把棒子交給新經營團隊、自己退居第二線。

宜蘭外澳的第二個家:心靈空間
施羅德總部給她一年布署交班。這一年內,她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建立接班梯隊;二是充分授權。
「就是讓團隊各就各位,習慣沒有我!」巫慧燕笑說,雖然她只要一通電話,就會趕回公司開會,但同仁讓她很放心,這也是她可以優游於宜蘭、台北兩地居的關鍵。
在宜蘭,她最愛窩在宜蘭外澳的海濱小屋,那是十多年前,她購入的「第二個家」。
巫慧燕與宜蘭結緣,最早是因為在縣政府任職的哥哥,加上母親當時也悠居宜蘭。於是,巫慧燕在雪山隧道還未開通之前,就經常繞經北海岸濱海公路,往返台北、宜蘭兩地。
途中,她特別喜歡宜蘭外澳這一段風景。一次,中途停駐於外澳,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路旁一棟三樓透天厝要賣,她出手買下,開始了好幾年的裝修工程。
幾年前,雪山隧道開通了,巫慧燕經常駕著車穿過漆黑的隧道之後,一眨眼,就迎來滿天熠熠星斗或是明媚山景,她也自動把心靈轉換為步調較慢的宜蘭模式。
這天,跟著她駛入此棟透天厝的車庫,面向大馬路的這一側本來是一樓正門,但被改為一扇安上電動鐵捲廉的後門。原來,為了躲避海風,這條路的整排房子多是把大門開在靠近馬路的一側,屋屁股對著大海,而且幾乎沒有窗戶。
這樣的設計對巫慧燕來說,簡直是暴殄天物。

「住海邊,就是要享受海景、感受海風啊!」她請來知名設計師李幹才,把前門改向面海的一側,每層樓都有陽台、落地窗與大大的側窗。
走進這個被巫慧燕暱稱為「心靈空間」的家,一拉開窗戶,海濤聲就竄進來,加入光、影、風互相追逐的遊戲。
一樓是她的車庫與倉庫,二樓是客廳與客房,三樓則是她的臥房與起居室。每個樓層都打掉牆壁、採穿透式設計,隨處擺著巫慧燕從旅行世界各地蒐羅來的紀念品,諸如一面畫著小鎮風情的陶片、一座被當成電視櫃的蘭嶼獨木舟,各角落顯現不同的異國風情。
通常,她在這間屋子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
當晨光透過落地窗灑向床前時,她經常已經醒了,而後出門穿越防坡堤。赤著腳來到外澳著名的黑色沙灘,踏著細軟的海沙尋訪奇岩異石。轉回屋內,她喜歡呆坐在陽台看海、聽濤,或者窩在三樓的吊籃椅子上聽音樂。
看來很放空,但這是她刻意為自己繁忙生活所騰出的一抹空白,用來沉澱與思索。
過去十年,在施羅德推動許多重要政策與活動的過程中,諸如在投資面落實重視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ESG守則,或許都可見到巫慧燕在小屋中思索的身影。

重寫「退休」定義
今年開始,步調較慢的宜蘭小屋模式也轉移到台北。
沒在辦公室的日子,巫慧燕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一週上兩次健身房,不再給自己藉口逃避運動。此外,每週固定一天古箏課,也是重要的心靈陶冶。
「兩地居」的生活模式,看來是退休的前奏,巫慧燕如何思考退休這件事。
「媽媽是我的退休典範,到老都還能優游於斜槓人生!」窩在宜蘭小屋的客廳沙發角落,巫慧燕一邊翻著家族照片,一邊讚許著媽媽的才情。
一旁牆面上掛著的,正是巫媽媽、秀琴阿嬤的畫作,畫的是記憶中女兒巫慧燕學芭蕾舞的樣子。
作品風格令人聯想到19世紀、也愛畫舞者的法國畫家竇加,很難相信,秀琴阿嬤是在70歲才開始學畫。巫慧燕說,媽媽早年經營針織工廠、辛苦拉拔四個子女,但總是不斷學習、認真生活,近年還和她一起練鋼琴。
本身也是退休專家的王儷玲觀察,巫慧燕正在重寫「退休」的定義,退休不是休息,而是開啟另一階段的人生組合,一樣豐富多彩,但節拍可以隨心調整,活得更為從容。
而這是需要事先規劃的。
雖然沒有為自己設下一個退休時點,但今年開始,「不是在宜蘭,就是在往宜蘭的路上」,巫慧燕已開始彈奏自己的第三人生練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