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轉載自媒體報導:【斯卡羅緣起,讓「台灣的故事」一部一部拍下去】

2021-08-16|撰文者:公廣集團董事長 陳郁秀


緣起

    這是一趟探索安身立命,尋找「心靈故鄉」的旅程,歷時很長很久,但永不間斷,不管我在哪個單位服務,都會竭盡所能、整合資源、累積鋪陳,完整地把「台灣的歷史故事」呈現出來。

    年少時赴巴黎留學,主修音樂,但課程中也得學習法國文學、哲學、藝術史、戲劇史,經過幾部主題策劃的電視電影洗禮,為我打開認識法國,乃至於歐洲文化之門。除此之外,師長們更建議我們多看話劇及電視節目,因那是進入法式生活的最佳捷徑,也可透過節目了解法國歷史。



品牌臺灣

    各類藝術中,影響一般民眾層面最廣,也最直接的,非電影、電視莫屬,尤其是電視,它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很喜歡收看各國的大河劇。在2000年擔任文建會主委時期(2000-2004),主動與公視及台視接洽,推動了《寒夜》、《風中緋櫻》、《台灣百合》等劇的拍攝播出,這或許是台灣製作大河劇的濫觴。之後,轉任國家音樂廳及國家戲劇院董事長,也以音樂劇、舞碼、歌劇、現代劇的不同形式,記錄台灣的歷史故事:《黃虎印》、《閹雞》、《高砂館》、《凍水牡丹》、歌劇《黑鬚馬偕》、跨界劇作《快雪時晴》、《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等作品陸續完成。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均能孕育創作能量,這是源自於心中的兩大願望:一是透過各種劇種,讓閱聽眾了解自己的身世、探索自己的歷史;二是透過內容的整理、陳述,輔以高品質的製作,讓世界認識台灣,創造「台灣品牌」,凸顯台灣在世界版圖中應有的地位。



大河劇《斯卡羅》

    2014年秋天,在公視第五屆董事任內(2014-2016),擔任董事會「節目諮詢委員會」的召集人,針對「大河劇」提出構想並著手準備,邀請影視界、藝文界、文學界的專家學者們共同腦力激盪,在選材、劇本、預算規模…等各方面進行詳細籌劃,亦得到董事會的認同。接著向文化部及行政院提出申請,直到2017年,成為公視第六屆董事長後(2016~),有幸搭上國家「前瞻計畫」的列車,終於經費有了著落,得以啟動前置作業。

    第一步是進入實質內容的選擇,陳耀昌教授的兩部大作《福爾摩莎三族記》和《傀儡花》是大家提供的許多文學作品之二,經過評估後,最終選擇了《傀儡花》。 鋪陳台灣的歷史,不一定由鄭成功切入,此劇著眼於「羅妹號事件」,因為這是台灣第一次捲入涉外紛爭,是台灣走入國際版圖的重要節點,而劇中「斯卡羅部落」,是台灣鮮為人知的「政治實體」。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因地理關係,開始與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際列強有了來往與交集,而故事所在地恆春半島,是來往船隻的避風港,是個多語言(閩、客、原住民、漢語)、多族群交會的地區,而當時社會的國際化也超乎我們的想像。除男主角是法裔美國人李先德(Charles W. Le Gendre)外,也出現聞名全球的寄生蟲學家萬巴德醫生、基督教長老教會的馬雅各牧師、英國浪人…等等探險家,充分顯現台灣多樣生態、多元文化的特性。此歷史事件,往前既可追溯至鄭成功來台,往後又連結著名的牡丹社事件,可由點、線、面完成台灣歷史文化的地圖,而我們強調的「族群共榮」、「在地國際化」等議題,都將由此處開展。選擇以「羅妹號事件」為出發點,正是期待觸動台灣歷史普遍被認識與達到教育傳播效果的蝴蝶效應。

    在匡定預算、選定作品之後,便是進入團隊徵選的階段,大河劇的困難在於,史料的蒐集、研究、調查,以及歷史場景的重現及生活氛圍的營造。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要回到過去,耗資龐大,拍攝工作是一項極為艱鉅的挑戰。過程中受到疫情干擾與天災(颱風)肆虐,原編經費不足,不如預期順利的狀況不斷發生。為了讓主創團隊無後顧之憂,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研議,在相關同仁的努力下,制定了增資及回饋制度,並經文化部核准,開創公視節目增資的先河,打開公視自製戲劇規模的天花板,對台灣的影視產業具有重大的影響。

   《斯卡羅》是公視爭取民間投資的第一部戲劇,以原住民的觀點來詮釋恆春半島的原形及不同族群間的互動與和解,深具國際共同價值的題材,再加上曹瑞原導演團隊高品質、史詩般的製作,以近二億元的資金,完成這部深具國際視野的優質劇作,相信未來必能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回首來時路,由2014年的發想、執行、直到2021年8月節目即將上檔,幾近七個年頭,由於夥伴們相互扶持,擁有堅定的信念,踏著穩健的腳步,終於等到開花結果,此刻內心備感欣慰,也有著莫名的感動,衷心期盼此劇播映後,能獲得觀眾的掌聲。

    製播大河劇的任務極其繁重,公視不僅爭取預算、選擇題材,還需支援製作團隊,一路相伴,共同克服拍攝上、行銷上所面臨的難關;同時也要鞭策自我、向上提升、與世界同步。大河劇雖以歷史文學小說為背景,但也應貼近生活、親近自然環境,內容需涵括親情、愛情、友情、以及人與土地的故事,才能引起共鳴;更重要的是,須具備在地觀與國際觀,讓國內外觀眾隨著劇情走入那個時代、理解那段歷史、感受與現代局勢及個人情感的關聯性,才能使它的意義更加深遠流長,而我個人,則是從中尋找在血液中流竄的「心靈故鄉」。



期許 

    大河劇需要一部又一部持續製作,效益才能加成擴大,歷史的巨輪不停地轉動,台灣人民每每在發生災難時,都能集結眾力,展現「博愛、同理心、團結」的精神,深信在建立台灣歷史這項偉大的文化工程中,大家也願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向NHK每年製播一部大河劇的決心看齊,台灣也要堅持一步一步、一部一部接力下去…。說「台灣的故事」,我不會放棄,也相揪大家一起同行。