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星藝術中心:【製造一個奇異般幻想的空間:一場爵士樂的夢】
2021-06-24|撰文者:彭康家|藝星藝術中心
文| 彭康家
過往藝術家盧俊翰(1987–)的作品,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描繪臺灣、宜花東地形的景色,他的風景作品帶有一些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幻想與符號元素,觀眾會被他鮮豔、高彩度的色彩與臺灣特殊的地貌所吸引。「一場爵士樂的夢」展覽,藝術家帶來全新的夢境、幻想式的意境,將白天所見所感的真實的、生活環境的元素,化做夢境與想像性的景色重新組合與再製,創作出具有「綿延」(durée)與延續感的魔幻空間。
他將自己獨有的藝術性、自由獨特的符號,將山脈、岩石表現出一種平面性與裝飾性的圖案與圖示,運用自己想像的點狀、線條的交錯、組合與纏繞,勾勒出山岩質感的紋理與山脈的動勢,這些是藝術家創造出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奇想,展現出哲學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思想中的「綿延」延續的特性,他運用山脈幾何圖形的構成與多樣性(multiplicity)線條的變化,展現出運動變化與「交織穿透」(interpenetration)的連續整體,藝術家將具象的景物轉化成直覺性、奇想般的夢境描繪,再結合生活元素與片段重新組合,以蒙太奇(Montage)手法重新構成,引導進入內在生命的本質。
盧氏帶有柏格森所說的藝術家的「生命衝動」(élan vital)與「綿延」狀態,透過直覺(Intuition)來掌握,他會捕捉和掌握到自己當下的情緒與感覺,用非常直覺性的筆法與個人式的符號,表達出他對於山脈、天空形體的掌握,色彩與線條上帶有童趣與天真的感覺,將自己白天的情感以超現實風格投射到夜晚的夢境之中,呈現出潛意識(大腦不用通過思考意識,直接影響人的行為)的畫面構成。
營造多層次的魔幻空間
〈歡樂時光〉迥異於過去對於臺灣山脈景物的再現,在黑暗的夢境空間,跳脫白天時理性的思考模式,可以用直覺性、自由的形式來思考,他將山岩轉化成具有歡樂的派對彩帶的樣式,他營造了另一個幻想的空間,漂浮的圓形可以是洞穴的感覺,或是宇宙中的魔幻空間,藝術家的思緒與情感在其中穿梭遊走。藝術家將潛意識形象化、具象化,他將日常生活中受到束縛的、規則化的形式,轉化成遊戲式、自由性的「拼貼」形式,打破了現實世界的物理空間邏輯的限制,重新打造出一個新的奇想世界,並給予觀者想像力的思考。在他的創作中,容易聯想到超現實主義的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或形而上畫派(scuola metafisica)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的作品,以象徵性的幻想手法,將現實景物重新拼貼與組合,對於達達主義(Dadaism)或是之後的超現實主義的創作者而言,這種象徵性的內蘊真相,才是藝術表達的核心價值與思考。
在一系列「星座」作品,他想表達夢的情境,會因每個人的思想、生活情況而創造出不同的情境,「星座」同時亦表達出迥異夢境的個性。〈飛躍穿梭〉與〈繽紛樂〉作品,呈現出自由性的筆法,表現近似音樂的節奏感,對於夢境的描述,他運用了潛意識與無意識的跳躍思考模式,以漂浮的水滴形狀組合出一個幻想、奇異性的空間,繽紛色彩的山石運用了獨有藝術語彙,以裝飾性、平面性的符號裝飾山脈的主體,如〈飛躍穿梭〉、「星座」系列,他表現出野獸派旁支的韻律主義(Rhythmism)無限延綿的運動感,猶如野獸派(fauvism)馬諦斯(Henri Matisse)《紅色的協調》中的圖案與紋飾,盧氏以延續綿密的感覺,點與點之間的直線連結,串聯到不同幾何圖形的構成。或者像是〈一場爵士樂的夢〉與〈歡樂時光〉中,以不同大小的點狀、山形狀佈滿、延伸整個畫面,藝術家以柏格森氏直覺性的韻律性情感之挹注,將各個白天的瞬間印象的沉澱與累積,深刻地於畫布上記錄下來,將內在直觀的情感,凝聚在心的感覺構成出幾何圖形的山丘。〈一場爵士樂的夢〉中,以金色系列顏料表現出不規則的線條與抽象的符號,於畫布中延伸、蔓延開來,盧氏將白天的所見所感,以非理性與直覺手法,投射到畫布上,山脈岩石以平面性的幾何圖形方式,不同方向的排列;對於山脈的勾勒,藝術家不侷限現實的地形樣貌,以超現實風格化作為自己情感的投射與感覺,開發出潛意識的創作手法「自動行為」(Automatism),有趣的是,他在畫面構圖往往會形塑出一個高明度的幾何空間,在這個魔幻空間,他會描繪出各式各樣的山脈岩石與天空,再以獨特個人語彙的線條、圖案或是點狀,來勾勒出每座山脈的差異性,他表示之所以會以「星座」系列來描繪、命名這一系列的創作,他認為人與人之間在不熟悉的情況之下,往往藉由星座彼此認識;另一方面,他在「點」的當下,會聯想到星座圖,帶有韻律的構圖(rhythmic composition)。近似山脈的形狀,以大小不同形狀的節奏性變化,運用山岩不同高低起伏的韻律性排列,延伸至畫布的邊緣,鮮豔與高彩度的色彩,「束狀」構圖形式與音樂性節奏的變化,類似於柏格森於《創造論》裡關於生命力「束」(sheaf)狀發展的理論,呼應了柏格森所說的:「生命即趨勢,而趨勢的要素即以一個束的形式發展,就其成長本身而創造,生命衝力由分歧的方向間分開來。」
綿延的運動感
〈奏樂〉是他創作過程中聆聽爵士樂的節奏,所產生出來的靈感,他將山脈、岩石以自己獨有的風格,山岩簡化成簡潔的幾何圖形,再以直覺與想像性的線條、裝飾性的圖案妝點每一個山脈。
每一個獨特的圖案代表了一座獨特的山脈,山脈間彼此交錯、交疊與縱錯的變化,以不同的明度變化、平面性色彩與幾何山脈造形簡潔且和諧,透過點狀的星辰描繪、鋪陳與延伸,成就一幅整體有機的創作,暗示出綿延的空間感與運動感,此具有韻律的構圖,以高低起伏多元變化的造形,以及色彩深淺不同的山脈,做出重疊與前後的構成,山岩不再具有現實的合理性,可以是顛倒、變形的,帶有符號性的勾勒。於暗黑的背景之中,盧氏以不規則的點狀、線條,無限的蔓延到整個畫布上,他將山脈岩石以具有生命體、機體論的形式,表現出綿延的運動感。如〈歡樂時光〉中粉紅色、黃色圓形內的山脈與天空,以幻想、奇異的夢境般,於構圖畫布上產生了另一個空間層次,表現出無限綿延的過程性。
結語: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
盧氏延續了格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現代主義形式美學「純粹性」的發展脈絡,平面性是繪畫藝術獨一無二且專屬的特色。現代主義朝著平面性的發展。誠如格林柏格所說的,繪畫最大特徵就是它的「平面性」。猶如作品〈永恆的時間〉,藝術家打破了單點透視之觀看模式,觀者可以以多元的角度從畫面觀看與遊走,進入藝術家描繪的夢境層次,或是如〈夢中的蘋果樹〉,盧氏則將山脈岩石以豐富的造形變化,再將天空、雲與蘋果樹以及山岩排列成非理性的邏輯構成,迥異於平常我們的思考邏輯方式,以全新奇異幻想性的空間、多視點的觀看手法,帶領觀眾進入藝術家的夢境中。
「一場爵士樂的夢」展覽中,他運用真摯直覺性的情感與音樂性的靈感,表現在繪畫空間上,將生活當下獨特的情緒,化作抽象性的點狀與線條的變化,再運用不同變化山石造形的排列,於畫面構成營造出不同的空間層次,猶如藝術家於夢境中遊走與穿梭,引領觀者進入生命的內在層次。他將內在生命的衝力與獨有的情感,以飽和平面性的色彩、幾何的構成與抽象的符號語彙以及獨特的色彩安排,交織出藝術家的繽紛、綺麗想像力的繪畫空間。
「一場爵士樂的夢」-2021 盧俊翰 創作個展 Jyun-Han LU 2021 Solo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21.05.13 - 2021.06.27
展覽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6-1號(藝星藝術中心)
營業時間|11:00-19:00 ,週一公休
開幕茶會|2021.05.22 Sat.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